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好诗摘要:马维驹,男,甘肃会宁人氏,居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写诗1000多首,部分作品发表于《诗刊》《诗歌月刊》《中国铁路文艺》《参花》《绿风》《星星》《诗选刊》等上百种刊物,入选多种选本。出版诗集《缝隙》《深雪》。
坐在田埂
坐在田埂,引起一场骚动
蚂蚁、蜘蛛、甲虫,小生命们围过来
测量,触摸,试吃
野草弯腰低头,顺从时运
秋收过后,不再坐田埂
那些卑微的生命,与我拉开了距离
接着,夜夜霜降
昆虫在泥土中向死而生
野草舍出半条命,把根留下
和所有生命一样,我也要
顺从季节的轮回
在温暖的空间里打盹,养膘,蜕皮
等待惊蛰
一位有信仰的人
铺首衔环,等一个懂的人来扣
我徘徊在这座旧式陈列馆外
从宽宽的门缝和模糊的窗口,凝视了许久
斗大的风,无休止地呼啸
我隐约看到,也许隐约嗅到
那些陈年物什,散发着霉味,也有
岁月的陈香
我也曾试图走进去
却迷津纵横,每一次都空手而返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陈列啊
目录散佚,线索混乱
干瘪的血管和经络,纠缠着,若续若断
一生的经历,重负在胸
喜悦、自豪、遗憾、隐痛和懊悔,杂然其间
而他的双眼,失去了澄明,已经
不再是心灵的窗口
火焰,在缺氧的心肺间熄灭
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筑路西北,入党……
许多有温度的节点,青花瓷残片般
散落在不同角落
新的灰尘,遮住了荣耀的瓷光
病痛的呻吟,覆盖了岁月的回响
每日必看的新闻联播,无法补充肉体的脱水
三尺病榻,限制不住一名老党员
辽远的挚爱和忧愤
他一遍遍地陈述:我是某年某月某日
由某人介绍入党
我受组织处分一次
每到此时,眼中闪烁着泪光
一字一顿,如同遗嘱
冬日早晨即景
婴儿车和轮椅并列缓行
相距近一个世纪的人儿,犹如前世的姊妹
温和地对视着
在这冬日早晨的阳光下,她们都感到了
人世的幸福
舌尖在唇齿间搅动,像含着一粒奶糖
语言无法表达的,她们付诸沉默
到丁字路口,婴儿车和轮椅分左右而行
一个,迎着太阳
被阳光镶上了金边
一个,背着太阳
缓缓进入前方的阴影
无题
必须重新定义人类的生命阶段
大叔、大妈、大爷、奶奶的指代,往往是
对多年以后称谓的提前支取
必须改写精神卫生教科书
路遇自言自语、手舞足蹈、喜怒形于色者
未必是精神和智力疾患
必须重新定义自杀、自残的具体表现
那些行走中撞树、撞车和跳坑者
未必是决意赴死之人
必须修订对道德和法律问题的认定标准
霸王餐、薅羊毛、人肉、裸奔之类,不一定
都要动用警力
必须重新定义朋友、亲人、家人的界限
这些“至亲”,常常只是手机里
一个真假难辨的名字,甚至一具骷髅头像
必须极大地扩充母语词典
那些哭脸笑脸、玫瑰便便,虽无偏旁部首
却确实进入了人类交际的词汇库
缝隙
宇宙浩淼,星汉如云
星座的缝隙中,藏着黑洞
被撕裂的恒星,无法逃出最后的绝境
山川密布缝隙
西北黄土高原,像老农摊开的双手
缝隙中浮着烟灰,泛着浮肿
含着疼
久旱的土地,死了潮湿的心
缝隙开成粗犷的花
蚯蚓、天牛、蝲蝲蛄,在缝隙中蠕动
为耕地通了经络
我抱着身不由己的命运
替宇宙和山川忧心
十指抠进灵魂的每一条缝隙,紧咬牙关
就像一位无能的父亲
咽下自己的泪,喊出儿女的疼
难以销毁的
方块字,铆钉一样,闪着暗光
两百页的诗集,承载着隐忍的思想和情感
来自树木的纸张,惹上人类的温度
也有了金属的硬度
碎纸机,有野兽的牙齿
无论是机关朱印,还是领导人的签名
都会瞬间嚼碎
而这本诗集,却被机器一遍遍地退回
让销毁成了一场艰难的拉锯战
折磨人的,终归是好诗
决意销毁,只因没有别的选择
我和诗,真的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我销毁它,或者它销毁我
二者必居其一
铁嘴钢牙、铁石心肠的碎纸机
不忍嚼碎一本诗集
是它软弱的一面
白纸黑字,它阅读了太多,也送走了太多
最知道,什么样的,不应遭到毁灭
瓷罐的诱惑
上好的釉,上好的泥
你是一个泥胎素釉双耳罐
一千多度火焰之后,你稳立于尘世
捧着你,罐口风声紧
飘出前世的腥
置于几案,家什旋转起来,楼宇旋转起来
我的想象旋转起来
你是主轴,是黑洞,是能量的聚合点
火焰在你的泥胎中奔突
万物在你的周围奔突
心在广袤的星空奔突
唯你纹丝不动
你的空,是脆弱的空
是一罐空气、一罐风声、一罐想象的空
在你的空面前,我的身子
有把持不住的倾斜
包房内外
我们被同一台电力机车牵引着
脚下有同样的振动
离心力和加速度让我们往同一方向倾斜
孩子小小的身体,更难抗拒
外力的揉搓
我在包厢内,她在包厢外
她毫不掩饰内心的羡慕
就像毫不掩饰一泡湿了裤子的尿
她说,我要睡这个铺
口气理所当然,像在驱赶我
我无法向她表达成人世界的一些规矩
无法说清金钱的法则
就像她妈妈无法安抚她,接受
边凳上的长夜,和湿裤子
刺骨的凉
石头欠我一句软话
石头站起来时,可以为崖、为碑
可以为狮虎、为佛陀
鸡蛋和头颅,被石头降伏
人类的畏惧,在陡峭的石头上打滑
山石落入水底,如虎落平阳
削去傲骨,磨平性格
以水声为怨,以波涛为怒
我从水底捞起一颗石头,沉入菜缸
人头一样,替我品尝人间的味道
在太行山,我久久凝视山崖绝壁
多少年了,采石场钻孔放炮
粉碎了无数石质的伟岸
遗憾的是,时至今日,石头仍欠我一句软话
而我,欠着父母一通石碑
像一层思念
草地上有暖暖的阳光
躺下去,铺地盖天,睡意朦胧
下凡的,不一定都是仙女
有时候是云脱去的湿衣裳
有时候是石头
有时候是扬扬洒洒的细屑,可感而不可见
像一层思念
这一次,是远方的哥哥,偕同
从天堂返回的母亲
作者马维驹,男,甘肃会宁人氏,居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写诗1000多首,部分作品发表于《诗刊》《诗歌月刊》《中国铁路文艺》《参花》《绿风》《星星》《诗选刊》等上百种刊物,入选多种选本。出版诗集《缝隙》《深雪》。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读睡诗社创办于2015年11月16日,诗社以“为草根诗人发声”为使命,以弘扬“诗歌精神”为宗旨,即诗的真善美追求、诗的艺术创新、诗的精神愉悦,诗对生存生命的揭示。
来源:聚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