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胖猫跳江”事件引爆全网,21岁代练男孩为网恋女友转账51万后自杀,遗言是“自愿赠予”。而更早的翟欣欣案中,创业者苏享茂被榨干千万后跳楼。这些极端案例背后,是一个群体的集体焦虑:为什么捞女的“短期暴利模式”正在失效?
“捞女经济学”崩盘:为什么短期收割的套路越来越难?
2024年,“胖猫跳江”事件引爆全网,21岁代练男孩为网恋女友转账51万后自杀,遗言是“自愿赠予”。而更早的翟欣欣案中,创业者苏享茂被榨干千万后跳楼。这些极端案例背后,是一个群体的集体焦虑:为什么捞女的“短期暴利模式”正在失效?
案例:某上海名媛群曝光,6人拼单五星级酒店下午茶,人均50元拍“贵妇照”,目标很明确——钓金主。
捞女的黄金期是2015-2020年,社交媒体红利+男性“供养者心态”盛行。但如今,三个变化正在颠覆规则:
信息透明化:苏享茂案后,富二代圈流行“婚前背调”,甚至雇佣私家侦探查女方开房记录;法律反制:翟欣欣因敲诈勒索被判10年,彩礼纠纷案中女方被判退款的案例激增;男性“躺平”:90后男性婚恋支出同比下降37%,宁可买游戏皮肤也不当“冤大头”。成本飙升:整容、租豪车、混圈子年耗20万+,但成功率不足5%;内卷严重:某“捞女培训课”曝光,导师教“如何让男人半小时转账”,学费9980元,学员却多数亏损;信用破产:豆瓣“捞女互助组”被封,小红书“名媛”标签已成贬义词。捞女是消费主义的极端产物。当经济下行,奢侈品滞销、豪宅租金暴跌,她们的“道具”贬值了。更残酷的是:
阶层固化:真富豪只联姻,中产男性学会“装穷”;技术降维:AI换脸、语音合成让“虚拟女友”成本更低,真人捞女失去竞争力。互动提问:
你身边有“捞女”人设崩塌的例子吗?评论区聊聊她们的结局!
来源:勤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