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县广大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及个人: 为贯彻落实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发布推介2025年黑龙江省农业主推技术的通知》要求,实施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促进粮食产量提升,立足我县农业生产实际,从全省农业主推技术中遴选两项我县农机主推技术进行推介,并面向科技示范主体
全县广大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及个人: 为贯彻落实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发布推介2025年黑龙江省农业主推技术的通知》要求,实施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促进粮食产量提升,立足我县农业生产实际,从全省农业主推技术中遴选两项我县农机主推技术进行推介,并面向科技示范主体及科技示范基地进行示范推广,推进先进技术进村入户到田,现予以发布。
2025年巴彦县农机主推技术
模式一:玉米大垄双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一、技术概述
玉米大垄双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以玉米高产高效为目标,创新集成大垄双行高效整地、精播密植、化控防倒伏、缓控释肥一次性深施等技术,研发了以高质量整地、合理增密、肥药高效利用为核心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实现玉米增产5%以上。玉米大垄密植栽培技术是将传统的两垄(垄距 65cm)合成一大垄(垄距110cm~130cm),在垄上播种两行玉米,两行玉米间距 40-65cm 的种植方式。这种栽培技术具有培肥地力、保墒、抗涝、保温等功效,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的特点。玉米大垄密植栽培技术能实现减少春季土壤蒸散面积,减缓土壤水分散失,实现保温、保墒、抗涝,使垄台台面宽且平整,保证播种深度一致,提高播种质量和产量,实现密植栽培,通过采用紧凑型耐密品种,实现种植密度5000 株/亩以上,可改善玉米冠层中下层叶片的光照条件,显著提高光能、水肥利用率和产量潜力。
二、技术要点
(一)玉米收获与秸秆还田
选用配有抛撒器和底刀的玉米收获机进行收获,采用秸秆翻埋、耙混等方式处理秸秆,秸秆粉碎及全田均匀抛撒作业,秸秆粉碎还田的作业质量符合NY/T 1004的规定。
(二)大垄整地起垄
秸秆还田后,在秋季或春季进行起垄、施肥,大垄宽度110-130cm, 垄台宽度70-100cm,垄高10-15cm,起垄机作业质量符合DB23/T 2351的规定,起垄后及时镇压,减少土壤跑墒。
(三)选用耐密品种
宜选择经过国家或黑龙江省审定(或备案)的植株整齐直立、叶片收 敛、抗倒伏、适宜密植、成熟一致的,能在当地正常成熟的玉米品种。
(四)玉米播种
根据土壤特性、种植方式、农机装备条件等,确定合理的垄上双行播种方式,当前主要有“40+70”、“40+90”、“50+80”、“65+65”等形式。行距要根据垄台宽度及是否滴灌确定,垄台宽度必须达到要求且平整,避免“馒头垄”影响播种质量。
玉米在耕层5cm土壤温度稳定通过8~10 ℃时适时播种,并按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播种密度7.5万-11.0万株/公顷。
(五)玉米施肥
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做到基肥、种肥、追肥、叶面肥相结合,分期施用,有机肥和复合肥结合,即秋施基肥、春施种肥、封垄前追肥、关键生育期叶面追施,缓控施肥可一次性施用,建议亩施肥量:土壤碱解氮 120-200mg/kg,施尿素 16.6-20kg,有效磷 20-40mg/kg,施二铵 11.6-13kg, 速效钾 150-200mg/kg,硫酸钾 13.3-15kg。化验值高于或低于此范围,可适当减少或增加肥量。
(六)玉米化学除草和病虫害防治
播后苗前和玉米3片~5片叶时,分别进行土壤封闭除草和茎叶除草, 药剂选择和使用应符合GB/T 8321和 NY/T 1276的规定。推荐药剂:乙草 胺、异丙甲草胺、异噁唑草酮、噻吩磺隆、特丁津、环磺酮、苯唑草酮、 苯达松、氯氟吡氧乙酸等。玉米生育期按照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利用高地隙喷药机或无人机进行病虫害防治。
(七)化控防倒技术
前期化控处理应在玉米展开叶6~8片叶期,降低穗下节间长度,推荐化控剂为乙烯利+胺鲜酯,遇到干旱天气或长势较弱要用低量,化控时不宜加入其它调剂。
(八)玉米中耕管理
建议结合追肥中耕封垄,带犁刀和护苗器,深度要控制得当,以不伤根、不失墒、不端垄、不埋苗为原则。
三、适宜区域
本技术普遍适用于普通玉米种植户,玉米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采用本技术效果更加明显。
四、注意事项
