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年高考,第一次距离本科线4分,本来打算报考,可有点不甘心,于是选择了复读。没想到第二年距离本科线5分,第一次高考多少有些失常,班里考上了14个本科,第15名上了个三本,我是第16名。
张雪峰老师的甄选,我的母校,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先说一件往事。
当年高考,第一次距离本科线4分,本来打算报考,可有点不甘心,于是选择了复读。没想到第二年距离本科线5分,第一次高考多少有些失常,班里考上了14个本科,第15名上了个三本,我是第16名。
第二次高考发挥非常失常,考前模拟预估的时候一本希望很大,二本很稳,但没想到班里考上了34个本科,我是第35名。所以,也不犟了,果断选择了山东电专。
我对学校有两个印象,第一是每天晚上看《新闻联播》,其次学校对面就是山东泰山队的川练基地,都同属于国家电网,所以也算一家人。现在的山东电专是国家电网技术学院,我在的时候就已经有国网的新员工入驻了,听说专科搬到了泰安,每次回家都会路过。
两次高考的失利,一直是我过不去的一个坎,我对学历也有一种执念。很多年前我面试一家电科院,因为当时在圈子里小有名气,所以也得到了推荐。前面进展都很顺利,最后就是因为学历问题,被剧了下来。再后来我就不在火电这个圈子里混了,慢慢就被遗忘了。
山东电专的确是个好学校,我当时的分数在那一批只能算作高分因为还有很多过了本科线的也选择了这里,我当时选择的专业是计算机应用技术,我记得这个专业备汗的是电网与发电厂计算机控制技术。
报名的时候也不懂,报完名才知道学校的热门专业是电气、热动这些。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也很麻烦,恰好遇上金融危机,但学校的热门专业走的还是不错的。
再后来我辗转腾挪,干了热控,我们那个专业大部分都是热控,成了很多电厂同行羡慕的专业。甚至当时一个学校的校友,干了运行,很不服气,回想起我们这个专业当时在学校并不热门。
但人这一生,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高中的时候数学老师说我数学不好,不要学计算机,但大学我就读了计算机,一开始工作还是以电厂DCS为主。
像我这样专业对口的,应该也不多见。
所以,很多人问我大学专业选择的时候,其实有时候真的需要凭借自己的兴趣,不能看当时热门与否。热门只是社会赋予的属性,而社会是不断变化的。到如今,没有人会再说计算机是冷门专业,所以回头看当初的选择,也是感慨颇多。
看到张雪峰老师提到母校,心里还有些感慨,很多东西都是注定。不要埋怨自己过去做的不够好,我们不能站在现在的高度,去批判当年的自己。即便今天也差强人意,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人生就是用来体验的,就算蝴蝶飞不过沧海,谁又会忍心责怪!
除了山东电专,山东还有两所中专电力院校,泰安电校和临沂电校。现在山东电专也搬到了泰安,据说与泰安电校是一个校区。临沂电校也很有名,很多电厂、电建的同行都来自于此。
除了山东电专,我还遇到很多其他学校的同行。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也是赫赫有名,在我的印象里,山东跟河南是电力人最多的省份,而遇到的郑州电专的同行,大部分也是河南人。这两个省份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土地肥沃,人口众多,更重要的是都能吃苦耐劳。
我也遇到过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的同行,此外像山西电专、西安电专,都是行业内电力人才的摇篮。相比于华北电力、东北电力、上海电力这些本科院校,专科院校培养出的学生更倾向于一线实战,虽然理论储备不如本科院校,但是在实战方面并不差。
所以,电力专科学校的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往往会得到青睐,不仅仅是进入电力系统,相关行业也都会关注更多。
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国内大力培养技术型人才,像电力、铁路、医疗,都有自己的专科学校,成为专业培养的典范。这种培养模式,在今天看来,对全国的工业化进程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5年4月7日 于上海!
来源:能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