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恋”是禁忌、是洪水猛兽、是走歪路、影响学习,家长和老师主打一个严盯死管。
对于80后、90后、甚至部分00后:
“早恋”是禁忌、是洪水猛兽、是走歪路、影响学习,家长和老师主打一个严盯死管。
但到了10后,家长和老师省心了。
因为他们要么不“早恋”了——恋爱有什么好谈的?
要么谈一种“科学早恋”——冷静、不激情、互促互进。
家长和老师也乐见其成,有海淀孩子分享:“我妈现在天天叨叨我上学找一个。”
好吧,为什么现在的10后对恋爱失去了兴趣?为什么“科学早恋”开始流行起来?
1
现在的孩子不“早恋”了
过去的孩子,不仅“早恋”,为了“早恋”还要克服各种阻碍。
比如学校各种严防死守的规定:
禁止男女生同区域就餐,不允许男女同桌;男女生不得相互请客、互发短信、互赠礼物、互传纸条书信;男女同学不准骑一辆车进校离校;男女同学不准肩并肩到茶炉房接水或在校园闲逛……
图片来源:网络
家长也没闲着,想方设法偷看孩子日记、QQ聊天记录或手机短信……
图片来源:网络
如今,当我们再把目光投向校园,却惊觉,上课偷偷回头看对方、课间在走廊聊天、放学了男生送女生回家……这种场景似乎在10后之间少了很多。
NO.1
恋不动了
现在的小孩,被各种学习KPI包围,激烈的学业竞争让他们对“早恋”这件事没有多余的精力和心思。
瓜瓜今年上初三,她说,自己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各种课程、作业和考试,只想努力、努力、再努力,考上重点高中。
“真的很累,我现在只想睡个饱觉。”难得的休息日,瓜瓜甚至也没有心力去和同桌一起游玩。
NO.2
学习比恋爱更重要
在内卷环境的影响下,现在的孩子过于重视学习成绩,会觉得恋爱和学习成绩相比,根本不重要,恋爱影响自己搞学习。
图片来源:网络
高二分科,思悦和高一的同班同学一起分进了学校最好的理科班,俩人因此走得很近。
“我能感受出来他对我有好感,但这不重要。”对于思悦来说,把成绩提得更高才是自己现阶段的目标,其他事情都需要先放一边。
NO.3
是其他的不好玩吗
现在的10后,能够获得快乐的元素太多了,相比之下现实中“早恋”这件事,不太在考虑范围。
“短视频不好看还是游戏太无聊,非找对象吗?”
“追星就够了,又能追剧又能磕cp,何必自己谈恋爱?”
严沛追番、追星、买“谷子”、玩cosplay,甚至与AI、“纸片人”恋爱……
学习之外,他有各种方式让自己放松,“这些带来的快乐完全不亚于现实中的恋爱,还来得更简单、直接,没有必要去了解和喜欢另一个人。”
NO.4
看得多了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现在的10后的思想也都比较早熟,对于爱情有自己的一套恋爱观。
对于可乐来说,她对爱情的期待以身边人为样板,再看多了网络上一些感人的爱情故事以后,觉得“少男少女的试探,还不急爷爷奶奶对婚姻的万分坚定来得动人。”
图片来源:网络
而对于有的孩子来说,父母吵架、网上各种狗血的恋爱故事,让他们对恋爱抵触、并没有多少向往。
图片来源:网络
过去,“早恋”是个被污名化的词,大人把它当洪水猛兽。
图片来源:网络
哪怕我们解释了很多遍,所谓的“早恋”本质是孩子青春期对异性的美好的、懵懂的情愫,是心理发育的正常阶段。
但那时,大人往往听不进去。
图片来源:网络
现在好了,孩子听不进去了,已经不“早恋”了。
“早恋”已经不存在他们的字典里,或者换了个名字——“科学早恋”。
2
“科学早恋”的10后怎么想的?
