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阳之战:安史之乱的转折,历史最惨烈的守城战,张巡一战封神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3 06:53 1

摘要:756年,以尹子奇为首的安史叛军与以睢阳守将张巡为首的唐军爆发激烈的城池攻防战。从双方参战兵力来看,睢阳唐军守军7000余人,安史叛军约18万人。

756年,以尹子奇为首的安史叛军与以睢阳守将张巡为首的唐军爆发激烈的城池攻防战。从双方参战兵力来看,睢阳唐军守军7000余人,安史叛军约18万人。

在兵力相差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张巡坚守睢阳,历时10个月,前后大小数百战,共计歼敌12万人,成功阻击叛军南下,保全江淮,守住大唐的东南半壁江山,为唐肃宗收复两京和中原争取机会,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大功。

公元755年十一月,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借口,率二十万大军在范阳起兵叛唐,安史之乱爆发。

安禄山叛军大多由契丹、奚族等胡人组成,他们勇猛彪悍,能征善战,长期镇守边关与藩人作战,战斗力为诸镇节度使最强。

而内地中央军仅有八万,不仅数量不足,质量也差,平时毫无作战训练,所以自战争伊始就呈现一边倒的局面。

安禄山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之声震地,而中原承平日久,百姓几代人没有见过战争,听闻内乱爆发,远近无不震惊。

再加上河北本就是安禄山统辖范围内的,叛军所过之处,各州县都望风瓦解,安禄山仅仅二十天时间就兵不血刃的控制河北,随后,安史叛军南下直扑洛阳。

而唐玄宗李隆基对这场战争无任何准备,甚至起初并不相信安禄山会叛乱,直到安禄山扫平河北,告急的急报如雪片般落入长安。

玄宗才如梦初醒,遂急召宰相杨国忠商议应变之策,决定在洛阳至长安一线布防,紧急调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防守洛阳,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援助洛阳。

但由于西北地区的唐朝精锐边军大多没来得及赶回,高仙芝、封常清只能临时在长安、洛阳募兵,得到的是毫无战斗力的市井子弟,在与安禄山叛军交手后,洛阳防线几乎一触即溃。

755年十二月二十日,安禄山攻陷洛阳,此时距离范阳起兵仅仅一个多月。

而长安朝廷这边昏招迭出,玄宗皇帝听信监军宦官边令诚谗言,以贻误军机为名,怒斩高仙芝、封常清。

随后,玄宗启用在长安养病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命其率二十万唐军镇守潼关。哥舒翰采用坚守不出的策略,以逸待劳,意图拖垮叛军。

就在安禄山显露疲态时,玄宗强令哥舒翰出战,结果二十万唐军遭遇伏击,全线崩溃,潼关失守。

756年七月,叛军占领长安,玄宗出逃巴蜀,太子李亨北上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

为迅速稳定政治局势,李亨收集陇右和潼关逃散的兵马,与叛军展开决战,准备收复两京,但仍以失败告终,折损军队四万余人。至此,局势已经危若累卵。

安史叛军占据两京、河北、关中等广大北方区域,而朝廷通过江淮地区源源不断的财赋粮食,积聚力量准备反击。

安禄山为了彻底粉碎唐军抵抗,聚集重兵向东南移动,757年,叛军大将尹子奇率军十三万扫荡河南,兵临睢阳城下。

睢阳地当睢阳渠要冲,是连接中原与江淮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如果叛军拿下睢阳,将直接切断朝廷的南方粮道,因此双方在睢阳展开决战,一较高下。

