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加平:清明时节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7 11:35 1

摘要:思乡念家,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可谓千古名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人勾画了一幅“杏花春雨清明节”的景美情伤图。作者行路他乡,春雨凝愁,只得寻问酒家,以醉解愁。

清明时节,今年是少有的晴天。往常是多雨的,雨丝如愁;清明,也是多思的,思亲,思故,思乡,思英烈……

思乡念家,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可谓千古名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人勾画了一幅“杏花春雨清明节”的景美情伤图。作者行路他乡,春雨凝愁,只得寻问酒家,以醉解愁。

清明,草木繁茂,生机勃发。据《淮南子·天文》记载,“春分各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旧称“三月节”,一般在阳历四月四日或五、六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到了清明,黄河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上,春风吹面不寒,煦暖而温润,在《尔雅》上称之为“谷风”,正是这“习习谷风”,吹绿了草地,吹红了花朵。一瞬间,天地间便充满了无限生机。

欲知春色早,先上杨柳枝。万物之中,杨柳先得春消息。“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如丝。”而到清明之时,已经“满眼游丝兼落絮”“满阶杨柳绿丝烟”了。

清明,又是“春游”好时光。气温转暖,花开四野。自古至今,人们总是喜欢三五成群在郊外踏草观花,称之为“春游”。据传,这种风俗源于唐,盛于宋。杜甫有“江边踏春罢,回首见旌旗”的诗句。宋朝《清明上河图》,更是画出了清明时节的热闹景象。实际上,清明踏青早在《论语》就有记载,清明时节,“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大人小孩十多人,在郊外的沂水中洗澡,站在舞雩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尽兴而归。

清明,又是祭坟扫墓的日子。据史书记载,当年的学馆曾于清明时放假三日,以便师生回家扫墓。在《帝京岁时纪胜》中有云:“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担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可见当时扫墓之风颇为盛行。一直以来,这一传统习俗亘古未变。从2008年开始,我国又把清明节正式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体系,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民众有更多时间参与祭祖、扫墓等传统活动。

各地的烈士陵园,清明前后是最热闹的日子。干部、职工、市民、学生……纷纷前往,在此凭吊先烈,缅怀英雄,敬献花束,表达思念,激扬无私精神,砥砺家国情怀。最近几年,我曾多次前往东山烈士陵园,在烈士纪念碑下,为学生进行励志演讲。昨日(4月3日),我为海宁职业高级中学和志摩小学1600多名师生,连讲了两场,还在烈士纪念馆讲述了海宁69位先烈的事迹。

清明时节,在农业生产上,属于春忙阶段。这是春耕春种的关键时刻,错过时机,就会减产减收。各种作物需要及时播种,农谚说: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种树造林,莫过清明。江南的农田都是大户承包,无人机播种,无人机施肥……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清明,又往往是希望的象征。因此,清明又俗指“政治有法度,有条理。”《诗经》上说:肆伐大商,今朝清明。《毛传》说:不崇朝而天下清明。进入新时代,人人思平,个个思安,讲文明,讲法治,政治有法度,有条理,也可谓是一个“清明之世”。

来源:民进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