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营销除了宣传产品卖点以及树立品牌形象以外,最重要的是一定不能挑战消费者的情感。因此,品牌营销应准确把握底线和尺度,输出正向价值观。但现实中,在品牌创意营销中,因错误把控导致“翻车”的案例时有发生。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品牌营销做得好,可以为企业赢得市场美誉度与忠诚度,反之亦然。
营销除了宣传产品卖点以及树立品牌形象以外,最重要的是一定不能挑战消费者的情感。因此,品牌营销应准确把握底线和尺度,输出正向价值观。但现实中,在品牌创意营销中,因错误把控导致“翻车”的案例时有发生。
复盘此前出现的营销“翻车”案例发现,它们要么是伤害民众的爱国情怀,要么是低俗不尊重女性,要么是道德绑架消费者,更甚至于奇葩地蹭负面舆情的热点,如此等等。
无论是无心之过,还是有心之失,所造成的后果都值得警醒。企业更要对“翻车”案例引以为戒,切勿试探和踩踏雷区。
——不尊重历史和国民情感
李宁:
2022年,被誉为“国货之光”的李宁设计了一款冬服新品,带有护耳的帽子配上深绿色的颜色,瞬间让人想起了影视作品中的“日寇帽”。再加上模特服装的整体搭配,造型乍看上去就像日军。
近代最让人记忆深刻、也最痛恨的就是日军侵华事件。因此,很多人对此表示无法接受,就连该品牌的粉丝也明确表示以后不再会买李宁服装。因为它公然挑衅了国民的情感,成功激怒了消费者。
面对网络上愈演愈烈的声讨,李宁被迫回应更是拉胯:傲慢地说教广大网友根本不懂历史。这下网友们怒了:一家运动系列服装品牌反倒教育我们不懂历史了,那我们以前学的历史知识难道是摆设吗?
三只松鼠:
2021年12月26日,三只松鼠登上微博热搜。事情的起因是,三只松鼠的产品宣传海报上的模特“眯眯眼”,被众多网友认为丑化中国人。
一直以来,“眯眯眼”被认为是西方对亚洲人的刻板印象,甚至是具有种族歧视意味的恶意丑化。
此前,迪奥和中国摄影师陈漫就卷入了“眯眯眼”事件,在迪奥举办的《迪奥与艺术》艺术展中,摄影师陈漫拍摄的一组作品内容:一位妆容风格偏阴暗的中国女性,手持迪奥经典包,尤其是她的眼睛呈现“眯眯眼”形象,被认为涉嫌故意丑化中国人。再早的,还有清华美院“丑化中国人”的争议,在时装秀上,所有模特的妆容几乎清一色都是“眯眯眼”,引来大量网友的指责。
虽然三只松鼠解释,该广告的模特妆容是基于个人特征打造,并没有刻意丑化国人之意,但网友对此并不买账:既然已有前车之鉴,作为一家面向公众的企业,不该再试图挑衅消费者的情感。
——不尊重用户,尤其是女性消费者
全棉时代:
2021年全棉时代发布了一则名为《防身术》的视频广告,被指侮辱女性、消费女性,而被网友骂上热搜。
在广告中,一名年轻女子深夜独自回家,被陌生男子尾随。为了自保,她掏出随身携带的全棉时代湿巾纸卸妆,试图用素颜吓退歹徒。没想到,女子卸妆后,竟露出一张男性面孔,歹徒“呕”的一声,仓皇逃离。
尾随跟踪这种猥琐乃至触犯法律的行为,难道是天经地义的?网友毫不留情地怒怼:“女性被尾随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何以被当成营销的噱头?”“女性被尾随的原因,何以直白地归罪于样貌的美丽?”
全棉时代的广告满满的暗示“受害者有罪论”,仅几十秒的视频,把对女性的恶意发散到极致
宝洁:
2022年3月,宝洁为推销产品,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题为《女人的脚臭是男人的5倍?不信现在闻一下》的宣传文章。引起公众极度不适,其侮辱女性、广告内容低俗备受争议。
内容针对男女身体不同部位的卫生情况、气味等进行描述,其中提到,女人的脚臭是男人的5倍;女性胸部最臭,运动完之后榴莲+螺蛳粉+臭豆腐都比不上……将女性牢牢钉在了“脏臭”的耻辱柱上。
以科普的口吻PUA女性,说一堆毫无科学依据的侮辱“名言”。被网友频频质疑后,宝洁不得不删掉原文。之后,广州市对此做出行政处罚:责令其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并罚款70万元。
正常的营销可以,但毫无逻辑地一顿乱输出就离谱了。想赚女人的钱,首先要学会尊重她们。《中国妇女报》的评论一针见血:“打着‘科普’的幌子,污化女性,制造焦虑,挑起对立争论,其言不善!想要卖货营销,尊重是前提!否则,博得的关注只能是‘排斥性消费关注’。人们不会为侮辱性‘营销’买单。”
饿了么:
2020年,饿了么在微博发文《你愿意多给我5分钟吗?》,并宣布将发布新功能,在结算付款的时候增加一个“我愿意多等5分钟/10分钟”的小按钮。此言一出,即引争议。消费者表示:不背这个锅。
