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线——上海皖南小三线:八五钢厂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2 17:03 1

摘要: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为了应对美、苏两国的军事威胁,毛主席作出三线建设的决策,毛主席曾多次指示:“要准备打仗,除第一线和第二线,要搞第三线”,“重点省市都要搞点小三线,属于地方军工厂”。上海市是华东最重要的工业城市,1965年开始,上海是在皖南、浙西山区建立小三线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为了应对美、苏两国的军事威胁,毛主席作出三线建设的决策,毛主席曾多次指示:“要准备打仗,除第一线和第二线,要搞第三线”,“重点省市都要搞点小三线,属于地方军工厂”。上海市是华东最重要的工业城市,1965年开始,上海是在皖南、浙西山区建立小三线,生产以反坦克武器和高射炮武器为主,八五钢厂就诞生于三线建设期间,是上海重要的小三线建设项目。

贵池(今池州市贵池区),位于安徽南部,北临长江,南连黄山、九华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成为上海最重要的小三线建设区域,当时上海在贵池共布局有12家小三线军工厂,包括三二五电厂、八五钢厂、五洲电机厂、胜利机械厂、前进机械厂、火炬电器厂、永红机械厂等,这些工厂主要围绕生产高射炮部件而相互配套。生产高射炮离不开钢材、八五钢厂的任务就是生产军工所需的钢材和高射炮毛坯件等。

1968年,上海市冶金局响应三线建设号召,决定将生产特殊钢的上海第五钢厂将部分车间和职工内迁到皖南贵池,成立一个钢厂,以服务于上海在皖南地区各小三线厂的用钢所需,取厂名八五钢厂。

1969年10月16日,八五钢厂正式破土动工,厂区位于安徽贵池县梅街乡(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梅街村),厂区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区,绵延数里、设计年产钢2万吨、锻材7500吨、轧钢1.2万吨、无缝钢管1000吨。

八五钢厂的规模很大,最初设立八大车间,01车间:炼钢和铸造车间、02车间:锻造车间、03车间:轧钢车间、04车间:钢管车间、05运输队、06理化检验、07车间:机修车间、08车间为煤气车间。另外下设氧气站、基建科等。

八五钢厂最先投产的是01车间,1970年4月28日,01车间建成试车,成功试炼出第一炉钢水。01车间成功炼钢成功,极大鼓舞了建设职工,他们昼夜奋战在建设工地,他们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不怕苦、不怕累,终于在1971年12月完成八五钢厂的一期建设,此时拥有职工3509人,1972年具备除了军品外的生产能力。八五钢厂是上海小三线中职工人数最多的厂矿,职工包括上海第五钢厂的援内职工,还有数百人下放支农工,另外还有一千余人上海“老三届”中专技校毕业生。

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八五钢厂具备生产钢材、轧钢、冷拔无缝钢管的能力,同时生产五七高射炮的锻件、铸件(毛坯铸件、铜铸件、铝铸件、压铸件)等。

八五钢厂鼎盛时期拥有3400余名职工,和大多数三线厂一样,厂里有完善的配套设施,有自己的职工家属楼、幼儿园、子弟小学、子弟中学、技工学校、大礼堂、职工医院、电影院,还设有银行、澡堂、商店、图书馆、溜冰场、冷饮库、菜市场、理发店等,如同一座城镇,设施堪称豪华,加上职工大多是上海人,因此八五梅街也被称为“小上海”。这些上海职工打扮时髦,职工们每次回上海探亲的时候,都会置办一身当时最流行的衣服,还会给安徽本地职工带一些上海特产,当时职工结婚都喜欢用上海的糖果,因为上海的糖果不光好吃,包装也好看。

八五钢厂厂部门口有一排宣传栏,上面有最新的报纸,还有场内的重大新闻,各个车间生产信息和好人好事等,每当下班后,这里都会聚集很多职工驻足观看。

八五厂令人记忆最深刻的有澡堂和电影院,澡堂对外开放,很多附近的村民也会到澡堂洗澡,那个年代能够洗上热水澡是非常享受的。电影院每周都会放映一两场,售票窗口旁有个黑板,上面会有放映的预告,有片名和产地等信息,七八十年代,看电视是最流行、最受欢迎的娱乐生活方式,因此电影放映日都是人山人海,调皮的子弟们很多都有逃票观影的经历,永生难忘。

厂区不远的地方有条小河,夏日里孩子们喜欢到小河里游泳摸鱼,这条小河带来多少夏日的清凉,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水花声中流进岁月的深处,成为永恒的童年回忆,这条小河上后来建起了一座桥——八五大桥,这座桥建成后,很多职工喜欢到此散步,也喜欢在这里合影留念。

1980年,三线建设结束,八五钢厂结束军工生产,全面转民,1986年,上海市将八五厂移交到贵池管理,更名为贵池钢厂。1987年,大部分上海职工返回上海第五钢厂,贵池钢厂投身于市场经济的浪潮。

为了更好的发展,贵池钢厂与马钢曾合作了三年,1996年后,八五钢厂的经营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效益持续下滑,处于半停产状态,无奈于1999年5月破产。

如今八五厂的建筑大部分被拆,曾经热闹非凡的基建科大楼成为民营家具厂,曾经气派的八五新村大部不在,仅有零星几户居住在那里。曾经的“小上海”、曾经的八五厂早已面目全非,留下的只有回忆。

来源:高明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