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古至今,无论是繁华都市的街头巷尾,还是宁静乡村的家家户户,人们对财神的尊崇与期盼从未消减。每到特定时节,香烟袅袅,人们虔诚祈愿,渴望财神赐予财富与好运。
从古至今,无论是繁华都市的街头巷尾,还是宁静乡村的家家户户,人们对财神的尊崇与期盼从未消减。每到特定时节,香烟袅袅,人们虔诚祈愿,渴望财神赐予财富与好运。
你是否曾深入探究,这深入人心的拜财神习俗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传说中的五路财神,他们的真实身份又是什么?还有那威震华夏、义薄云天的关二爷,为何会跨界成为财神,甚至在儒释道三教中都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财神,掌管民间财运,主司生意兴隆。有人认为,拜财神习俗或源于东汉佛教入华之时,依据是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天王,带有财护保护神的意味。但这一说法认可度不高。
相对公认的观点是,财神信仰起源于两宋时期。北宋《东京梦华录》记载汴梁城风土人情,南宋《梦粱录》描绘临安城市风貌,二者皆出现财神信仰相关记录。
令人称奇的是,如今深入人心的财神,与其他神仙相比,诞生时间相当晚。
中国财神分为正财神、偏财神与准财神。
正财神又分文财神和武财神,文财神有比干和范蠡,武财神是赵公明和关羽;偏财神涵盖五路神、五显、五通等;准财神则包括灶王爷、无常鬼等。
这些财神中,文财神和武财神影响范围广、程度深,象征着正统与权威,代表着“虔诚得财、义中取利”的财富观。
迎财神习俗,源于古老传说。财神赵公明逍遥自在、行踪不定,一年仅特定时日下凡一次,且随性而至,不知会去谁家。于是,人们赶早放鞭炮、焚香,盼能抢在前头迎接。对商家而言,通常会在特定时段歇业,直至接过财神才开门营业,称为“开头盘”。
很多人发现财神画里不止一位财神,这便涉及“五路财神”。清代顾禄《清嘉录》记载,特定日子为路头神诞辰,人们竞相早起迎接,以求尽收东南西北中五方之财,祈愿财源滚滚。
五路又分小五路和大五路。小五路指赵公明及其四个助理——招宝天尊萧升、招财使者陈九公、纳珍天尊曹宝、利市仙官姚少司。还有些地方,五路指土地爷、马王爷(牛王爷)、仙姑、财神爷和灶王爷。
但在国人心中,最熟知的当属大五路财神,即东路财神比干、南路财神柴王爷、西路财神关公、北路财神赵公明、中路财神王亥。
比干(东)、柴王爷(南)、关羽(西)、赵公明(北)、王亥(中)
东路财神比干,在《封神演义》中,纣王宠幸妲己、荒淫无道,比干多次直谏,终被剖心。百姓认为他无心便无偏无向、办事公道,遂尊其为文财神,掌管东路财源。
南路财神柴王爷,即五代后周第二位皇帝柴荣。他自幼被姑父收养,为补贴家用学习经商,早年随商人在江陵贩茶。后资助姑父郭威,登基后励精图治,使中原经济复苏。因其早年在南方贩茶成功,从宋元时期起,被中原百姓奉为财神,也是矿工、窑工、建筑工的保护神。
北路财神赵公明大名鼎鼎,诸多古籍记载他在楼观学道的故事。得道后,被玉皇大帝封为正一玄坛元帅,专司买卖求财。庙宇中,他头戴铁罐、手执铁鞭、面如黑炭、胡须四张、跨黑虎,形象与明朝《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一致。传说他出生和羽化都在陕西周至县集贤镇,地处中原以北,掌管北路财源。
中路财神王亥,是夏代商国部落第七任国君,被誉为中国商人的始祖。在他之前,各地封闭,生产只为满足自身需求。王亥开启地区间贸易,因他们是商国人,交易物品称商品,交易事业称商业。商业带来财富,王亥受拜祭,又因他是中原人,顺理成章成为掌管中路财源的神明。
西路财神关羽,民间称其为西路财神与他曾是西蜀大将有关。但一个面对曹操千金赏赐毫不动摇的英雄豪杰,如何成了财神?他又如何从汉寿亭侯一路晋升为武圣人,乃至儒释道三教、人鬼神三界共尊的关圣大帝?
