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咖啡屋/江前进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2 08:27 1

摘要:初听千百惠的《走过咖啡屋》,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那时的我二十岁出头,恰是"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年纪。至于此曲究竟来自马路旁高耸电线杆上的大喇叭,还是居家书桌的卡带录音机,记忆已扑朔迷离。

初听千百惠的《走过咖啡屋》,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那时的我二十岁出头,恰是"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年纪。至于此曲究竟来自马路旁高耸电线杆上的大喇叭,还是居家书桌的卡带录音机,记忆已扑朔迷离。

但这首歌旋律一响,故事感便扑面而来,仿佛能触摸到一种宁静又感伤的氛围。像极了一个人埋首角落,情到深处的孤独无人可诉。而千百惠风铃般嗓音的演绎,径直地将一份真挚的思念与不舍,传递得深入骨髓。

因着日本影视歌三栖明星山口百惠的缘故,我一直误以为千百惠是日本歌手。

1980年10月5日,年仅21岁风华正茂风头正劲的山口百惠发表隐退演艺圈宣言时,她《血疑》的风采、《风雪黄昏》的凄美、《绝唱》的千回百转,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整个大陆,历久弥新地打动着中国青年男女的心。而单从名字的字面意义论,出道尚浅的千百惠倒真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味。

那个年代,除了北上广等大城市,许多人对"咖啡"只闻其名、不知其味,"咖啡屋"更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力"的存在。即便如此,我仍纸上谈兵地分清了咖啡种类:意式风味的玛奇亚朵、卡布奇诺;调制咖啡的拿铁、摩卡;单品咖啡的巴西、哥伦比亚;特色咖啡的白咖啡、蓝山......

这份执着若被"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先生知晓,大抵会被认为是不知所谓。

1928年,鲁迅先生在上海滩撰写的《革命咖啡店》一文中曾明示:"我是不喝咖啡的,总觉得这是洋大人的东西(也许是我的'时代错误'),不喜欢,还是绿茶好。"

愧对鲁迅先生之余,我初心始终不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屋里再也不见你和我"的朦胧,捱到2004年3月江南小城铜陵市建设路上的"上岛咖啡"开业,邓丽欣《铃鼓咖啡店》的“看道理泪水不太争气/每日也为快乐彷徨”、陈奕迅《好久不见》的“街角的咖啡店”空间重逢的忐忑与时光流逝的怅惘,终于不再深藏于看不见也摸不着的音乐之中。

然,我去"上岛咖啡",竟以打麻将为主。大厅里情侣们两两靠窗相对而坐切切私语,"芳香的咖啡飘满小屋";包厢内,四人"碰、杠、跑风"之声不绝于耳。商家的求生欲终究要迎合中国特色的不可抗力,而我于咖啡的叶公好龙由此也昭然若揭。

这并不妨碍我对《走过咖啡屋》的一往情深。本世纪初以后,每当在歌厅,我必点此曲沉浸其中。一来,"高音上不去,低调下不来"的业余歌者,正适合"忍不住慢下了脚步"的舒缓;二来,千百惠在MV里,头戴米白色圆檐帽、眼神明媚、黑色长发披肩、上身着黑底白花高领衫、下穿黑白格子短裙、歌声涓涓细流的样子,总能让我蓦然回首自己的青葱岁月,一抹莫名的情愫也随之而悸动,心中则是泛起温暖涟漪。

惜哉!2025年8月19日,台湾高山族歌手千百惠与世长辞,享年62岁,“美丽的往事已模糊”……

昔人已乘黄鹤去,世上空余咖啡屋。可我想说的是,“对你的情感依然如故”!

2025年9月10日

来源:老崔音乐天天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