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万天价罚单!海底捞“撒尿门”宣判,法院为未成年人划清红线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3 00:02 3

摘要:他们还觉得这是一种“新鲜玩法”,互相用手机拍下视频,完全没意识到这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更不可思议的是,几天后的2月27日,吴某竟然把这段视频发到了朋友圈。

两名17岁的少年唐某和吴某,在吃完火锅后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爬上餐桌,对着还在沸腾的火锅小便。

他们还觉得这是一种“新鲜玩法”,互相用手机拍下视频,完全没意识到这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更不可思议的是,几天后的2月27日,吴某竟然把这段视频发到了朋友圈。

视频一旦流出,很快被转发扩散,短时间内就在网上炸开了锅,许多人看到后震惊又愤怒,纷纷质问:为什么有人会做出这种恶心的事?他们难道不知道后果有多严重吗?

随着舆论持续发酵,这件事迅速成为全国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海底捞的反应极为迅速。

3月12日,海底捞立刻声明并采取了强硬措施:事发门店将所有餐具全部销毁并更换,整个店面进行了全面消毒清理。

同时,为了安抚顾客情绪,他们决定对事发时段的4109单顾客进行全额退款,并且额外赔偿十倍现金,换句话说,如果有人那天花了200元吃火锅,最后能拿到2000元赔偿。

这一举动让人看到海底捞维护品牌的决心,同时也意味着公司付出了巨额代价,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两天后的3月14日,海底捞旗下的四川和上海两家公司一纸诉状将唐某、吴某以及他们的父母告上法庭。

案件进入审理阶段时,关键争议点就是:这两个未成年人的行为,需要赔偿多少,哪些损失合理,哪些属于企业自担。

法院在审理时认定,唐某和吴某构成“共同故意侵权”,意思是,他们完全知道自己在做违法、有害的事,依然选择继续,甚至传播视频,带有明显恶意。

他们的行为不仅破坏了餐厅财物和环境,更是以羞辱方式损害了海底捞的名誉,海底捞提出了几项赔偿请求。

第一项是销毁受污染餐具和全店消毒的费用,总计13万元,法院认为,这是为了保证餐厅食品安全和消费者信任,属于必要开支,所以应该赔。

第二项是为4109单顾客退款,法院也支持这一点,理由是如果不退款,消费者可能对品牌彻底失去信任,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因此这笔钱也算合理损失。

但对于海底捞提出的“十倍现金补偿”,法院并未支持,原因很明确:企业选择额外支付十倍赔偿,是为了安抚顾客和挽回口碑,本质上是自发的商业决定,而不是少年行为直接造成的必然损失。

法院指出,这类超出合理范围的支出,不能强加给侵权人承担,最终判决划定了一个明确界限:合理损失必须赔偿,超出范围的商业决策支出不予支持。

这样既保障了企业正当利益,也避免让未成年人承担无法承受的巨额赔偿,从而维持了法律上的平衡和社会舆论的公正。

谁为青春买单

9月12日,这起海底捞“撒尿门”事件终于有了一审判决,法院明确认定,唐某和吴某两名17岁少年在火锅店桌上小便、录像并传播的行为,属于恶意侵权。

他们和父母必须在指定媒体上公开道歉,同时赔偿海底捞经济损失,共计220万元,这笔赔偿里,包含13万元的清洁和餐具费用,200万元的经营与商誉损失,以及7万元的维权支出。

法院还强调,虽然两人未满18岁,但已年满17岁,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应有基本认知,不能用“年少无知”推脱责任。

案件最终收尾在220万元,但留下的思考远不止于钱。

对于父母来说,这次判决提醒了一个现实:监护责任不仅仅是提供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引导,如果疏于管教、放任不管,孩子犯下的错最终也要由父母埋单。

对于企业而言,这次判决也释放了一个信号:法律会保护正常经营的权益与商誉,一旦遭遇恶意破坏,侵权方必然需要付出沉重代价。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违法和越界的行为就是违法,不会因为年龄小就不需要承担后果,任何触碰法律和社会底线的举动,都要付出代价。

随意发个视频、搞个所谓的恶作剧,如果突破了社会规则和道德底线,很可能带来的是毁灭性的后果,青春不是用来挑战法律的,而是要学会守规矩、懂边界。

否则,看似一时的刺激和放纵,换来的不仅仅是赔偿,甚至可能是伴随一生的烙印。

来源:文史鉴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