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种冠心病常用药物及特点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3 15:12 1

摘要:以下是冠心病治疗中常用的各类药物,按类别及作用机制分类列出,涵盖药物特点与核心注意事项,内容以临床常用性为筛选原则,确保简洁实用:

以下是冠心病治疗中常用的各类药物,按类别及作用机制分类列出,涵盖药物特点与核心注意事项,内容以临床常用性为筛选原则,确保简洁实用:

一、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核心用药)

1.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血栓素A2生成,抗血小板聚集。

注意事项:长期服用需监测消化道出血(如黑便),哮喘患者慎用,不可突然停药(易致血栓风险升高)。

2. 氯吡格雷:ADP受体拮抗剂,抑制血小板活化。

特点:常用于阿司匹林不耐受者或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如支架术后)。

注意事项:需注意出血风险,与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联用时需评估药物相互作用。

3. 替格瑞洛:新型ADP受体拮抗剂,起效快、作用可逆。

特点: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替代氯吡格雷的选择之一。

注意事项:出血风险较高,有痛风病史者慎用(可能升高尿酸)。

4. 替罗非班: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强效抗血小板。

特点:仅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如心梗)急性期静脉给药。

注意事项:需严密监测血小板计数,避免与其他强效抗凝药联用。

二、抗凝药物(用于合并房颤、血栓高危患者)

1. 华法林:维生素K拮抗剂,抑制凝血因子合成。

特点:需定期监测INR(国际标准化比值)调整剂量。

注意事项:饮食(如绿叶蔬菜)、药物(如抗生素)影响药效,易致出血,需随身携带出血警示卡。

2. 达比加群酯: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起效快、无需常规监测。

特点:用于非瓣膜性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

注意事项: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停药时需逐渐过渡,避免突然停药。

3. 利伐沙班:直接Xa因子抑制剂,口服便捷。

特点:可用于房颤或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凝治疗。

注意事项:有活动性出血者禁用,中度以上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4. 低分子肝素:间接Xa因子抑制剂,皮下注射。

特点: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期或围手术期抗凝。

注意事项:注射部位需轮换,监测血小板计数(防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三、他汀类药物(调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基石用药)

1. 阿托伐他汀:强效降脂,降低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用显著。

特点:可在一天中任意时间服用,不受进食影响。

注意事项:监测肝功能(如转氨酶)及肌酸激酶(防肌痛、横纹肌溶解),避免与红霉素等药物联用。

2. 瑞舒伐他汀:强效降脂,对肾功能影响较小。

特点:降脂强度与阿托伐他汀相当,部分患者可小剂量起始。

注意事项: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避免与环孢素联用。

3. 匹伐他汀:强效降脂,剂量小(1-4mg/日),对血糖影响较小。

特点:适用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

注意事项: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四、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改善预后)

1. 美托洛尔(缓释片/平片):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降低血压。

特点:缓释片每日一次,依从性好;平片需分次服用。

注意事项:不可突然停药(易致“反跳”,如心绞痛加重),哮喘、严重心动过缓(<50次/分)者禁用。

2. 比索洛尔: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作用持久,每日一次。

特点:对糖脂代谢影响小,适用于合并糖尿病、高血脂患者。

注意事项:严重心衰(急性期)患者慎用,需从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

3. 拉贝洛尔:α+β受体阻滞剂,兼具降压与减慢心率作用。

特点:可用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急症患者(静脉给药)。

注意事项:体位性低血压患者慎用,用药期间监测血压。

五、钙通道阻滞剂(扩张冠脉、降低血压,缓解心绞痛)

1. 硝苯地平(控释片/缓释片):二氢吡啶类,扩张冠脉及外周血管。

特点:控释片每日一次,避免血压骤降;不可掰开服用。

注意事项:常见头痛、面部潮红、踝部水肿,避免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过量(防心率过慢)。

2. 非洛地平(缓释片):二氢吡啶类,扩张冠脉及外周血管,作用温和。

特点:适用于稳定型心绞痛合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注意事项:避免突然停药,以防心绞痛加重。

3. 地尔硫䓬(缓释片/平片):非二氢吡啶类,减慢心率、扩张冠脉。

特点:适用于心绞痛合并心率偏快患者,不可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易致房室传导阻滞)。

