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市场持续波动!券商解读:短期股市有冲击,中国资产更具韧性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7 12:34 1

摘要:4月7日,美股期货开盘大跌,纳斯达克100指数一度跌超5%,标普500期货跌超4%。美国两年期国债收益率跌至3.4450%,为2022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衡量美股波动的“恐慌指数”VIX期货一度飙涨近20%。

央广网北京4月7日消息(记者 樊瑞)受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措施冲击波影响,全球金融市场持续波动,开启“黑色星期一”。

4月7日,美股期货开盘大跌,纳斯达克100指数一度跌超5%,标普500期货跌超4%。美国两年期国债收益率跌至3.4450%,为2022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衡量美股波动的“恐慌指数”VIX期货一度飙涨近20%。

欧洲股指期货同样大幅下挫,欧洲STOXX50指数期货跌超4%,DAX指数期货跌近5%,富时指数期货跌超4%。

亚太市场方面,周一日韩股市再度崩盘。韩国综合指数开盘跌超4%,日经225指数跌近2%。日经225指数期货、东证指数期货触及跌停板后,在日本时间08:45:31触发熔断,随后在日本时间08:55:41恢复交易。韩国交易所在KOSPI 200指数期货下跌5%后,启动了KOSPI的sidecar停牌机制,并暂停程序化交易5分钟。

4月7日,香港恒生指数开盘跌9.28%,恒生科技指数跌11.15%。A股方面,7日,沪指开跌4.46%,深证成指开跌5.96%,创业板指开跌6.77%,沪深京三市近800股跌超9%。

券商研报表示,“对等关税”冲击下,全球贸易体系迎来变局,全球资产价格也出现较大波动。中国资产短期相比全球股市具备韧性,中期机会大于风险,若政策应对得当,市场风险溢价有望继续好转,“中国资产重估”仍在进行时。

中国资产更具韧性

中金公司发布研报表示,在“对等关税”冲击下,全球贸易体系迎变局。美国时间4月2日,特朗普“对等关税”落地 ,政策采用全面“地毯式”关税与“一国一税率”的国别式关税叠加,涵盖超过60个经济体。本次加征关税的范围和幅度大超此前市场预期,若关税完全落地,美国有效关税率将超过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实施后美国的关税水平。这意味着过去几十年形成的全球贸易体系将受到明显影响,对全球经济中长期有深远影响,全球资产价格也出现较大波动。

中金公司指出,本次加征关税虽难免对中国经济带来挑战,但相比2018年或者相比过去3年,中国股票市场具备较多有利条件,包括地缘叙事和科技叙事的变化,以及中国资产本身的估值优势和宏观政策发力的空间。

中金公司表示,中国资产短期相比全球股市具备韧性,中期机会大于风险,若政策应对得当,市场风险溢价有望继续好转,“中国资产重估”仍在进行时。

方正证券表示,表观上,此次关税冲击是美股大跌的催化剂,从更深层次看,是美股过去多年蕴含的高估值风险集中释放。对于A股市场,当前A股整体估值仍处在底部区域,而随着近年来无风险利率持续下降,权益资产目前具有很好的投资性价比。

银河证券研报称,短期来看,加征关税或对市场预期产生一定扰动,出口依赖度较高的行业可能受到较大冲击。同时,市场不确定性和避险情绪阶段性上升,资金或转向防御性板块和内需主题。但中长期来看,A股市场走势仍取决于国内基本面的修复态势。当前国内经济延续边际改善。在外部不确定性扰动下,国内政策有望持续加码。随着政策不断向内需倾斜,中国经济的长期韧性将持续显现。在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的背景下,投资者信心将进一步增强。

如何进行资产配置?

中金研报指出,配置层面上,短期配置以稳为主,红利低波股票或相对占优,受益内需政策发力的消费和投资板块短期也有交易机会。中期维度,AI产业仍是重要主线,回调将迎来布局机会。并且,伴随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加码、有效需求回升,消费领域有望逐步迎来趋势性行情。

中信证券表示,中期看,关税政策使美国经济面临更大的滞胀风险,也让美联储的对冲政策受到制约,市场从衰退预期交易转向衰退交易的可能性上升。中国政策发力时点可能提前,核心资产的配置性机会窗口随之提前,甚至可能与此次外部冲击落地带来的交易性机会出现重合。风格上,从政策经济周期、相对盈利优势、长线资金定价和市场生态变化四个维度看,核心资产将迎来新周期,GARP策略(即合理估值买入成长)预计将明显跑赢。配置上,短期建议聚焦自主可控、军工、内需、红利四大方向,长期建议关注全球各国制造业重建需求与中国技术出海的趋势。

申万宏源证券表示,配置层面,短期防御思维继续占优。看好高股息相对收益,农产品和对冲资产(房地产、建筑装饰、消费刺激)现阶段占优。维持2025年科技结构牛判断,新一轮行情启动等待关键产业催化落地,继续推荐国内AI算力和应用、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来源:萌犀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