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4岁,正是人生最拼搏的年纪,可湖南怀化的李先生却被一纸体检报告砸懵了——肝癌。更让他摸不着头脑的是,医生说,他胸前那些像“蜘蛛网”一样的红疹,竟然跟这场大病脱不了干系。去年春天,这些红疹刚冒出来时,他只当是皮肤过敏,随手抹点药膏了事。可谁能想到,这一拖就是一
34岁,正是人生最拼搏的年纪,可湖南怀化的李先生却被一纸体检报告砸懵了——肝癌。更让他摸不着头脑的是,医生说,他胸前那些像“蜘蛛网”一样的红疹,竟然跟这场大病脱不了干系。去年春天,这些红疹刚冒出来时,他只当是皮肤过敏,随手抹点药膏了事。可谁能想到,这一拖就是一年,直到体检揭开真相,才发现这些不起眼的小红点,竟是肝脏在拼命“报警”。
“蜘蛛痣,可能是肝病的‘警报器’,千万别不当回事!”湖南省胸科医院肿瘤诊疗中心主任许若才的话,像一记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李先生的故事,听着揪心,却也提醒了我们:身体的“小信号”,有时藏着“大危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神秘的“蜘蛛痣”和肝癌背后的故事,告诉你怎么才能抓住这些“蛛丝马迹”,早一步护住健康。
李先生是个典型的80后,34岁,在怀化一家公司做销售。去年春天,他发现胸前冒出一片红色小疙瘩,像皮疹一样,又红又密。他没多想,心说:“春天嘛,过敏挺正常。”去药店买了点抗过敏药膏抹上,痒是不痒了,可红疹没消,还慢慢扩散,形状越来越像“蜘蛛网”。因为不痛不痒,他懒得管,心想:“又不影响生活,过段时间自己就好了吧。”
可这一“过”,就是一年。今年公司体检,医生盯着他的报告皱眉:“肝右叶有个占位性病变,可能是大事。”李先生懵了,赶紧去当地医院复查,医生怀疑是肝癌。为了确诊,他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湖南省胸科医院。肿瘤诊疗中心主任许若才接诊后,给他做了全面检查:肝功能异常,甲胎蛋白(AFP)超标,影像学显示肝右叶有个肿块,最后确诊——原发性肝细胞癌,还合并慢性乙型肝炎。
医生翻看了他的病史,问:“身上这些红疹多久了?”李先生一拍脑袋:“一年了!”许若才指着那些红疙瘩说:“这就是蜘蛛痣,肝脏早就给你发信号了。”好在发现不算太晚,许医生团队为他量身定制了治疗方案,手术加药物综合治疗,目前李先生的病情已稳定,正在康复中。可他心里还是后怕:“早知道这红点这么要命,我早就去医院了!”
听到“蜘蛛痣”,很多人可能会想:“不就是个痣吗,能有多大事?”别小看它,这可不是普通的皮肤问题。蜘蛛痣,医学上叫“蜘蛛状毛细血管扩张症”,长得就像一只小蜘蛛:中心是个红色小丘疹,周围伸出细细的血管,像蜘蛛腿一样散开。按下去,红点周围褪色,松手又恢复,模样挺“灵动”。
许若才解释:“蜘蛛痣是肝脏受损的一个‘外在窗口’。”为啥这么说?肝脏是个“大工厂”,负责代谢、解毒,还管着体内激素平衡。正常情况下,肝脏能把多余的雌激素分解掉。可一旦肝功能出问题,比如得了肝硬化或肝癌,它就忙不过来了。雌激素堆积,刺激皮肤下的毛细血管扩张,就形成了“蜘蛛痣”。
李先生的“蜘蛛痣”不是一天长出来的。他有乙肝病史,肝脏早就“超负荷”运转,慢慢发展成肝硬化,最后癌变。红疹扩散成“蜘蛛网”,正是肝脏在喊:“救救我!”可惜,他没听懂。
这种现象不罕见。《美国肝病学会杂志》(Hepatology)曾报道,约50%的肝硬化患者身上有“蜘蛛痣”,而在肝癌患者中,这个比例也不低。尤其在亚洲,乙肝是肝癌的“头号推手”,像李先生这样的病例,医生见得太多了。
