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各类晚清民国数据库的开发和近现代人物著作的陆续出版,诸多以往不为人所知的蔡元培先生著述新文献以及已刊文献的不同版本被重新发现。2015年,在蔡元培研究专家王世儒先生的提议下,北京大学成立了《蔡元培全集》编委会,新版《蔡元培全集》的编纂与出版提上日程
时间:2025年4月8日(周二)18:00
嘉宾:魏微、李南男、赵子琰
平台:当当自营、京东自营、天猫旗舰店、抖音、视频号等
一、大师与名著
1.《蔡元培全集》
近年来,随着各类晚清民国数据库的开发和近现代人物著作的陆续出版,诸多以往不为人所知的蔡元培先生著述新文献以及已刊文献的不同版本被重新发现。2015年,在蔡元培研究专家王世儒先生的提议下,北京大学成立了《蔡元培全集》编委会,新版《蔡元培全集》的编纂与出版提上日程。
由来自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历史学系、校史馆、图书馆等单位的蔡元培研究、校史研究及近代史研究的专家,以及资深校外学者组成的《全集》编委会,对包括数据库、各地馆藏文献、私人收藏文献在内的资源进行了全面的检索、收集、分析、整理。同时,在蔡元培先生家属的大力支持下,编委会对其著述家藏文献进行了深度挖掘。编委会希望为专业研究者和广大读者提供一套文献完整、校勘精审、分卷科学的全新的《蔡元培全集》。
2.《吴宓师友书札》:吴宓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130余位师友的280余通书信,尺素花笺上的故人温情,现代学术史的珍贵补充和佐证。
3.《马长寿内陆欧亚学文存》(全三集):著名民族学家、历史学家马长寿先生的论著集。所谓“欧亚”指内陆欧亚(Central Eurasia)。这是一个地理范畴,大致包括东北亚、北亚、中亚和东中欧。
4.《欧文·白璧德文集(第3卷):法国现代批评大师》:通过对圣伯夫等11位法国19世纪重要的文学批评家的详细评述,引导我们触摸19世纪的思想内核。
5.《自身觉知与他异性:一项现象学的研究》(修订版):扎哈维作品中最富洞见和最有思想火花的作品之一,论证现象学的现代意义 ,现象学与分析哲学的“论战”之作
二、社会学·语言学·地理学
6.《将社会史研究引入当代史》:作者近二十多年来的心血之作,首次将社会史的研究方法引入当代中国史研究,书中既有理论方法之深入思考,又有田野考察等具体实践,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7.《一个北平惯窃之自传的研究》:中国犯罪学研究与生命史研究的典范之作,书中运用“生命史”和“口述史”两种方法,对民国时期北平下层群体,尤其是“惯窃”人群展开研究,本书对今日中国的社会学研究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8.《社会心理学家是一种生活方式》:社会心理学家如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跟随著名社会学家,了解这一学科的独特魅力。
9.《语言教学的流派》(第3版)
10.《语言政策再思考》:探讨语言政策和语言管理的一些新视角和新内容,在理解和分析语言政策和语言管理理论时,我们除了要知道传统的语言因素外,还要知晓影响语言政策制定与实施的非语言因素。
11.《剑桥历史地理学130年》:强调历史地理学在剑桥大学迅速崛起的地理学科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详细论述19世纪晚期以来西方历史地理学的变化和特点,感受到剑桥历史地理学的独特发展魅力。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地名词典》(第二卷):中国第一部标准地名词典。内容权威、编写精心、文字精炼、编辑独到、设计新颖、印装优良的国家级工具书。
《词典(第二卷)》,包括华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地区7省、直辖市词条。
三、科普·艺术·人生
13.《人类历史上的动物映像》:追溯人类与动物关系的发展史,从猎杀到驯化,从观赏到宠爱,脉络清晰;描述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多种互动方式,探讨人类如何观看动物,利用动物来隐喻和标记人类自身,提供以动物映像反观人类社会的新鲜视角。
14.《量子纠缠》:人人都能读懂的量子力学!“遴选自“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社基本知识系列”丛书,专为大众读者写作,取材于日常的例证与实验展现量子力学之神妙。
15.《珊瑚:美丽的怪物》: 珊瑚在我们的社会历史——包括艺术、贸易、地缘政治、哲学、科学和想象力——中占据着什么地位?
珊瑚......它到底是动物、植物还是矿物。它非常乖张地分别展示了这三个类别的特质。
——詹姆斯·汉密尔顿-佩特森,
16.《你自管做人,只当上帝并不存在:毛姆谈人生》:毛姆回忆从青春到迟暮,是其人生智慧的凝结和体现,畅谈人性、生死、善恶、名利、爱,机锋妙语,受益匪浅。
17.《请不要复制生活:毛姆谈艺术》:毛姆一生文学观、艺术观的全面体现,对文艺创作与理解具有启发意义,畅谈艺术与美、戏剧、小说、绘画等,尽显大家智慧。
18.《唯美:江南,江南》:邀约了六十余位中国当代文艺大家,包括金宇澄、朱青生、毛尖、童寯、逄小威等著名艺术家、文学家、建筑师、摄影家,收录了各位名家关于“江南”这一主题的文字和绘画、摄影等精美艺术作品。
四、知识与文明
19.《欧洲文明进程·大学卷》:大学为什么在现代社会中承担起了思想学术、科学研究的任务?大学为什么会成为衡量现代国家能力的重要风向标?
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各文明都存在高等级知识传播机构,但“大学”这种形式却凭借其历史特殊性能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高等知识传播、教育机构。
20.《16至20世纪知识史中的流亡者与客居者》:新文化史旗手彼得·伯克在知识史领域的最新力作!讲述了流亡者与客居者即使在背井离乡的阴影下,也能创造新的知识。
伯克认为,历史上不同文化背景学者之间的相遇,对双方都是一种教育,让他们接触到不同的思维方式。
21.《美国城市史研究入门》:史学语境与历史演变的综合呈现。展现美国城市史的演变历程,以经济、空间与社会为轴心,勾勒出数百年间美国城市的历史风貌。
22.《美国农业发展:一项历史分析》(第二版):了解美国农业历史和农业发展的经典著作,全书涵盖17—20世纪美国农业的历史。
23.《寻找下一个硅谷:美国的知识之城》:揭秘冷战背景下创造硅谷奇迹的神奇公式,规划高科技宜居之城的必读之作;一个城市或地区如何才能成为下一个硅谷?
“知识之城”(或“知识城市”)可能是20世纪美国创造出的最成功的概念之一。
这个概念至少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将知识创新和高科技产业作为发展之动力,二是将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作为城市之核心,三是将人才,尤其是顶尖的创新人才作为社会之根本。
24.《谁享有新闻著作权:新闻著作权史》:一部关于将新闻视为无体财产从而实现对其控制的思想史与实践史方面的重要且及时的著作。
几个世纪以来,新闻的著作权保护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本书系统论述了17世纪以来英美两国新闻出版商追求新闻著作权保护的历史。本书对新闻著作权史的研究,可以为当下诸多相关争议的解决带来一些启示。
来源:商务印书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