摘要:前阵子,我们发起的“阅读润心 书香满园”读书征稿活动,瞬间点燃了温州师生与家长们的创作热情,大家以书为媒,以文会友,用文字传递阅读的感动与思考,为校园增添了浓郁的书香氛围。一起来看本期优秀作品!
前阵子,我们发起的 “阅读润心 书香满园”读书征稿活动,瞬间点燃了温州师生与家长们的创作热情,大家以书为媒,以文会友,用文字传递阅读的感动与思考,为校园增添了浓郁的书香氛围。一起来看本期优秀作品!
《美人树》,我的成长魔法书
2024年我最爱的书是《美人树》,连读三遍还意犹未尽!土豆被骗成树时那句“哪怕一辈子当树也不骗人”让我鼻子发酸。她教会我诚实比聪明更珍贵,欺骗伤人害己,而善良终会开花结果。现在我遇到困难或诱惑,都会提醒自己要诚实守信。例如,上次我不小心弄坏了妈妈心爱的收藏,主动承认后,妈妈不仅没有怪我,还夸我诚实。这棵会讲道理的“美人树”,推荐给每位爱童话的小伙伴!
龙湾区第二小学教育集团古浦校区
二年级2班 张芮萌
指导老师:邵微微
汪爷爷“骗”我种出了春天
那天我正趴在阳台上给茉莉花浇水,妈妈在藤椅里翻看《人间草木》,突然听见她笑出声:“栀子花说去你的,我就是要这样香!”我立刻扔下水壶冲过去——书本里真的会长出带香味的花朵吗?
读《葡萄月令》时,妈妈带着我在花盆里埋下藤条,春分都过了,花盆还是光秃秃的。我气得直跺脚:“汪爷爷是大骗子!”结果有天清晨,泥土突然裂开翡翠缝,嫩芽顶着露珠朝我笑。
于是我们家阳台变成了“植物幼儿园”,我给每盆植物都写了简历。薄荷的档案卡上画着爆炸头——“此君脾气暴,缺水就装死”;多肉的标签飘着乌云——“青春期叛逆,需要多晒太阳补钙”;最淘气的是葡萄藤,它偷偷用卷须勾走了我的红领巾——“葡萄抽条,不知节制,简直是瞎长。”
最有意思的是腌鸭蛋,那绝对是我的高光时刻!按书里的古法腌鸭蛋,黄泥巴糊了满厨房,爸爸回家差点以为进了兵马俑坑!等啊等,等到第28天,蛋黄终于流出了橘红色银河。我庄严宣布:“这是全宇宙最会流油的鸭蛋!”
最近我又有了新计划!偷偷在《诗经》里夹满紫苏叶,准备明年春天酿青梅酒,我要请汪爷爷当云上嘉宾一起共饮。在书页背面,我偷偷写上:“栀子花说:去你的,我要永远当小孩。 ”
乐清市乐成第一小学
四(4)班 赵悦羽
指导老师:金赛
红尘知几许,东坡海棠飘香万里
——读《苏东坡传》有感
我在整理书架时,一本泛黄的书籍与灰俱落,将其拾起,晃荡闯入苏轼挥笔容下的这片超然天地。我缓步坐于青灰石壁上,慢沏一碗清茶,诵诗意田园,歌笔墨山水。
苏轼一生如履薄冰。年少有为,初登进士,正是扬帆起航、乘风破浪之时,忽得噩耗母亲离世,怅然心绪无人诉说,他只得将几多愁绪付诸山水、诉与流云。几年载后,苏轼巧遇红颜知己王弗,彼此相知相守、琴瑟和谐。然而命运无情夺走了王弗,留苏轼一人怅然若失,独在凡尘,过尽风霜。苏轼纳十八岁朝云作侍妾,朝云知其时宜、甘苦与共。可悲命运多舛,朝云先一步病逝,苏轼拭泪写下《西江月·梅花》以作纪念。
眼见亲近的人如流水般消逝,苏轼悲痛欲绝,但从未止步不前。“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梅花飘零,漫遍山林,若知难而退,怎能细赏滂沱大雨后的明艳彩虹?若道无坎坷,怎能成就处之泰然的伟人东坡?此刻我幡然醒悟,欲扶摇直上九万里,必先稳泛沧浪空阔,没有绝对的苦与甘,只有选择渡或不渡。满足现状,不卑不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苏轼一生羁旅漂泊。红尘颠沛,失意流离,虽置身官场,多次被贬,“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但苏轼看淡功名利禄,由“失”转“诗”。他在困苦中找到了岁月的那盏清光,化作庄子笔下的鹏鸟,放下尘俗,振翅而飞。他要的,是那梅竹清风的闲适、布衣素食的简朴;他愿的,是以半生功名,换一世的诗酒清欢。在京期间,苏轼与王安石意见相左,王安石想刁难他,让他兼职开封府推官一职而被迫困以公务,但苏轼仍坚守本心。许多年后,苏轼任职黄州期满,回京途中拜见了王安石,“彼此写诗酬和,自此一笑泯恩仇”。