肝癌为啥这么吓人?因为它太“狡猾”。原发性肝癌,按病理分,有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李先生得的是最常见的那种——肝细胞癌。这病有个绰号,叫“沉默的杀手”,早期没啥动静,等你发现时,往往已经中晚期。
肝癌的“成长史”,大致分这几步:
第一步:肝脏慢性损伤乙肝、丙肝、长期喝酒、脂肪肝,都是肝脏的“慢性毒药”。李先生的乙肝,就是起点。第二步:肝硬化“搭桥”
肝脏被伤得久了,就开始“结疤”,形成肝硬化。数据显示,80%的肝癌患者有肝硬化背景。第三步:癌变“开花”
肝细胞在损伤中变异,肿瘤悄悄长大。早期可能只有乏力、食欲差,等到黄疸、腹水、“蜘蛛痣”冒出来,癌细胞往往已经扩散。
李先生的“蜘蛛痣”是个“中场信号”,说明肝脏损伤已经不轻。如果他早点查,可能还能在癌变前拦住。可惜,他错过了最佳时机。
中国肝癌发病率全球第一,每年新发病例超40万,死亡人数占全球一半。《柳叶刀》(The Lancet)指出,乙肝病毒感染是亚洲肝癌的最大元凶,而像李先生这样“拖着不查”的习惯,更是雪上加霜。
看到这儿,你可能有点慌:“我身上也有红点,是不是肝癌?”先别急,“蜘蛛痣”不等于肝癌,它只是个“线索”,不一定是“判决书”。
许若才教了个简单办法:用手指按住红点中心,周围血管褪色,松手又变红,就是“蜘蛛痣”。但它还有其他“主人”:
孕妇:怀孕时雌激素高,也可能长“蜘蛛痣”,生完孩子多半会消。青少年:生长发育期,激素波动,有时也会冒出来。健康人:偶尔长一两个,不一定是病。关键看“组合拳”。如果“蜘蛛痣”多发,还伴着乏力、黄疸、腹胀、消瘦,那就得警惕了。尤其是乙肝、丙肝患者,或者家里有肝病史的,别不当回事。
怎么查?去医院做肝功能检查、B超、CT,再测测甲胎蛋白(AFP),一目了然。李先生就是靠这些确诊的,早查早治,活命的机会大得多。
李先生的教训让人唏嘘,但好消息是,肝癌不是“天降灾祸”,防得好,能少九成麻烦。试试这几招,保你肝脏硬朗:
酒精是肝脏的“头号敌人”,每天喝超25克纯酒精(约一两白酒),肝癌风险翻倍。油腻食物也别多吃,脂肪肝是肝硬化的“前奏”。查乙肝:疫苗+体检
没打过乙肝疫苗的,赶紧补上。乙肝患者每年查一次肝功能和B超,别像李先生拖到最后。动起来:别让肝“生锈”
每周150分钟运动,比如快走、游泳,能减脂肪肝,降肝癌风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研究说,运动能让肝癌发生率降20%。看信号:小病别扛
身上冒“蜘蛛痣”,或者老觉得累、胃口差,别硬撑,去查查。早发现,治愈率能超70%。
李先生现在悔得肠子青:“早听医生劝,也不至于这样。”他开始戒酒,每天散步,饮食清淡,红疹少了,人也精神了。
34岁的李先生,本该意气风发,却差点被“蜘蛛痣”拖进深渊。幸好,他及时回头,抓住了生的希望。他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对身体的“漫不经心”。“蜘蛛痣”不是必死的咒语,但它可能是肝脏的求救信,听懂了,就能少走弯路。
肝癌可怕,可怕在“等”。等它疼了、黄了,往往晚了。别等“蜘蛛网”爬满胸口,才想起体检。护肝,从现在开始,一次检查,一杯清茶,一场散步,健康就攥在手里。
下次洗澡,照照镜子,看看胸口、手背,有没有“蜘蛛”爬过。如果有,别慌,去医院问问。肝好,一切都好,你说是不是?
来源:程医生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