注意事项:严重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Ⅱ度及以上)者禁用。

4. 维拉帕米(缓释片/平片):非二氢吡啶类,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

特点:适用于稳定型心绞痛,对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者尤佳。

注意事项:心衰、严重肾功能不全者禁用,与地高辛联用时需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

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改善心室重构,保护心功能,适用于合并心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1. 卡托普利:ACEI类,短效,需分次服用。

特点:适用于急性心梗后早期或高血压急症患者。

注意事项:常见干咳(发生率约10%-20%),双侧肾动脉狭窄、高钾血症者禁用。

2. 依那普利:ACEI类,中长效,每日两次。

特点:降压平稳,适用于冠心病合并心衰、高血压患者。

注意事项: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避免与保钾利尿剂联用(防高钾)。

3. 培哚普利:ACEI类,长效,每日一次,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

特点:适用于老年或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

注意事项:干咳反应相对较轻,严重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4. 缬沙坦:ARB类,长效,每日一次,无干咳副作用。

特点:用于ACEI不耐受(如干咳)的患者,改善心室重构。

注意事项:双侧肾动脉狭窄、高钾血症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5. 厄贝沙坦:ARB类,长效,降压作用强且持久。

特点:适用于冠心病合并中重度高血压或心衰患者。

注意事项: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服药期间监测血钾。

七、硝酸酯类药物(快速扩张冠脉,缓解心绞痛症状)

1. 硝酸甘油(片剂/喷雾剂/贴膜):速效,舌下含服1-3分钟起效,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

特点:喷雾剂起效更快(约30秒),贴膜可用于预防夜间心绞痛。

注意事项:易致头痛、面部潮红、体位性低血压,长期使用需避免“耐药性”(如每日留12小时无药期),青光眼患者禁用。

2. 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平片):长效硝酸酯类,每日一次(缓释片)或两次(平片),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

特点:无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高。

注意事项:不可与西地那非(伟哥)联用(防严重低血压),严重贫血者禁用。

3. 硝酸异山梨酯(平片/缓释片):中效,用于心绞痛预防。

特点:平片需分次服用,缓释片每日一次。

注意事项:与硝酸甘油有交叉耐药性,长期使用需调整用药间隔。

八、其他改善心肌代谢、缓解症状药物

1. 曲美他嗪: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优化心肌对葡萄糖的利用。

特点:用于稳定型心绞痛,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

注意事项:帕金森病患者禁用,可能引起运动障碍,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2. 尼可地尔:兼具硝酸酯类与钾通道开放作用,扩张冠脉、改善心肌供血。

特点:用于稳定性心绞痛,尤其适用于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

注意事项:常见头痛、胃肠道反应,严重低血压者禁用。

3. 辅酶Q10:辅助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减轻心肌氧化应激。

特点:作为辅助用药,不替代核心治疗。

注意事项:无明显严重副作用,偶见胃肠道不适。

九、合并症治疗药物(冠心病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衰等,需同步用药)

1. 螺内酯:保钾利尿剂,抑制心肌重构。

特点:用于冠心病合并心衰(NYHAⅡ-Ⅳ级)患者。

注意事项:监测血钾(防高钾),男性可能出现乳房胀痛,女性可能出现月经紊乱。

2. 呋塞米(速尿):袢利尿剂,强效利尿,用于心衰急性加重期。

特点:静脉给药起效快,口服用于慢性心衰容量管理。

注意事项:监测电解质(低钾、低钠),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防肾功能损伤)。

3. 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用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特点:门冬胰岛素为速效,餐前注射;甘精胰岛素为长效,每日一次。

注意事项:监测血糖(防低血糖),注射部位轮换,避免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过量(掩盖低血糖症状)。

4. 二甲双胍:双胍类降糖药,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

特点:不引起低血糖,可改善胰岛素抵抗。

注意事项:肾功能不全(eGFR<30ml/min)者禁用,避免与造影剂同时使用(防乳酸酸中毒)。

5. 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降糖同时保护心血管,降低心衰住院风险。

特点: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或心衰患者。

注意事项:监测泌尿生殖道感染(如尿路感染),血容量不足者慎用(防低血压)。

6. GLP-1受体激动剂(如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降糖、减重,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特点: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冠心病患者,每周一次注射(部分剂型)。

注意事项:常见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有甲状腺髓样癌病史者禁用。

通用注意事项

1. 所有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2. 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方案。

3. 合并用药时需告知医生所有正在服用的药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4. 出现出血、严重乏力、胸痛加重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来源:院前男护士一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