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6日上午,厦门大学在建南大会堂召开建校104周年发展大会,激励师生豪情满怀、充满信心,踔厉奋发书写教育强国的“厦大答卷”。校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荣,校长张宗益出席,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林东伟主持大会。
4月6日上午,厦门大学在建南大会堂召开建校104周年发展大会,激励师生豪情满怀、充满信心,踔厉奋发书写教育强国的“厦大答卷”。校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荣,校长张宗益出席,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林东伟主持大会。
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
张宗益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海内外校友,及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厦门大学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他指出,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厦门大学始终在扎根八闽文化沃土中厚植教育情怀,在传承百年精神文脉中凝聚奋进力量,在彰显大学责任担当中续写时代荣光。
张宗益表示,当前,人工智能浪潮滚滚而来,新质生产力欣欣向荣,拥抱新的“科学的春天”时不我待。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家队”,厦门大学理应深入践行“国之大者”的使命自觉,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在向新而行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要向新而行,在培育更卓越的创新尖兵上闯出新路,超前布局、动态调整学科专业,构建高峰引领、高原跃升、基础与新兴并重、优势特色突出的学科专业体系,打造具有厦大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要在锻造更高维的创新能级上奋勇争先,持续扩大自由式探索规模,系统提升有组织科研能级,锚定科技前沿和未来产业开辟新领域新赛道。要在构筑更融通的创新体系上作出示范,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校地共建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推动科研成果的国际化应用,让“教育出海”与“科创出海”相互支撑、协同共进。要在涵养更开放的创新生态上久久为功,持续探索以多维破“五唯”,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强化科研创新的使命驱动和精神引领,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浓厚文化氛围。
张宗益强调,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领航,高扬自信自强的精神,展现日新月异的创造,瞄准新的高度奋勇攀登,铸就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新时代“南方之强”,为以龙头之力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厦门大学更加卓越的贡献。
校友代表、1989级化学系校友、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林璋深情回忆母校校训始终如灯塔般指引着她。她表示,将继续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将成果融入百姓生活,用行动践行“嘉庚精神”。
教师代表、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副会长、法学院教授徐崇利表示,在人工智能勃兴的科技大变革时代,要不断跟进AI的升级步伐,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锐意进取。他说,拥有百年底蕴的母校给予了厦大人抢占机遇、迎接挑战的底气和勇气。
学生代表、信息学院2021级本科生郑晨祺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学习好、传承好、弘扬好新时代嘉庚精神,以奋斗擦亮青春底色,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才。
大会颁发了南强杰出贡献奖和嘉庚奖章。哲学系教授徐梦秋,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郑南峰获南强杰出贡献奖;社会与人类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房欣杨获嘉庚奖章。
在激昂的校歌声中,大会落下帷幕。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名誉校长白春礼院士,校党委原书记王豪杰,陈嘉庚先生长孙陈立人、曾孙陈铭、曾外孙曾文正及夫人彭敏惠,中国科学院院士田中群、焦念志、戴民汉,中国女子速滑运动员、世界冠军叶乔波,天津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胡文平,1977级哲学系校友、北京校友会会长周五一,1978级经济系校友、福州校友会执行会长余少谦,1981级外文系校友、深圳校友会理事长孙小荔,1985级企管系校友、厦门校友会会长姚明,1986级法律系校友、旅港校友会理事长饶朝晖,1994级国贸系校友、上海校友会会长林峰,厦门大学校领导、老领导、校党委常委,校友代表、捐赠者和设奖单位代表、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代表、附属单位代表、全校各单位负责人、师生代表等参加大会。
大会同时通过网络直播。全球各地校友、热心学校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师生员工通过网络直播视频观看了大会实况。
文:欧阳桂莲
图:庄华
排版:区浩文
责编:张火火、曾浣浣
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出品
来源:厦门大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