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4 月 7 日的亚洲交易时段,全球资本市场迎来近年罕见的剧烈震荡。日经 225 指数早盘跌幅突破 8%,韩国 KOSPI 指数重挫 5%,东证银行指数单日蒸发近 15%。随着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地相继触发熔断机制,这场由关税政策引发的金融风暴迅
2025 年 4 月 7 日的亚洲交易时段,全球资本市场迎来近年罕见的剧烈震荡。日经 225 指数早盘跌幅突破 8%,韩国 KOSPI 指数重挫 5%,东证银行指数单日蒸发近 15%。随着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地相继触发熔断机制,这场由关税政策引发的金融风暴迅速席卷全球市场。
市场恐慌情绪的直接导火索源自美国最新关税政策。4 月 2 日白宫宣布的 "对等关税" 计划,不仅对全球输美商品加征 10% 基准关税,更针对特定经济体实施差异化税率。该政策远超市场预期,直接冲击高度依赖出口的亚太经济体。日本软银集团股价暴跌 12%,韩国三星电子市值单日缩水超百亿美元,台积电、富士康等科技巨头股价逼近跌停线,折射出全球产业链的深度焦虑。
A 股市场同步遭遇重创。上证指数午盘下跌 6.34%,创业板指跌幅高达 9.74%,北证 50 指数更是一度下挫 10.04%。全市场 5211 只个股集体走弱,1400 余只股票触及跌停。消费电子板块成为重灾区,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龙头企业批量跌停,港股苹果概念股瑞声科技单日暴跌 30%。不过避险资产逆势走强,农业板块新赛股份涨停,血液制品企业普遍上涨,显示资金正加速向防御性板块转移。
监管层面已启动紧急应对措施。韩国交易所暂停程序化交易五分钟,中国台湾证交所在加权指数暴跌 9.7% 后启动熔断机制。日本央行通过特别资金供给操作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韩国财政部长宣布将出台行业支持方案。这些干预措施虽暂时缓解市场恐慌,但投资者更关注关税政策的后续演变。
此次全球股市剧烈震荡揭示出三大深层矛盾:全球贸易体系重构压力、科技产业链估值重构风险、以及货币政策工具在系统性风险面前的局限性。随着程序化交易占比持续提升,市场波动呈现非线性放大特征,各国监管机构或将重新评估现有风险防控机制的有效性。当日下午欧洲股市开盘即现补跌行情,这场始于亚太的金融震荡仍在全球市场持续发酵。
来源:李胖子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