想来苏轼不计得失,爱恨情仇皆如流水,一笑而过。此刻我如梦初醒,人生小事若定要一争高下,未必太过浅薄,任凭其风起云涌,我只顾掌舵向前。若浪卷起千尺高,我便借其凌驾于千里之霄,俯视凡尘美景,一览万里春江,逆狂浪而腾云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自此,道路不再渺茫。跨步踏于处世之路,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我不为之所动;漫步行于学习之途,行静致远、游刃有余,我不畏惧困苦。在我坠入深渊、垂死挣扎之时,东坡泛舟而来,见其泰然自若,我悟出了处事冷静;在我贴身绝壁、摇摇欲坠之时,东坡骑飞鸟而来,望其功成不居,我懂得了不矜不伐。道阻且长,行之不惧,沧海经年,前途无量。
或许人生本就因坎坷而多彩,因突破而闪耀。成就苏轼的,是他看淡生死的逍遥自在,是他不落俗套的超然物外,是他不计得失的海阔天空。陌上花开,清风自来,缓步走出这片超然天地,自此摇舟过海,无波无澜。
乐清市虹桥中学
高一(9)班 方翊晗
指导老师:黄丰双
草木来信:与孩子共读人间
立夏那日,我窝在吱呀作响的老竹椅上翻看《人间草木》,读到汪老写栀子花 “去你的,我就是要这样香”时,女儿正蹲在阳台花架旁给茉莉浇水。她忽然扭头问:“妈妈,茉莉会不会嫌自己不够香?”阳光穿过纱窗,在书页上织出细密的光网。
初读这本书时,女儿对《葡萄月令》充满怀疑。惊蛰那日,我们当真在花盆里埋下葡萄藤,用棉线在日历上系出十二个节点。此后,她每天举着放大镜蹲在花盆前,小脸上写满了焦急:“汪爷爷骗人!都春分了怎么还不发芽?”直到某天清晨,她赤脚冲进卧室,摇晃我的手臂:“快看!泥土裂开一道翡翠缝!”阳光中,那抹嫩绿的新芽仿佛是春天最珍贵的馈赠。
我们学汪老给植物写“小传”,女儿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在酒瓶标签上写下俏皮的评语:“此君脾气暴,缺水就耷拉耳朵。”——这是写给薄荷的;“葡萄抽条,不知节制,简直是瞎长。”——葡萄藤的生长速度让她忍俊不禁;“多肉叛逆期到了,需加强心理疏导。”读到这些充满童趣的文字,连花草似乎都多了几分鲜活的气息。
惊蛰那晚我们尝试炒枸杞头,她举着书对照油锅:“汪爷爷说炒野菜要‘重油猛火’!”结果手抖倒多了油,菜叶在锅里哭成了泪人儿。
初夏雨后,我们挎着竹篮去挖马齿苋。女儿蹲在湿漉漉的泥土上,忽然指着一片心形叶子大笑:“妈妈快看!这片叶子是心形的,汪爷爷肯定没遇到过这么浪漫的野菜。”凉拌好的马齿苋端上桌时,她特意留出几株夹进书页:“等冬天拿出来,就能闻到夏天的雨味。”
寒露那天,女儿翻到《栗子》中“用搪瓷盆装糖炒栗子”的段落,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我们在老街找到个铁锅炒板栗的摊子,看着炒栗师傅挥动铁铲,栗子在锅中爆开的瞬间,她突然说:“汪爷爷的童年,是不是也这么‘噼啪’响过?”
后来读到《端午的鸭蛋》,她又迷上腌鸭蛋。照着书里‘黄泥加盐’的古法,结果泥巴糊了满地。当蛋黄溢出红油那日,她郑重其事地宣布:“我要把《昆明的雨》里那些菌子都腌成标本!”
昨夜整理书柜,女儿翻出我夹在《人间草木》里的旧车票——那是去年带她去高邮寻访汪曾祺纪念馆的票根。她突然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明年我们读《诗经》吧?等读《诗经》时,我可以酿青梅酒吗?我要请汪爷爷当云上嘉宾。”
窗外,雨不知何时停了。女儿正在往新买的《诗经》扉页粘贴压花,突然抬头笑道:“妈妈,汪爷爷是不是把整个世界都腌进了文字里?”我望向她手边冒出新芽的葡萄藤,忽然懂得:所谓文化传承,不过是把生活的盐粒,揉进一代代人的春天。
今晨女儿将晾干的紫苏书页夹进笔记本,背面抄着:“栀子花说:去你的,我要永远当小孩。”露水从茉莉花瓣滚落,洇湿了汪老那句“人的童年,弥足珍贵之处便在于此”。
乐清市乐成第一小学
沈琼丽
学生家长
“阅读润心 书香满园”入围优秀征文名单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