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朝的时候,有一名私塾老夫子,为了让穷苦孩子接受教育,免费开办了一个私塾,让那些没有钱的孩子,也能读上圣贤书,虽然是免费,但是很多大人都不愿意把孩子送去,如果孩子去读书了,家里就没有人干活了。
对联是一种非常经典的文化,它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从唐朝开始,很多文人雅士都开始创作对联,因此历史记载了很多精彩有趣的对联故事。
清朝的时候,有一名私塾老夫子,为了让穷苦孩子接受教育,免费开办了一个私塾,让那些没有钱的孩子,也能读上圣贤书,虽然是免费,但是很多大人都不愿意把孩子送去,如果孩子去读书了,家里就没有人干活了。
有一天私塾老夫子在街上看到了一个小乞丐,看上只有五六岁的样子,私塾老夫子就心生怜悯,就想给小乞丐一些碎银子。但转念一想,就这样直接给小乞丐会让他觉得天上会掉馅饼,于是老夫子就对小乞丐说道:“我出一句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这些碎银就是你的了!”
小乞丐让老夫子出题,老夫子捋了捋胡子,随即就出了一句很精彩的上联:一条大道通南北;没想到小乞丐想都没有想就对出了一句让老夫子佩服不已的下联:两间小店卖东西。
老夫子看到小乞丐露出了欣慰的微笑,然后说道:“你可愿意来我的私塾读书,这样就不用流浪了!”小乞丐非常开心的答应了。随即老夫子牵着小乞丐消失了人群。
对联到了现在有很多爱好者,他们写的对联不仅有才,还非常的幽默风趣。
刘琴是一名面馆的老板娘,平时也非常喜欢对联文化,并且还将对联文化运用到了自己的生意之上,由于最近几年大环境的影响,刘琴的面馆生意越来越少,每个月都是亏损的状态,为了给面馆带来生意,刘琴想了各种办法,效果都不是太理想。
有一次刘琴看电视的时候,看到古代酒楼用对对子的方式来吸引客户,刘琴觉得这个办法非常不错,想着自己本身就非常喜欢对联文化,这个办法不仅文雅,还有噱头,一定能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于是刘琴的面馆就推出了对联活动,每天刘琴都出一句上联,凡是对出下联之人都能获得一个煎鸡蛋,对出最佳下联之人,直接免单。
第一天的时候刘琴出了一句非常精妙的上联:包头护宝鸡,
这句上联出现了两个地名,还有一层耐人寻味的含义,各位自行去体会,此上联一出就吸引了很多顾客到店挑战,有一个老大爷对出了一句堪称经典的下联:开封饮茅台。
这句下联让刘琴赞不绝口,随即表示这位大爷直接免单。各位网友对此怎么看?
来源:灵魂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