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骨骼调控新机制,或可阻止骨质疏松症进展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3 08:02 2

摘要:德国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一种隐藏在骨骼中的 GPR133 受体,该受体对维持骨骼强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使用新型化合物 AP503 激活该受体,研究人员成功提升了小鼠的骨密度,甚至逆转了类似骨质疏松的症状。

科学家发现“骨骼开关”机制,有望阻止骨质疏松并维持老龄骨骼强度。

德国科学家发现骨质疏松治疗新靶点:GPR133受体。

德国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一种隐藏在骨骼中的 GPR133 受体,该受体对维持骨骼强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使用新型化合物 AP503 激活该受体,研究人员成功提升了小鼠的骨密度,甚至逆转了类似骨质疏松的症状。

目前亟需能安全有效长期预防骨质流失的药物。骨质疏松症在德国影响约 600 万人,其中大部分为女性。为开发副作用更小的治疗方案,莱比锡大学科学家将目光投向了黏附 G 蛋白偶联受体 GPR133——这是一个尚未被充分研究的受体家族。最新研究表明,GPR133 对强健骨骼的形成和维持至关重要。

“当该受体因基因改变受损时,小鼠会早期出现骨密度下降迹象,与人类骨质疏松症相似,”研究负责人伊内斯·利布舍尔(Ines Liebscher)教授解释说:“通过计算机辅助筛选新发现的 GPR133 激动剂 AP503,我们成功显著提升了健康小鼠和骨质疏松小鼠的骨骼强度。”

在骨组织中,GPR133 通过骨细胞间相互作用和机械应变被激活。这种激活会发出信号,一方面增强成骨细胞活性,另一方面抑制破骨细胞作用,最终形成更强韧的骨骼。AP503 能复制这种自然信号过程,未来既可用于增强健康人群的骨骼质量,也能帮助骨质疏松患者(特别是绝经后女性)重建骨骼。

在早期研究中,莱比锡团队已发现 AP503 还能增强骨骼肌。“新证实的骨骼强化作用再次表明,该受体在老龄化社会的医疗应用中具有巨大潜力,”研究第一作者朱莉安·莱曼(Juliane Lehmann)博士表示。团队已开展多个后续项目,探索 AP503 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并进一步研究 GPR133 在体内的功能。

对黏附 G 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已是莱比锡大学在 SFB 1423 协作研究中心的核心课题超过十年。在国际上,莱比锡被视为该研究领域的领先中心。

参考文献:《机械敏感性黏附G蛋白偶联受体133(GPR133/ADGRD1)增强骨形成机制》,作者 Juliane Lehmann、Hui Lin、Zihao Zhang、Maren Wiermann、Albert M. Ricken、Franziska Brinkmann、Jana Brendler、 Christian Ullmann、Luisa Bayer、Sandra Berndt、Anja Penk、Nadine Winkler、Franz Wolfgang Hirsch、Thomas Fuhs、Josef Käs、Peng Xiao、Torsten Schöneberg、Martina Rauner、 Jin-Peng Sun 和 Ines Liebscher,2025年6月30日发表于《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DOI: 10.1038/s41392-025-02291-y

来源:康嘉年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