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时光飞逝,转眼已至仲秋时节,随着盛夏的渐行渐远,凉爽的秋季在一场场秋雨和一阵阵秋风中悄然降临。雨水扫去了夏季残留的余热,清风带走了空气中的沉闷和浮躁,一场秋雨一场凉,夏与秋的转换总是在不经意间完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时光飞逝,转眼已至仲秋时节,随着盛夏的渐行渐远,凉爽的秋季在一场场秋雨和一阵阵秋风中悄然降临。雨水扫去了夏季残留的余热,清风带走了空气中的沉闷和浮躁,一场秋雨一场凉,夏与秋的转换总是在不经意间完成。
还有十天不到的时间就要进入秋分节气了,作为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的到来在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上都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秋分有三候,分别是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简单来说就是秋分节气后,天气转凉,晴多少雨使气温变得干燥,冷空气降温使寒气加重,越冬的动物开始加固巢穴准备过冬,湖泊和河流里的水逐渐变少。同时,经过春夏两季生长的农作物和水果在秋分前后就要进入收获阶段了,所以秋分节气是名副其实的“农民丰收节”。
常年中秋分节气恰逢“秋收、秋耕、秋种“三秋大忙时节,农田里谷物金黄,处处洋溢着人们对丰收的期待。这个季节能有个好天气对于农业生产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特别是对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来说,风调雨顺才能五谷丰登,在重要的耕种节气人们会祭拜土地神来祈祷能够丰收,而“社神”就是土地神,所以也就诞生了“春社”和“秋社”这一说法。
“春社”,顾名思义就是在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而“秋社”就是指秋天祭祀土地神日子,区别是春社正值于春耕春播时节,一年才刚刚开始,农民祈祷能有个好年景,气候正常秋天能够丰收。而秋社则是在秋收作物成熟的季节,也就是现在这个时候,人们庆祝丰收,感谢土地神保佑。简单来说,“春社”就好比是许愿,而“秋社”就是“还愿”。
今年“秋社日”在哪儿?
按照古人的说法,秋社是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便是秋社到来的日子。 今年是在8月7日立秋,恰逢“戊申日”,而第5个戊日则是在9月16日,为“戊子日”。根据老祖宗们总结的生活经验,“秋社日”来的早晚往往预示着不同的年景,所以在民间一直流传着“秋分在社后,寡妇也发愁”的说法,是啥意思?一起来看看!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秋分节气在秋社之后到来往往预示着这样的年景不好,对应到气候上面来说,秋收时节是怕低温大风多雨的,因为这个季节正是谷物收割时节,出现持续降雨或者大风天气既影响收割进程,还会对田间作物造成倒伏,以至于欠收。在古时,对于家里缺乏劳动力的寡妇来说,年景不好就意味着要饿肚子了,所以说“寡妇也发愁”。而秋分节气在秋社之前到来则表示气候正常,丰收有望!
最后,今年秋分是在9月23日到来,而秋社日是在9月16日,按照“秋分在社后,寡妇要发愁”的说法,今年秋后可能多雨,对农业生产不利,所以大家要做准备。大家觉得古人总结的经验有道理吗?
来源:三农阿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