(一)目前密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手段,但需要结合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条件和生产管理水平等因地施策、循序渐进,避免盲目提高种植密度导致玉米植株早衰倒伏、减产的问题。
(二)农机作业时,起垄后大垄垄台平整且压实,以减少土壤水分散失,播种速度控制在 6-8km/小时,避免播种到垄沟、垄沿区域。
(三)目前,我省各地玉米生产条件、农机装备参差不齐,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运用合理垄距模式。
模式二:玉米秸秆覆盖还田“一松两免”轮耕技术
一、技术概述
该技术以免耕秸秆覆盖还田+秋季深松为核心,以深松代替深翻,以免耕代替翻耕,减少土壤耕作与翻动,降低机械作业次数和动力消耗,减少作业成本、实现节本增效;通过秋季深松,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打破犁底层,降低土壤容重,增加耕层厚度和水养库容,通过秸秆留茬覆盖还田,减少风蚀水蚀和土壤水分蒸发,提高耕层土壤防风固土、蓄水保墒能力,提高有机质含量,实现黑土地保护利用。
二、技术要点
以三年为一个耕作周期。第一年深松混拌还田:上一年秋季玉米收获后垄沟深松耙混还田。春季免耕机播种,秋季收获后,留茬越冬;第二年秸秆覆盖还田:春季秸秆粉碎,免耕播种,秋季收获后,留茬越冬;第三年秸秆覆盖还田:春季秸秆粉碎,免耕播种,秋季收获后,垄沟深松,耙混还田;第四年深松混拌还田,开始新一轮的轮耕周期。具体田间操作步骤如下:
(一)第一年深松秸秆混拌还田
1.作业流程:上一年秋季玉米机械化收获→秸秆粉碎→ 深松混拌→春季免耕机播种→中耕深松→机械化收获。
2.作业要求:
(1)秋季机械化收获。上一年秋季使用带秸秆还田粉碎装置的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秸秆均匀抛撒于地表,秸秆切碎长度要 ≤10cm ,留茬越冬,留茬高度≥5cm 。作业质量符合 NY/T 645 的规定。
(2)秋季秸秆粉碎。采用锤爪式秸秆粉碎机对地表秸秆及根茬进行二次粉碎,锤爪符合 JB/T 10813 的要求,秸秆呈撕裂状长度 ≤10cm,粉碎长度合格率达到85%以上。秸秆粉碎机其他作业质量符合NY/T500的规定。
(3)秋季深松。一般采用180马力以上拖拉机,秋季垄沟深松,深松深度为30cm~35cm 。深松机符合GB/T24675.2的要求。
(4)秋季旋耕混拌。使用双轴灭茬旋耕机进行旋耕混拌, 破碎大土块,秸秆混拌还田于15cm~20cm 耕层,并平整地表,镇压越冬。旋耕机符合GB/T5668的要求。
(5)春季免耕播种。春季根据土壤墒情和温度,采用配有切刀或圆盘耙和拨草轮的免耕播种机进行精量播种,集播种、施肥、 镇压一次性完成。玉米免耕播种机作业质量符合 NY/T 1628 的规定。
(6)夏季中耕深松。玉米苗期进行中耕深松,选用配有切刀或圆盘耙和拨草轮的中耕机进行深松,深松深度 20cm 左右。
(二)第二年免耕秸秆覆盖还田
1.作业流程:春季秸秆粉碎→免耕播种→中耕深松→玉米机械化收获→秸秆覆盖原茬越冬。
2.作业要求:
(1) 春季秸秆粉碎。采用锤爪式秸秆粉碎机对地表秸秆及根茬进行二次粉碎,秸秆呈撕裂状长度 ≤10cm,粉碎长度合格率达到 85%以上。
(2) 春季免耕播种。春季根据土壤墒情和温度,采用配有切刀或圆盘耙和拨草轮的免耕播种机进行精量播种,集播种、施肥、 镇压一次性完成。
(3) 秋季机械化收获。使用带秸秆还田粉碎装置的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秸秆均匀抛撒于地表,秸秆切碎长度要 ≤10cm ,留茬越冬,留茬高度≥5cm 。
(三)第三年免耕秸秆覆盖还田
1.作业流程:春季秸秆粉碎→ 免耕播种→ 中耕深松→玉米机械化收获→秸秆粉碎→深松混拌。
2.作业要求:
(1) 春季秸秆粉碎。采用锤爪式秸秆粉碎机对地表秸秆及根茬进行二次粉碎,秸秆呈撕裂状长度 ≤10cm,粉碎长度合格率达到 85%以上。
(2) 春季免耕播种。春季根据土壤墒情和温度,采用配有切刀或圆盘耙和拨草轮的免耕播种机进行精量播种,集播种、施肥、 镇压一次性完成。
(3) 秋季机械化收获。上一年秋季使用带秸秆还田粉碎装置的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秸
秆均匀抛撒于地表,秸秆切碎长度要 ≤10cm ,留茬越冬,留茬高度≥5cm 。
(4) 秋季秸秆粉碎。采用锤爪式秸秆粉碎机对地表秸秆及根茬进行二次粉碎,秸秆呈撕裂状长度 ≤10cm,粉碎长度合格率达到 85%以上。
(5) 秋季深松。一般采用 180 马力以上拖拉机,秋季垄沟深松,深松深度为 30cm~35cm 。
(6) 秋季旋耕混拌。使用双轴灭茬旋耕机进行旋耕混拌, 破碎大土块,秸秆混拌还田于 15cm~20cm 耕层,并平整地表,镇压越冬。
三、适宜区域
四、注意事项
(一)秋季进行深松操作,避免春季深松,土壤跑墒,加重春旱。
(二)秸秆灭茬粉碎是本技术的一项重要指标,关系到土壤墒情、播种质量。本技术秸秆粉碎质量应符合以下标准:秸秆粉碎长度≤ 10cm、宽度≤5cm,切碎长度合格率≥85%,粉碎后的秸秆呈撕裂状, 秸秆抛撒不均匀度低于 30%,无堆积,无漏切。其它作业质量应符合 NY/T 500 的要求。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