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芳丨缠绵的生命之旅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7 11:31 3

摘要:清明节因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太阳到达黄经15度,人间得清明。《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明净,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一个“显”,真是一字出,百意全。明媚阳光下,无数面目模糊的事物,都清晰了:色彩,棱角,温度

周桂芳

清明时节,总会下雨,雨像是天空的眼泪,洒在亲人灰色而哀痛的心田,而心中对逝去亲人的爱则化作复苏的种子,萌发在生机勃勃的春天。

清明,乡村树树开满花,山头处处插满花。清明节,是花的世界,是花的海洋。花为媒,引来陌上人纷纷,花有信,朵朵捎去亲人的思念。

清明节因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太阳到达黄经15度,人间得清明。《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明净,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一个“显”,真是一字出,百意全。明媚阳光下,无数面目模糊的事物,都清晰了:色彩,棱角,温度,气息,氛围,一切自行回笼,慢慢聚合。

母亲说,清明节总是洒几点雨,雨总是记得,雨不会忘记。清明,清明,人要清,心要明。母亲带着我和哥哥去祖坟山先祖坟头插花,压黄纸。母亲带着我们一边叩头,一边喃喃自语,与爷爷奶奶说一会儿话。到了父亲坟前,母亲要与父亲详细地汇报家里的一些情况,细致地清理一下坟头的杂草。她会叫我们先回家,她还要陪父亲坐一会儿,细细地说说话。母亲每年带的供品有酒,有腊猪嘴,有鸡蛋饼,有米饭,母亲一一排在坟头,一边说,“林子,快来吃,这都是你爱吃的,我还带了你爱喝的酒,快来喝,你在世我总不让你喝,是怕你喝坏了身体……”

你害怕的神灵,却是别人心心念念的亲人。

人世间深入骨髓的思念,是至亲至爱的亲人;一旦亲人阴阳两隔,倾诉衷肠成虚幻,思念便与日俱增,宛如清明雨纷纷,绵绵不绝!

清明,去家族坟茔扫扫墓,培培土,父亲的期望和叮嘱会一幕幕浮现;父亲的言传身教不能忘,父亲的忠厚老实、正直善良品性不能改,勤劳节俭不能丢,潜移默化中,一代代家风得到传承。

人心清明,就会不由地思考人生三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来要到哪里去,自然而然地参悟人生。人生天地间,父母在,总有来处,父母去,只剩归途。弄清来处归途,心境自然澄明。清明,人要清,心要明,才能慢慢悟出清明的人生哲理。尽孝要趁早,趁父母都健在时及时行孝,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追悔莫及。清明人生,珍惜当下,照顾好生命中重要的人,抓住生命的根本,活出丰富的人生。

清明节这天,天空飘起点点雨丝,人们带着纸钱到去世亲人墓前祭奠,随着纸钱的燃烧,那袅袅的青烟和猎猎飘飞的纸钱灰末,似乎带着对已逝亲人的哀思飞向天空。雨,就是传递思念的信使,雨从地下到天空,再从天空落到泥土里,就像人回了家。人从泥土,飞到天空,变成相思雨,落下来,形成了一个闭环,生命轮回,不断循环,生生不息。

清明节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中国自古传承的两大礼俗主题。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的日子,两者完美结合。

每年清明,梨花风起,淡烟疏雨,天地人和,血脉相连,清明滋长的思念,如雨水般湿漉漉、雾茫茫、沉甸甸。梨荫下浣花微雨,脚步慢慢,花飘飘,衣飘飘,人像白霞里飘浮的一朵云,那是故乡的云。

清明,这两个字里,可以安放心灵。人与世界都被含蕴其中,清,天清,水清,风清,心清;明,日明,月明,花明,目明,显得辽阔而从容。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趁春光正好,去野外踏踏青。回故乡的土地看一看,来一场寻根之旅,到故乡野外走一走,用脚去感受脚底下地气的升腾、寸寸深的绿意,品味清明有色有味的气息。去故园一棵大树底下站一站,有手去触摸树的茁壮与质感,感受一棵树的生命年轮与岁月沉淀,品读一棵树的厚重与诗意。去故乡的巷边坐一坐,目送春水东流,浅吟低唱,抒发生命的自由与欢欣,呼应天地的清明。看故园梨花胜雪,轻舞飘扬,素白清丽,徜徉其间,不觉迷了眼、醉了心。用心去感受那春雨如烟似雾般深情缠绵,细细如丝润物无声,像父亲憨厚慈祥的笑脸……

清明,更像是一次自我警醒,一次自我反刍,一次自我归零,一次自我充电,一次自我领悟,一次返朴归真的契机。

梨花风起正清明。让我们整装出发,开启新一轮丰富多彩的生命之旅。

来源:湘西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