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业,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宏观经济。近日,国务院发布的《加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岗位挖潜扩容 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实施方案》,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突破、以服务为支撑,加力搭建“供需桥”,为稳就业注入政策动能。从制造业升级到民生服务扩
就业,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宏观经济。近日,国务院发布的《加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岗位挖潜扩容 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实施方案》,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突破、以服务为支撑,加力搭建“供需桥”,为稳就业注入政策动能。从制造业升级到民生服务扩容,从政策减负到服务提质,一套“组合拳”既彰显治理智慧,更传递民生温度,服务百姓更好就业、就好业。
向产业升级要岗位,激活就业“源头活水”。产业升级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高质量岗位的关键抓手。当前,先进制造业、新消费业态、县域经济等领域蕴藏巨大就业潜力。深圳比亚迪通过“技工学徒制”培育新能源汽车技工,雄安新区“数字工匠”培训让传统建筑工人转型智能建造师,这都印证了技术革新与就业扩容的共生关系。无疑,“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培育低空经济等就业新空间”,正是以新质生产力打开就业新格局。当前,新兴产业的出现与发展、传统产业的升级与融合,正推动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尤以软件信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AIGC相关岗位供给与就业机会的“齿轮效应”日益凸显。为此,唯有以产业升级为引擎,用心呵护“金种子”,才能让岗位供给从“保数量”转向“提质量”。
用政策创新稳主体,筑牢就业“压舱石”。稳企业就是稳就业,政策创新需直击企业痛点。浙江义乌构建“淘宝村—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域创业孵化体系,累计孵化成功创业实体4826家,吸纳带动就业人数达5.82万人;从“社区微业”三年行动到重点群体“精准对接服务”专项行动,山东济南将基层智慧转化为政策实效。“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适度提高贷款额度”等举措,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负超千亿元,惠及1.9亿经营主体。更值得关注的是,政策首次将社会组织纳入扩岗补助范围,国有企业一次性增人增资政策实施期限至2026年底,形成“国企稳盘、民企扩容、新业态补充”的多元支撑。政策红利精准滴灌,让“市场活、产业兴、需求旺”,方能激发企业“招工有底气、留人有动力”。
以服务提质促匹配,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解决“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问题,需在服务精度上下功夫。各地要坚持产教融合,打造政行企校研供需对接信息服务平台,建立适合产业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绘制“能力机会图谱”、“岗位需求图谱”,并要有效预警技能缺口,实现“15分钟就业服务圈”职业指导、技能鉴定一站式办理,展现服务创新的民生价值。正如方案要求“分行业制定培训计划”,推行“岗位需求+培训+评价+就业”闭环模式,直击培训与需求脱节痛点。湖南亮出“导师+基金+孵化”,立体化大招强势赋能创业者;商洛柞水“带岗主播”们化身“就业红娘”,帮助1.2万余人实现就业,用“小屏幕”撬动稳岗就业“大民生”。这些实践表明,就业服务既要“广覆盖”更要“深挖潜”,既要“送岗位”更要“送技能”。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更是信心之源。从先进制造业的智能产线到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从减负稳岗的政策红利到“一键创业”的服务革新,扩岗稳就业的实践正在为中国经济注入强劲动能。只要坚持以产业升级夯实就业根基、以政策创新护航企业主体、以服务提质联通供需两端,定能让更多百姓“就业有门路、奋斗有舞台”,织密百姓好就业、就好业“民生网”,绘就高质量发展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的新图景。
作者:王小东
编辑:钱江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来源:陕西大小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