关羽死后,魏晋南北朝时期,他在民间影响不大,仅流传一些灵异故事。隋代,南方受巫鬼信仰影响地区,出现祭祀关羽的祠庙,不过此时关羽被当作厉鬼,祭祀是怕其鬼魂报仇。
佛教典籍《佛祖统纪》记载,佛教天台宗四祖智顗点化关羽灵魂,使其皈依佛门,成为护法神,还协助智顗建起玉泉寺,这便是关羽玉泉显圣的故事。
此后,关羽摆脱鬼魂形象,成为佛教护法伽蓝。佛教此举或因传教受阻,通过本土化缓解民众排斥,而关羽成为护法后,佛教信徒大增。
眼见佛教受益,儒教与道教也行动起来。唐朝中期,儒家已有武圣人姜子牙,但关羽名气渐大,且有佛教护法神身份,其忠义品质更是儒家典范。于是,关羽被请进祭祀姜子牙的祠堂,成为陪祀,这是他死后500多年,首次被儒家重新塑造,跻身国家级祭祀之列。
关羽爱读儒家经典《春秋》,其勇武善战、诚信忠义的品质,使他被商家视为善财之神,在儒家层面,关羽成为用儒家价值观塑造出的神。
北宋时期,道教兴盛,为与佛教争夺影响力,统治者将民间香火盛的神灵纳入神仙体系,已入选北宋武庙名单的关羽成为合适人选。
道士宣称召唤关羽神灵斩杀为祸延州的恶蛟,保障盐业生产,宋徽宗大喜,以年号“崇宁”为封号,以道教真君为神旨,敕封关羽为崇宁真君,为其增添道家神仙色彩。
此后,因与金国恶战,朝廷急需忠勇军神激励将士,关羽再次被宋徽宗倚重,连续三次追封,最后封号为义勇武安王,关羽从生前最低级的亭侯连升数级,荣登王位,完成由人到神的关键一步。
明代,万历皇帝这位道教死忠粉,再次提升关羽档次,将其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关圣帝君。随着元明以来民间戏曲小说的刻画,明朝末年,关羽正式取代姜子牙,以武圣人名义与文圣人孔子一同接受世人膜拜。
清代,关羽影响力持续,形象又有新变化——成为财神。清朝时,山西商人富甲天下,出门在外的晋商将家乡英雄关羽请出来充当保护神,遍布全国的山陕会馆或山西会馆中,关帝庙必不可少。关羽不仅能保佑平安,还具精神凝聚力,商人们仿照桃园结义结为异姓兄弟,关羽的忠诚与义气成为他们倡导的美德。
此外,商人供奉关羽还为倡导诚信守义的职业道德。乾隆时期,商人制定行规,刻于石碑,对欺骗顾客的行为,有一种处罚方式叫“罚戏”,即有欺诈行为的商人出钱请戏班子在关帝庙对面戏台演出。这一处罚既能惩戒,又能在演出时吸引顾客,形成集市,成为带货好时机。
晋商足迹遍布全国,所到之处都有会馆、关帝庙和戏台,“义中取利”的从商理念借此传播,他们的商业成功让各地商人相信关羽能保佑财源广进,市井百业争相供奉关羽为本行开山祖师和保护神。
被封为财神的人,除经商有成,更重要的是具备公平、信用、勇敢等特殊品质,这些品质才是经商长期成功的关键。关羽原本与经商无关,却因其忠义信勇,成为最著名的财神,还被儒释道三家共同供奉,在中国文化史上独一无二。
如今,我们恭迎财神,更多的是期望商业精神的回归。
来源:神经外科周医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