与过往冲动、反叛和刻骨铭心相挂钩的青春期恋爱不同,10后的“科学早恋”理性、克制、友谊化。
陈魏然初二下学期刚转学过来,班主任让作为班长的陆晓平时多帮帮他,慢慢地,两人熟悉、亲近,最后互相喜欢、确定恋爱关系。
他们在学习上会给对方准备厚厚的复习资料,也会成为彼此的情绪树洞,给予对方希望。
图片来源:网络
大人其实早就看出来,但对于他们之间的恋爱并不反对,毕竟俩人的成绩都不退反进。
而这种“科学早恋”,其实反映了现在孩子的认知成熟,这种成熟也体现在不同的恋爱态度中。
NO.1
互促式恋爱
现在的孩子会把成人世界所面临的现实代入到自己的恋爱经验中,他们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对自身需求和目标有着清晰的认知。
谢清高中刚入学就李果对一见钟情,然后主动追求,俩人在一起。
但李果对待爱情非常理性、有节制,她很严肃地和谢清聊过,按照谢清目前的成绩,两个人很难会考进同一个地方的大学,自己也不会为了他放弃原本的理想。
以往青春小说或者电影里男女主为了对方放弃去更好的大学的行为让李果不解。
图片来源:电影《青春派》
这种桥段绝对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她也不希望谢清“恋爱脑”,比起下雨天告白或者通宵折千纸鹤,她更希望和谢清共同进步。
李果的态度影响了谢清,他想要和李果继续在一个地方读书,甚至在同一所大学。
谢清开始严格要求自己,“和她在一起,增加了我的学习动力。”
对于现在的10后来说,谈一场有益于学习的恋爱、共同进步,这甚至成为校园里的“励志模版”。
NO.2
友情式恋爱
除了互促式恋爱,10后的爱情越来越像友情,在彼此需要的时候互帮互助,低谷时能默默陪伴。
刘叶和云阳相识于一场线下漫展,俩人当天cos的是一部动画里的cp,又碰巧都是一所高中,俩人因此熟悉起来,后面经常一起相约逛漫展、参加偶像的活动,最后心照不宣地在一起了。
对于俩人目前的关系,云阳觉得既是恋人,也是彼此最好的朋友。
“我喜欢的东西,家里人并不支持,只有她懂我,我们是灵魂伴侣。”
他们会一起讨论下一次漫展要cos的角色,也会在对方考试考砸等心情不好的时候,送对方喜欢的动漫周边,给对方提供情绪价值。
图片来源:网络
NO.3
结果并不那么重要
跟过去相比,现在的10后越来越勇敢表白,但并不那么在意,是否能真的跟对方发展成男女朋友关系。
茵茵选择在周二体育课自由活动的空隙里当面和骁航表白,她并不确定对方是否喜欢自己,但她知道如果不说出来,会成为自己的遗憾。
图片来源:网络
被拒绝后,茵茵并不后悔自己的行为,“我就是让他知道我的喜欢,给我自己一个交代。”
带着这种心态,很多孩子把表白和确定关系当成两件事,如果对方拒绝了,他们也不会觉得非常受挫。
NO.4
交往更加有边界
身为互联网原住民,现在的孩子对男女交往已经挺敏感,懂得性别的边界。
图片来源:奇葩说
优优会每天给自己喜欢的女孩送牛奶,也会把自己准备的课堂笔记送给女孩,还会在女孩生理期的时候默默送上热水……
他有多种方式向女孩表达喜欢,但不会用“嘲女孩卫生巾掉出来”等方式引起女孩的注意,这在优优看来除了很幼稚,更不尊重女生。
可以看到,现在中学生的恋爱观变了。
而相比于之前的谈“早恋”色变,现在大人的态度也慢慢变了。
比如面对孩子们的“科学早恋”,多数的家长或老师也是持以包容的态度,给予两个人发展的自由。
不过除了包容之外,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
3
让爱情自然而言,让孩子健康成长
要么不恋爱了,要么科学早恋,可以看到:
我们的孩子对恋爱的态度越来越理性化、早熟化。
这一方面是传统的应试教育环境对孩子青少年时期情感体验的一种压抑和不重视;
另一方面是身为互联网原住民,互联网让他们对情感的认知更加早熟。
而懵懂情愫的情感体验和健康的情感发展,也是孩子成长阶段美好的一段经历。
日本某综艺节目的经典环节“未成年主张”,年仅初一的男孩大声对自己心仪的女生喊了16次“我喜欢你!”
图片来源:综艺《校园疯神榜》
即使告白被拒后,也会有温柔安慰他的大人。
图片来源:综艺《校园疯神榜》
在这个节目中,还曾出现过一位中学女生向男生告白,而她的妈妈也来到了现场,“想看看女儿选择了怎样的人”。
当年少的欢喜能够得到大人暖心的呵护,有关青春情愫的美好也将始终在记忆里发着光。
“最美好的事大多都是没有功用性的。
比方在树林中听小鸟歌唱、在花从里追逐蝴蝶、在沙漠上仰望星空、或者用尽毕生来证实引力波源于两个离地球13亿光年的黑洞相撞、或者坠入情网。”
或许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理性与成熟,但那些还藏在笔尖下的心意,校园里的偶遇心动,眼神对视的羞涩证明:
一段美好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发展,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一课,也是我们做父母和老师的重要一课。
来源:新东方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