之前,一篇名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深度调查报道刷屏,饿了么对此迅速做出回应,本是加分题,但错就错在,表态没有从用户利益分析,而是道德绑架消费者。把因系统的不完善、理应是饿了么平台做好的机制,转嫁到消费者的不耐心等待、顾客要善良上来,让消费者为问题背锅。
有网友说:多给他5分钟,他不会用来开慢点走慢点,遵守以下交通规则。只会用来再多接一单,治标不治本。
饿了么“你愿意多给我5分钟吗?每个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被尊重。”的说辞,与前不久宝马Mini的回应“事件当中的两位礼仪小姐姐也是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可不可以请大家给她们多点宽容和空间?”简直如出一辙。
——抄袭并被拆穿
奥迪:
2022年5月21日,奥迪携手刘德华发布了一支以中国传统节气“小满”为主题的宣传片《人生小满》。该片全程都以田园山水为画面和背景,恰到好处的文案与视频的融合凸显着奥迪品牌的高级感。
一经发布,迎来赞誉声一片。但很快事情发生了反转,奥迪陷入“抄袭风波”。
原来,宣传片播出当晚,短视频博主“北大满哥”就发布维权视频《被抄袭了过亿播放的文案是什么体验》,视频通过逐字对比的方式,证明奥迪广告文案系抄袭。“北大满哥”在视频中称,广告片中的诗改编自北宋蔡襄的《十三日吉祥探花》,最早发布于2018年自己的朋友圈。
随后奥迪、刘德华和广告代理公司都对外发布了澄清声明。声明发布后,就在网络上掀起了热议,舆论矛头直指奥迪。迫于压力,奥迪于次日主动下架了相关视频并公开道歉。
这也给后来者以警示:在每一次的营销传播中,都必须高度严谨和审慎,对公共规则保持高度敬畏,对原创和知识产权足够重视,怀有敬畏之心。
——严重错位,代言人与品牌定位不符
劳斯莱斯:
2021年9月,劳斯莱斯汽车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宣传视频。林瀚、晚晚(本名雷宛萤)二人以木木美术馆创始人的身份,成为了劳斯莱斯旗下车型库里南的试驾嘉宾。
视频中,两人神态从容地分享了此前驱车前往新疆的旅途感受。并配文称,此次旅途,“展现出这款奢华汽车的冒险精神,尽享‘无处不从容'的人生巅峰。”
视频播出后,遭到部分劳斯莱斯车主及网友抨击。有网友直接亮出了晚晚夫妇的“黑料”:“背人命的失信人员,贵品牌也请?”“请问这种劣迹斑斑的人如何可以给劳斯莱斯做宣传?”
批评声如浪潮般汹涌,更进一步引来对汽车品牌安全性和专业性的质疑。有网友进一步指责品牌的失职:“劳斯莱斯都不做背调的吗,这俩出了名的不系安全带!我现在很怀疑你们家车的安全性!!”王思聪更在视频下方评论区直接喊话,“突然感觉RR(劳斯莱斯)很low,以后不会买了。”
遇人不淑,识人不善。越来越发酵的舆论,使得劳斯莱斯不得不出面道歉,并下架了相关视频。
英特尔:
2021年3月,英特尔消费类产品官方微博英特尔芯品汇,发布了一则脱口秀演员杨笠宣传相关产品的视频,没想到却引来非议。
杨笠在宣传视频中说:“英特尔的眼光太高了,比我挑对象的眼光都高。”并配文,“看金牌投资人杨笠如何为职场电脑平反。”
可能英特尔的本意是想借脱口秀的梗进行软性的新品推广,但微博发布后很快引发了纷争。一些网友从男性的视角进行抵制,认为杨笠在表演中通过挑拨男女对立创造流量,且侮辱男性群体,没资格担任“以男性用户为主”的英特尔产品的宣传者。
此前,杨笠在《脱口秀大会》上“一个男孩看上去很普通,但他能那么自信”的嘲弄,令部分网友,特别是男性网友,感到气愤和被冒犯。
为求息事宁人,英特尔很快下架了该视频,并撤下与杨笠相关的宣传。
哪吒汽车:
2021年8月4日一早,“哪吒汽车高管建议请吴亦凡代言被开除”的词条登上了微博热搜。
事件的起因是8月3日晚的一张微信群截图。该微信群显示的是“哪吒品牌中心管理群”,其中一位名叫“彭钢”的表示是否给吴亦凡一个机会做代言人,“坏人也需要机会,哪吒精神就是给所有人重新做人的机会。”并得到群内三人的认同。在对话中,彭钢还说:“这事五分钟出圈,大不了,回头官方道歉开除相关人员。”
而就在7月31日,彼时的“顶流”吴亦凡因涉嫌强奸罪被北京朝阳公安分局正式刑事拘留。
随着截图在社交平台传播并引发热议,哪吒汽车与其股东360公司正如前述料定的回应,“立刻开除所有发表不当言论人员”。
于是,有许多网友质疑,这是哪吒汽车自导自演的苦肉计:在大是大非面前,合作企业都急于与吴亦凡切割之际,哪吒汽车却主动“贴”上去,无疑是为了流量和出圈,想趁机“蹭”吴亦凡被拘留的热度。
这一事件被看作是汽车营销领域最恶俗的营销。
一个好的创意,可以迅速吸引公众目光,让品牌更加深入人心;一个陷入恶的营销传播,自然也会对品牌形象造成巨大损害。
想要通过营销来打造正向的品牌形象,首先得学会尊重:尊重消费者、尊重原创、尊重广告法、尊重公序良俗……越是社会知名度高的企业,越应该谨言慎行。
来源:道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