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年感溢出屏幕”“中年CP甜蜜戏”“古偶仙侠剧遇到‘中年危机’”……近日,由41岁的唐嫣和34岁的刘学义主演的古偶仙侠剧《念无双》播出后,在演员年龄、剧情设定、服化道等方面引发质疑,被贴上“中年古偶”的标签,再一次掀起关于古偶仙侠剧制作套路的讨论。
“中年感溢出屏幕”“中年CP甜蜜戏”“古偶仙侠剧遇到‘中年危机’”……近日,由41岁的唐嫣和34岁的刘学义主演的古偶仙侠剧《念无双》播出后,在演员年龄、剧情设定、服化道等方面引发质疑,被贴上“中年古偶”的标签,再一次掀起关于古偶仙侠剧制作套路的讨论。
《念无双》剧照
《念无双》中,为取回神界的宝物,被世人称为无双神女的姬谭音(唐嫣饰)下凡刺杀有狐族大寂司源仲(刘学义饰),但姬谭音发现事情另有隐情,在调查过程中两人相爱,并携手拯救世界。
云合数据显示,《念无双》开播首日只获得了不到2%的正片有效播放市占率,播出第二天上升至6.3%。4月2日剧集播出过半时,数据才攀升至11.1%,位列连续剧热播榜第三名。结合口碑争议,该剧总体播出反响不够理想。
为何在两位人气演员的加持下,开播前被寄予厚望的《念无双》仍然无法掀起波澜?古偶仙侠剧该如何摆脱“流水线”制作,找到精品化路径?
男女主年龄合计75岁,被调侃“像长辈谈恋爱”
继出演2009年《仙剑奇侠传三》紫萱一角获得关注后,唐嫣时隔多年再次出演古偶仙侠剧,自然引人注目,尤其是去年在《繁花》中演出了汪小姐的明艳鲜活,更让她此次回归充满看点。
唐嫣时隔多年再次出演古偶仙侠剧
对于此次回归仙侠剧,唐嫣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我会回归仙侠剧。首先,作为一个演员,我不会为自己设限,也拒绝任何标签。仙侠剧只是一个类型。正如我之前说过的,我出道的时候演的就是仙侠剧,那是我的来时路,我在意的是角色。”
41岁的唐嫣在《念无双》中饰演的神女姬谭音,是神界工匠女神,为了拿回自己铸造的“神之左手”来到人间,因为法力受到限制,又听闻狐族大寂司残暴,于是化名姬谭音前往方外山。
有部分观众表示,带着“紫萱”的滤镜看剧,唐嫣并不是很贴合角色设定,情感表达、台词及语音语调也有不少提升空间。但也有部分观众表示,姬谭音的思维和格局很符合演员的年龄段,唐嫣的状态很好很灵动,如果换成年轻演员来演,光是那些关乎哲学思想的台词,关于人神关系的概念,都难以让观众信服,阅历确实需要年龄支撑。
对于为何接下姬谭音这一角色,唐嫣曾在受访时表示自己很喜欢姬谭音:“因为她善良、勇敢、正义,和当年的紫萱一样大气,但更勇敢。姬谭音不是恋爱脑,她更愿意为众生平等这份信念去抗争,去逆天改命。这个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勇气和信念,我认同她的价值观,也喜欢她身上的那股女性力量,所以我愿意接受这份挑战。”
此次搭档唐嫣出演男主角的是刘学义,他在2011年主演侦探悬疑电影《蝴蝶魔咒》,从而进入演艺圈;2017年,在青春神话剧《天乩之白蛇传说》中一人分饰斩荒和天帝两角,颇为抢眼;近几年在《琉璃》《千古玦尘》《少年歌行》《花间令》等古装剧里证明了自己对于角色的塑造能力。因为古装扮相气质出众,并经常出演仙侠剧,刘学义还被称为“三界代言人”“神仙专业户”。
刘学义
34岁的刘学义在《念无双》中饰演的是有狐族大寂司源仲,也是“神之左手”宿主。虽然刘学义被吐槽“中年感溢出屏幕”,但在演技上仍收获不少好评:有观众认为他将源仲的孤独与隐忍刻画得入木三分,在剧中与姬谭音的互动从针锋相对到暗生情愫,层次感十足。
制作粗糙剧情老套,仙侠剧如何“重生”?
除了演员年龄引发争议以外,《念无双》剧情套路化、服化道粗糙也受到不少质疑。有观众表示,《念无双》故事框架几乎套用了仙侠剧的经典模板:神魔大战、神器争夺、误会相爱、拯救苍生,另外,堆砌俗套情节来制造甜蜜感也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事实上,与唐嫣同为“85花”阵营的赵丽颖去年也有一部古偶仙侠剧《与凤行》播出,该剧虽然也被吐槽是“中年古偶”,但首播当天就进入腾讯爆款剧集俱乐部,播出期间热度一直维持在高位,收官时豆瓣获评7.2分。
《与凤行》剧照
抛开两位主角赵丽颖和林更新的年龄,《与凤行》在特效制作等方面花了不少功夫。据媒体报道,《与凤行》涉及两万多个特效镜头,由十几家特效公司共同完成。剧中沈璃、行止,以及其他群像角色也引发了不少观众的共情。《与凤行》导演邓科曾分享道:“我们永远是站在人的角度,去看待仙侠的世界,最终讲的还是人的故事。”
从近段时间播出的《白月梵星》《仙台有树》等古偶仙侠剧来看,虽然男女主角都由90后的年轻演员担纲,但依然未能在市场引发较大声量。
可见,演员年龄因素并不是影响仙侠剧出圈的决定性因素,观众吐槽的“中年古偶”,更多的是整体剧情展现出的敷衍和疲惫感。仙侠剧只有打破以往的公式化叙事、流水线式的制作,拿出更扎实的剧本,精心打磨人物形象、剧情逻辑、场景特效、服化道等多方面,才能真正做出受市场欢迎的精品。
人民网近日刊载的文章指出:“古偶市场的未来并不在于摒弃工业化,而是要升级工业化。2025年有不少新作待播和开机,能否逆转颓势,用数据说话。打破唯流量的禁锢,重拾讲好故事的初心,真正走出‘千剧一面’的困境,才能迎来‘重生’的不同结局。”
文 | 记者 詹锡伟图 | 剧照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