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白小米SU7的13个理由!不要将错全甩锅给智驾和电池爆燃!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7 10:12 1

摘要:13、古人云“千年纸会说话”,“黑纸白字”的在人家官网上明明白白有写(小字):端到端全场景领航功能(HAD)有车型限制,也就是在Xiaomi SU7 Pro、SU7 Max、SU7 Ultra才有,而且还要以实车为准!

一辆橄榄绿色的小米SU7标准版,在一位年轻姑娘的驾驶下,在3月29日晚10点44分24秒至28秒,浇凉了国人对“智驾”的看法…

这就像人们逐渐意识到,无论是三元锂还是磷酸铁锂,都可能会燃!

13、古人云“千年纸会说话”,“黑纸白字”的在人家官网上明明白白有写(小字):端到端全场景领航功能(HAD)有车型限制,也就是在Xiaomi SU7 Pro、SU7 Max、SU7 Ultra才有,而且还要以实车为准!

至于SU7“标准版”有什么?笔者没去查;估计姑娘也是稀里糊涂。如今用一位智驾工程师对某报社的话讲,标准版SU7的智驾“使用高精地图,规则感很重。”

整件事,就像我在2018年买的一条狗。母亲跟弟说“你哥买了条松狮”,弟问“多钱买的?”母亲回“四十五。”弟说“卖松狮的疯了?”——实际上我那条狗除了毛长,连个松狮的模样都没有——可是买狗的大爷,已经尽了告知义务,早就说是“松狮串儿”,至于“串儿”到何种程度我没细问!

12、再进一步讲,不幸发生后,小米汽车很快公示了事故先后的部分数据。这无疑表明,在大数据面前,人的行为接近于透明。这份数据,就像一个人每间隔1秒或不到1秒,就要对自己的行为签一张文书…

网络信息截图

11、这场不幸中出现了一个一再出现的词汇“NOA”,即“Navigate on Autopilot”的缩写,可直译为“导航/领航辅助驾驶”“高阶智能驾驶”或“智能领航辅助驾驶”。关键是这词在各车企间叫法也不统一,小鹏叫XNGP,华为叫NCA,极氪叫NZP,蔚来叫NOP ;SU7的NOA则被成为“HAD”或“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

更糊涂人的地方在于NOA还分级。用李想4月2日朋友圈的一段文字,建议国内统一NOA名称来解释,“L2=辅助驾驶、L3=自动辅助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L4=自动驾驶、L5=无人驾驶。”SU7的NOA则属于L2级,过错在于模糊了L2与L3级的边界,但人家真没教唆你当L3、L4、L5级使用!

10、别管雷总通过直播怎么展示SU7的NOA功能,或宣称“2025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但凡姑娘或大家追一下相关情况,处于研制周期和销售排期矛盾夹缝中的小米汽车1000万ClIPs智驾模型,当前版本也仅基于300万场景片段。

9、更进一步说,小米今年的销量目标是35万辆,大致相当于比亚迪1-2个月的销量。假如厂家出于节约成本,赶工期,由已售车承担一部分跑大数据功能,目前小米汽车保有量的基本盘,就算到今年年底,与2024年的比亚迪相比也是35:1000…

8、在“端到端”“车位到车位”“自动过匝道”“全程0接管”“自动泊车”等美好愿景下,美国国家公路安全管理局、德国全德汽车俱乐部的相关报告清晰表明:有72%的自动驾驶事故发生在系统提示后2秒内;但是,驾驶员要想做出有效应对,则平均需要2.3秒才能完成有效接管,在高速公路则需要2.6秒!

也就是说,SU7在“2秒”才提示情况,符合大数据平均值;但是人只要没专心驾驶,却又几乎来不及…

7、现实是残酷的,前景又是喜人的。根据“汽车之家”援引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的研究成果表明,L2+的辅助驾驶在与驾驶员共同掌控车辆的情况下,可降低40%事故率;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研究结果显示,L4级自动驾驶功能可消除90%的人为失误。

6、AEB,也就是“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结合激活SU7的NOA后,该车所搭载的英伟达DRIVE Orin芯片、1个毫米波雷达、11个车身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以及VLM 视觉大语言模型等,可一并在8-135km/h范围内工作,能够识别车辆、行人、二轮车这三类目标,“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还可识别异形障碍物;但是小米官方也承认,SU7的AEB不响应锥桶、水马等静态或施工障碍物,但是又与行业标准一致。

5、结合驾驶员接管车辆后,刹车只踏下38%而非紧急制动时的50%以上,且方向盘仅小幅转向,是否存在操作不当,或驾驶分心、反应滞后等人为问题?

目前已知车不在本人名下,网传“3个月驾龄”等。不在本人名下,就可能未进行小米APP的智驾学习和考试(另有100页以上纸质说明书一份),驾龄太短则意味着对高性能车辆的驾驭能力不足…

SU7 Ultra的0-100加速时间更是达到了2秒内…

4、SU7为“半隐藏式门把手”而非“隐藏式门把手”,“在极端情况下可手动操作,避免传统(热门的)隐藏式门把手因撞击卡死的问题”。且在驾驶侧车门储物箱内,设计有能机械开启的门把手。

3、SU7相比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更进一步,还加上了CTB电芯倒置技术。也就是电池热失控,可向下(车底)释放能量。

另包括3层顶部支撑、3层侧碰防护、8层底部防护结构,总计14层的硬核物理防护;面对2倍载荷振动、3.6倍冲击、48倍泡水测试后,仍能完成IP6K9K的密封测试;且最高可抵抗1000°C高温。

2、根据SU7发布会信息,小米对SU7电池进行过200次针刺测试;其碰撞测试则确保“5分钟不起火”。然而此次事故的车辆碰撞时速是97km/h,电池2分17秒后即爆燃!

未知名第三方报告显示,电池包密封胶高温下抗拉强度骤降57%,加速热失控…

1、根据日本JNCAP碰撞测试显示,电动车起火后留给乘员的逃生时间平均不足60秒。也就是SU7电池能坚持2分17秒,还不是本次悲剧的最大元凶…

来源:玻羊车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