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5载雪域长歌,75度山河焕彩。在喜迎甘孜藏族自治州建州75周年之际,巍巍贡嘎见证高原巨变,滔滔大渡奔涌奋进豪情。值此历史时刻,甘孜州传媒中心特别策划“辉煌75载·奋进新甘孜”专栏,与全州110万各族儿女共溯团结史诗,同绘时代新卷。
75载雪域长歌,75度山河焕彩。在喜迎甘孜藏族自治州建州75周年之际,巍巍贡嘎见证高原巨变,滔滔大渡奔涌奋进豪情。值此历史时刻,甘孜州传媒中心特别策划“辉煌75载·奋进新甘孜”专栏,与全州110万各族儿女共溯团结史诗,同绘时代新卷。
本栏目将聚焦历史回眸、发展成就、人物风采、未来展望,共同开启这场穿越75年的时空对话,见证甘孜大地以更坚定的步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改革为动力更好推进甘孜现代化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孜新篇章。
今天,推出《从“输血”到“造血” 宜宾、雅江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迎客倒计时
祝桑民宿集群即将点亮木雅风情
“这边游客来了可以自己搭帐篷,水电都是通了的,这边是小木屋,现在基本上可以验收了,还是要感谢宜宾。”
“宜雅情深,我们都是一家人。”
这几天,真达乡村集体产业之一的民宿酒店建设完工,即将验收。酒店旁丛林间的野外营地也已经建设完成,即将一并开业。乡村干部们纷纷忙碌着,希望能在美丽的秋季迎接第一波客人,宜宾援雅工作队队员们看到乡村干部们充满信心的模样也非常的高兴。
祝桑乡位于雅江县东部,是木雅文化的核心地区,素有“春赏格桑夏避暑,秋观彩林冬踏雪”的美誉。然而,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开发程度低,这些优质资源长期未能转化为经济效益。宜宾援雅工作队在走访工作中,了解到当地群众有着极大的旅游发展意愿,便开展深度调研,在资金上、技术上、设计上等给予大力支持与帮助。
“我们多方筹措,先后投入资金1800余万元,用于实施祝桑景区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希望这批项目能进一步的带动祝桑乡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当地群众拓宽增收渠道。”宜宾援雅工作队队员屈越介绍说。
同样由宜宾援建的祝桑乡游客中心和干部周转房项目也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即将投入使用。这些项目投运后,将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游客的进入也将为当地的农特产品销售及其它创业带来机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
9月初,记者来到雅江县祝桑乡,该乡人大主席李多吉一边指挥着小伙子们干活,一边给记者介绍说,“我们把酒店、星空露营基地以及周边的13家民宿整合形成了祝桑旅游民宿集群。游客来这边可以观赏祝桑花海,欣赏贡嘎神韵,深度体验木雅风情。每天我们都会组织老百姓在这里进行木雅歌舞的表演,提供当地的特色美食。”
从一年一季到三季轮作
宜宾援建让土地“增产密码”破译
在民宿集群不远处,一大片莴笋进入收获期,村民们正忙碌采收。宜宾援雅工作队队员胡玲趁此与村民们交流着,了解村民们在农业种植上的需求,为下一步的工作推进收集信息。
奔达村原有蔬菜大棚也在宜宾援雅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改造提升,过去种一季的大棚,现在可以种三季,收入直接增加。
胡玲介绍说:“奔达村蔬菜大棚基地是建于2016年。我们工作队到这里来看过以后,请教了很多专家,投入168万元对大棚结构进行了优化、种植模式得到了提升。
基建+文化+人才三维赋能
宜宾援雅49个项目绘就共富图景
据了解,新一轮对口帮扶启动以来,宜宾市在雅江县共计实施援建项目49个,涉及援建资金2.22亿元,助力雅江实施康巴汉子村文旅产业园建设、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祝桑农旅产业园建设、教育医疗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干部人才技能培训等项目建设。
