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甘蔗,在易门县十街乡曾经承载着几代人的辛勤与希望,孕育着全乡的繁荣与富足。然而,时光流转,岁月更迭,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上千亩的甘蔗,如今只剩下300多亩,零星地散落在乡间,同甘蔗相关的产业很不景气。但是,十街乡的甘蔗加工产业并未就此消逝。在困境中,总有一些人
甘蔗,在易门县十街乡曾经承载着几代人的辛勤与希望,孕育着全乡的繁荣与富足。然而,时光流转,岁月更迭,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上千亩的甘蔗,如今只剩下300多亩,零星地散落在乡间,同甘蔗相关的产业很不景气。但是,十街乡的甘蔗加工产业并未就此消逝。在困境中,总有一些人坚守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传统工艺的执着,周华富便是其中一位。他创立华富酒坊,利用传统烤酒技术,生产出品牌为“十街香”的甘蔗酒,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解决了当地农民甘蔗滞销的问题。
一位村医创立的酒坊
周华富,易门县十街乡十街村委会魏所人,1970年生。1989年,他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参军入伍,199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他学习医术,退伍后回到家乡,通过成人高考,进入昆明医学院深造。2010年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村医。
周华富精心守护窖藏三年的甘蔗酒。
2016年,周华富看到了甘蔗滞销给乡亲们带来的困境,也看到了传统手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他决定重新钻研祖辈流传下来的甘蔗酿酒技术,希望以此解决甘蔗滞销问题,并延续古老的酿酒文化。几年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周华富利用固液混合发酵技术,结合恒温控制,酿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甘蔗酒。为了提升技艺,他通过数年自学,考取了国家一级酿酒师和二级品酒师证书,不断追求卓越。
周华富的发展转型为十街甘蔗产业注入了新活力。这位曾担任村医的创业者创立华富酒坊,突破传统固态发酵局限,产品窖藏三年以上,口感醇厚柔和;通过电商渠道将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城市,打造“十街香”甘蔗酒品牌;实行“现款现货”收购模式,优先照顾老年农户,在前几年疫情期间累计收购1700余吨甘蔗,为农户挽回损失超160万元;带动周边峨山、楚雄等地农户加入,五年间甘蔗收购量从200吨增至300余吨,直接带动农户增收超150万元。
周华富向农民收购甘蔗。
传承的是家族酿酒技术
春日里,记者来到十街乡十街村委会魏所,走进华富酒坊,高大的炉子占据着酒坊四分之三的位置,左边的炉子里燃烧着熊熊烈火,右边蒸气腾腾的炉子里则流淌出清香沁人的甘蔗酒。打开窖藏室的大门,里面一排排大罐飘出浓郁的醇酒香。周华富说:“酒坊烤出的甘蔗酒,需要在这些大罐里窖藏三年,有了陈香,以确保其最佳口感,才分瓶包装上市。因为我深知,甘蔗酒不仅是商品,更是十街乡文化的传承。”从他断断续续的讲述中可以听出,他不仅关注酒的品质,更关心乡亲们的生计。
周华富向记者讲起家传的甘蔗酿酒技术。原来,他爷爷周还奇年轻时就是当地有名的酿制甘蔗酒的师傅。当年,周还奇利用甘蔗原料在十街开办糖坊、酒坊,把甘蔗加工成红糖,把甘蔗渣及部分含糖原料加工成甘蔗酒。父亲周玉林幼年时期跟随爷爷加工制作甘蔗酒,传承了甘蔗酒制作技艺。1976年,十街乡在张所村创办张所糖厂,主要生产红糖和甘蔗酒,周玉林被聘为糖厂加工甘蔗酒的技术人员,传授甘蔗酒制作技艺,可惜糖厂于1990年关闭。然而,民间甘蔗酒酿造技艺却得以延续了下来。
“重要的是,这是我们家的传统手艺,是十街彝族酒文化的组成部分。传到我这一代,我不能让酿制甘蔗酒的手艺失传。我想传承这门手艺,还想为大家做更多的事。”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反复钻研、实验,尝试烤甘蔗酒。他巧妙利用恒温技术混合发酵,用蒸馏酿制朗姆酒的方法,既免去了勾兑,又使得酒味醇香、品质纯正。经过不断研发、尝试,他终于酿出了既符合国家标准,又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甘蔗酒。
2016年,周华富创立易门十街华富酒坊,运用传统彝乡酿酒工艺,把甘蔗制作成新的高原特色产品——“十街香”甘蔗酒。他在酿造工艺上,传承古老的技法,同时结合现代先进的科技,不断优化和改进。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精心呵护着每一滴酒的诞生。从发酵到蒸馏,再到窖藏,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手艺人的心血和智慧。
2018年末,酒坊正式生产。2022年,随着生产规模和影响力的扩大,华富酒坊的甘蔗酒开始销往省内外。他的甘蔗酒属于典型的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具有典型的甘蔗清香味,口感柔和、绵甜爽净、余味悠长。
将甘蔗酒销往全国
在周华富的努力下,十街乡不仅解决了当地甘蔗滞销的问题,也让蔗农看到了甘蔗产业的希望。周华富以“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打造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积极拓展市场,将甘蔗酒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计划将这一地方特产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近年来,周华富的战友们开始来酒坊参观,并对他的创业初心表示赞赏,积极为他做宣传,酒香也随之飘得更远。
尽管当前甘蔗种植规模有限,但十街甘蔗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塑造、与农户利益关联,展现出了韧性与潜力。周华富说:“我不仅要让老祖宗的手艺在新时代传承下去,还要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在岁月的长河中,十街的甘蔗种植经历了兴衰更替,却始终未曾消逝。它如同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也见证着十街人民的坚韧与智慧。在周华富的带领下,十街的甘蔗产业正逐渐走出困境,焕发出新的生机。这片土地上的甘蔗,不仅仅是甜蜜的象征,更承载着村民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饶平 文/图)
本文来自【玉溪日报-玉溪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