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欢,一个体重刚过百的艺术生,为了镜头里那一点点下颌线,把司美格鲁肽打进肚子,结果低血糖晕在排练室,醒来第一句话是:药不能停,停了会弹。
“上镜胖三斤”这句话,已经把人逼到连40公斤都要再瘦五斤。
王欢,一个体重刚过百的艺术生,为了镜头里那一点点下颌线,把司美格鲁肽打进肚子,结果低血糖晕在排练室,醒来第一句话是:药不能停,停了会弹。
她不是在减肥,是在跟空气较劲。
镜头不会骗人,但人会骗自己。
药是怎么到她手里的?
淘宝搜“瘦身笔”,京东填“肥胖症”,体重写40公斤也能秒过审。
叮当快药更省事,客服直接甩来一张二维码,扫码就是“远程医生”,十秒开方,连血压都没问。
流程走得比外卖还快。
王欢的室友跟着学,四个人凑单买替尔泊肽,群里互相打气:今天吐了吗?
吐就是有效。
低血糖、鼻血、月经失踪,她们管这叫“变美税”。
药厂笑疯了。
诺和诺德半年卖166亿美元,礼来增速223%,财报里写: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潜力翻译过来,就是一群不想胖的人,把处方药当咖啡续命。
医生急疯了。
北京协和内分泌的赵大夫一天拒掉十几个“90斤还想瘦”的小姑娘,劝退话术说到嗓子冒烟。
“低剂量起始”四个字,没人听,她们要的是一周掉五斤的奇迹。
平台在装傻。
审核按钮点一下,责任就甩给“合作医生”。
医生在屏幕那头,一分钟开三张方,绩效按单算。
违规成本太低,低到不如一张面膜钱。
国外已经踩刹车。
美国FDA发警告:非肥胖者用药风险未知。
欧洲直接限制BMI不到30不给开。
中国这边,小红书还在晒“躺瘦日记”,评论区一堆“求链接”。
王欢停药那天,体重反弹12斤,脸肿得像发面馒头。
她对着镜子哭,说宁愿晕过去也不想胖回来。
这不是减肥,是合法自残。
药没错,错的是把药当化妆品卖。
把监管漏洞当商机,把审美焦虑当提款机。
最后买单的,是二十岁的胃和三十岁的骨头。
真想瘦,先让镜头滚蛋。
健康不是滤镜,是血条。
来源:人初无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