尹子奇的十三万大军主要由突厥、奚等精锐组成,声势十分浩大。

睢阳太守许远求助于雍丘(今河南杞县)防御史张巡,张巡率兵3000进入睢阳,加上睢阳守军共6800人,睢阳全城百姓不过三万人。

如此微薄的兵力却要面对已经扫平河南的十几万叛军,即便是卫青、霍去病在世也很难有所作为。

但睢阳军民却即将上演史上最悲壮的城池攻防战。说到睢阳保卫战,就不得不提到唐军主角张巡。

据传张巡自幼博通群书,通晓兵法,开元年间中进士,后因政绩显著,清正廉洁,调真原县令。

安禄山叛乱后,张巡坚持抵抗,展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被朝廷任命为河南节度副使。叛军进军睢阳时,张巡正在宁陵带领3000人对抗叛军。听说睢阳危急,张巡带兵来到睢阳,准备坚守城池。

起初,尹子奇并没有把睢阳放在眼里,以为能够迅速取胜,没有太慎重的考虑就开始攻城。

面对强敌,张巡、许远激励将士固守,从早至午,交战二十余次,士气不衰,屡屡击败叛军。

经过连续十多天的攻城,叛军损失两万人,睢阳却纹丝不动。

睢阳城方面,张巡调度有方,许远自以才能不及张巡,便推其为主帅,而自己管筹集军粮和战争物资。

为了尽快拿下睢阳,尹子奇无所不用其极,但每次张巡都能轻松化解。

比如叛军用云梯攻城,张巡命人在城墙上凿洞,从洞中伸出铁钩钩住云梯,接着火烧云梯,使登城敌军葬身火海。

又如尹子奇令人造“木驴”, 里面藏着士兵, 运到城墙下,张巡命人倒下沸腾的铁水, 将“木驴”烧为灰烬。

不仅如此,张巡还率军出城主动袭击叛军,并缴获大批车马牛羊。

比如757年五月,恰逢麦熟时节,叛军在城外收割粮食,张巡抓住时机率军大开城门冲出,直捣尹子琦大营,斩将拔旗,大挫敌军士气。

尹子奇面对张巡毫无办法,还被守将射伤眼睛,只能采取围困的办法,等待城内军民粮尽力竭再攻占城池。

到了七月,睢阳情况已岌岌可危,守军只剩千余人,士兵每日只能分到一勺米,饥了只好吃树皮和纸。这些东西吃完了,就只能杀战马,抓老鼠和鸟。

在绝境之中,张巡杀死自己的妾,许远也杀掉家中的奴仆,以其肉做军粮。

叛军了解情况后决定强攻睢阳,但他们实在低估了睢阳军民的抵抗决心,当他们靠近城墙时都被城上投下的石块砸得七零八落,架上的云梯也被烧毁。

期间,张巡数次派人突围到周围郡县求援,但无任何人响应,因为他们认为睢阳必定沦陷,救援毫无意义。

睢阳城内官吏建议突围向东转移,张巡、许远认为睢阳是江、淮屏障,如果放弃,叛军就会乘胜鼓噪南窜,江、淮必亡,遂坚持守城。

从757年正月到十月,睢阳在张巡的领导下足足守了十个月,城内只剩下六百余守军,全都没有任何力气再守城。

不久睢阳城陷,张巡与许远一起被俘,尹子奇听闻张巡督战时往往眼眶破裂血流满面,牙也咬碎,便用刀撬开他的嘴,发现嘴里只剩下三四颗牙齿。

此后,尹子琦以刀胁迫张巡投降,张巡不屈服,其余将领也都态度坚决。不久,张巡等三十六名将领一同遇害。至此,睢阳保卫战以失败告终。

不过虽然睢阳保卫战失败,但却有着深远的影响。

要知道当时唐朝仅剩下长江、淮河流域的赋税支撑着,睢阳作为江淮流域的重镇,如果失守,运河阻塞,后果将不堪设想。

张巡坚守睢阳十个月,前后400余战,歼灭叛军12万人,极大地拖住了叛军。

在此其间唐朝朝廷不断地得到江淮财赋的接济,完成了恢复、准备到反攻的过程,前一个月已收复长安,在睢阳陷落后10天又收复了洛阳,叛军再也无力南下,唐朝天下得以保全。

来源:小瑀说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