在援建雅江的过程中,工作队探索出了一套系统化、可持续的“宜宾帮扶模式”。
项目筑基,完善基础设施硬支撑。在帕姆岭松茸采摘体验区,新建的观景平台、文化广场、步游栈道等等设施让当地村民扎西彭措赞不绝口:“以前游客来了连个像样的休息处都没有,现在可好了,这些设施一应俱全!”同时,宜宾市还投入2463万元用于帕姆岭松茸采摘体验区、梯子巷改造三期等4个项目,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文化铸魂,激活传统传承新引擎。宜宾市投入援建资金600万元用于《悬崖江城》的创排与制作,这部以1935年为时空坐标的大型实景体验剧,创新采用“情境式体验+浸入式品鉴+体验式观赏”三维模式,借助全息投影技术,将白狼古国传说、木雅非遗歌舞、松茸采集场景与山水实景深度融合。剧目演员全部来自雅江本地,包括定向培养的艺术生、专业舞者及经系统集训的农牧民,这种“全雅江班底”模式打破了高原演艺依赖“外来输血”的困境,为当地储备了商业演出核心人才。
人才培育,增强内生发展新动力。按“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梯队模式,选派46名中高级职称教师开办“雅宜班”10个,选派17名“组团式”帮扶教师补齐学科短板。聚焦高原医疗短板,选派65名业务骨干(博士2人、硕士21人)充实雅江县级医疗机构18个科室,助力医疗卫生健康发展。依托“宜老师名师工作室”和“青蓝工程”,援雅教师举办37期讲座培训,覆盖3000余人次,传播先进教育理念。第七批帮扶工作队20名干部“一对一”帮带本地干部20人,结对联系群众家庭33户,带动本地干部创新发展理念、提升工作效能,帮助结对家庭增收致富。推行“1名援雅教师+1名本地教师”师徒结对机制,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100余套。组织306名本地干部赴宜宾学习培训或跟岗锻炼。培养本土骨干教师116人,信息技术2.0考试通过率达100%;培养医疗专科人才100余名,执业医师考试通过29人。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与雅江县政府联合开办“雅职班”,2024年招收50名应届初中毕业生,“订单式”培养清洁能源开发技能人才。
“十四五以来,宜宾市第七批省内结对帮扶雅江县工作队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认真履行推动业务工作,助力当地发展,帮带本土人才,深化相互交流四项职责任务。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28亿元,选派各类干部人才一百余人,实施七十余个援建项目,助力雅江经济社会和事业健康发展。”雅江县委常委、副县长、宜宾市第七批结对帮扶雅江县工作队领队王强介绍说。
双向奔赴
宜宾援雅绘就民族团结答卷
从《悬崖江城》的震撼首演到祝桑草原的游客中心,从松茸产业的提质升级到民宿集群的蓬勃发展,每一个项目都凝聚着宜宾援雅工作队的智慧与汗水,也承载着雅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帮扶不是单向的援助,而是双向的共赢。通过帮扶,宜宾市深化了对民族地区的了解,锻炼了干部队伍,拓展了发展视野;雅江县则获得了发展机遇,增强了内生动力,实现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王强表示,下一步,宜宾市结对帮扶雅江县工作队将持续助推雅江全面发展,擦亮雅宜班原创教育品牌,加快医疗五大中心建设,加大特色产业扶持,持续深化两地交流合作,加强人才培育培养,为雅江实现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宜宾力量。
当祝桑草原的锅庄舞与游客中心的灯光同时亮起,当松茸的清香与民宿的炊烟飘向贡嘎之巅,宜宾与雅江的协作已超越简单的对口支援,升华为两地人才共育、产业共兴、文化共融的命运共同体。未来,随着“雅宜班”教育品牌深化、医疗中心建设提速,这条跨越千里的帮扶之路,必将为雪域高原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持久的动能。
审核/ 白马监制/ 谭荣皓
来源:圣洁甘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