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葡萄酒的世界里,葡萄品种繁多,各有特色。然而,有这样一个品种,它在法国被培育出来后,如同一只无人问津的“丑小鸭”,历经60年的漫长岁月,都未能在法国本土乃至全球葡萄酒市场掀起太大波澜。
图片来源:unsplash
在葡萄酒的世界里,葡萄品种繁多,各有特色。然而,有这样一个品种,它在法国被培育出来后,如同一只无人问津的“丑小鸭”,历经60年的漫长岁月,都未能在法国本土乃至全球葡萄酒市场掀起太大波澜。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它踏上中国的土地后,短短20年间,它不仅在中国迅速崛起,更在全球葡萄酒舞台上崭露头角。这个葡萄品种,就是马瑟兰。是什么力量让马瑟兰在中国变成了耀眼的明星?我们对于马瑟兰都有哪些误解?马瑟兰是否可以被称为最适合中国风土的葡萄品种之一?在本文中,你会找到答案。
解码马瑟兰在中国的“三级跳”
1.起源:从实验室到中法庄园的跨洋漂流
图片来源:《中国马瑟兰》新书发布会
1961年,马瑟兰诞生于法国,但此后的60年一直默默无闻。一直到21世纪,它才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
1997年,正值中法两国深化合作之际。1999年,中法庄园葡萄酒项目正式落地。该项目旨在在中国建立一座实验示范精品酒庄,以探索和展示法国葡萄酒的先进技术和理念。经过全国范围内的选址,最终选定在河北怀来。
图片来源:中法庄园
在葡萄品种引进过程中,法国专家鉴于中国已成功种植美乐、赤霞珠等波尔多品种,决定引入在法国未广泛种植的品种,探索其在中国风土下的表现。因此,马瑟兰在2001年被引入中法庄园。当时,推荐马瑟兰的是来自法国葡萄酒行业组织的种植专家鲁马,他对马瑟兰在中国的潜力满怀信心。
如今,马瑟兰在中国种植面积从中法庄园最初的2.75公顷,猛增至全国总面积超5万亩(其中宁夏约占 59%),在中国各个产区迅速崛起。
2. 爆发:马瑟兰在中国不同产区广泛种植
近年来,马瑟兰在中国不同产区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根据伊国涛在《中国马瑟兰》新书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自从2005年起,马瑟兰就不仅只是在宁夏种植,中国目前已经有11个省(市、自治区)都有种植马瑟兰。
2023年,伊国涛带领读醉团队实地考察时,统计出马瑟兰的种植面积约为3万8千余亩,但到了2024年重新整理数据时他发现,在这1-2年期间,中国几个主要的大产区都在增加马瑟兰的种植面积,到2024年底,全中国已种植马瑟兰的酒庄达到了113家,马瑟兰种植面积已超过5万亩,连陕西也有种植——一家在宝鸡的酒庄种植了38亩马瑟兰,2024年上市的第一个年份马瑟兰葡萄酒就获得了亚洲质量大赛金奖,可见马瑟兰在中国风土下的良好表现。
3. 争议与机遇:当“明日之星”照进现实
图注:《读醉·宁夏酒庄指南》《中国马瑟兰》主编 伊国涛
图片来源:《中国马瑟兰》新书发布会
仅在2023-2024的一年期间,马瑟兰的种植面积就增长迅猛,且中国马瑟兰在国际上获得的奖项也越来越多。首届布鲁塞尔“马瑟兰”国际葡萄酒大奖赛就在宁夏银川举办……这些成绩令行业振奋,但却也引发争议:如果马瑟兰在中国广泛种植,这是好还是坏?
对此,伊国涛给出理性判断:“这起码不是一件坏事。”他指出,尽管马瑟兰目前在中国的种植面积已突破5万多亩,但对比中国近100万亩酿酒葡萄的种植规模,其占比尚不足5%,远未达垄断程度。马瑟兰适应性强,在各地表现良好,它有希望成为中国的代表性葡萄品种,就像德国大规模种植雷司令,新西兰凭借长相思闻名一样,中国也应大力发展自身优势品种。
当前,中国葡萄酒产业呈现出鲜明的马瑟兰葡萄种植热潮,不同产区风土各异,马瑟兰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有些产区的马瑟兰单酿效果未必佳,混酿却能有出色表现。鉴于马瑟兰的种种优势,如果能在全中国大力推广,这不失为一个良好机遇。但这需要葡萄酒行业的从业者共同努力。
图注:中法庄园 酿酒师 赵德升
图片来源:《中国马瑟兰》新书发布会
随之需要思考的是:马瑟兰是否可以被称为是“最适合中国风土的葡萄品种之一?
对此,中法庄园酿酒师赵德升表示:马瑟兰在中国的崛起绝非偶然,而是历经20余年本土化验证的结果。相较于传统欧亚种,其在埋土防寒区的经济性尤为突出——低密度种植可平衡品质与成本,品种本身不容易出现生青味,且马瑟兰栽培管理相对容易,抗病性强,在拥有几十个葡萄品种的酒庄里,马瑟兰是园艺管理师最乐于管理的品种之一。这些特性都使马瑟兰成为酒庄的优选。更重要的是,市场对清新果香与优雅口感的偏好,正推动马瑟兰从“试验品”转向“消费端宠儿”。
综合这些因素,马瑟兰无疑是非常适合在中国发展的葡萄品种。
图片来源:Chloe
马瑟兰在中国的市场道路
在中国葡萄酒市场,马瑟兰已成为备受瞩目的品种。随着其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酒庄开始生产马瑟兰葡萄酒。这些酒款价格覆盖广泛,类型丰富多样,涵盖干红、桃红、加强酒等。马瑟兰凭借强大的适应性与可塑性,能在中国多样风土下展现出丰富风味,这是它深受市场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
天塞酒庄早早便投身马瑟兰产品的研发,测试时间远早于产品上市时间,首款马瑟兰葡萄酒于 2014年正式推向市场。庄主陈立忠表示:在天塞酒庄精选马瑟兰上市后,市场反响热烈,尤其受到葡萄酒初涉者的喜爱,他们对马瑟兰柔美色泽与馥郁果香赞不绝口。
鉴于良好的市场反馈,天塞决定深入钻研马瑟兰品种,并持续推广。此后几年陆续推出多个系列马瑟兰产品。2020年,天塞酒庄将旗舰款T95选定为马瑟兰品种,历经多年实践,马瑟兰展现出卓越品质,赢得市场高度认可。
图注:天塞酒庄 庄主 陈立忠
图片来源:《中国马瑟兰》新书发布会
市场上曾有说法表示:马瑟兰是具有溢价能力的产品,比如T95的价格就在千元以上。陈立忠却认为,一个品种因产出优质产品获市场认可会才有溢价,市场不会为低品质产品买单。当下虽有消费降级说法,但从天塞的市场表现来看,更准确说不是消费降级,而是消费分级——一方面,消费者对品质要求会更高;另一方面,市场也需要亲民价格产品。具体要取决于酒庄及产品的定位,关键是要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用马瑟兰酿造的葡萄酒并非一味追求高价,而是凭借良好品质获得与之匹配的高价格。
图注:华昊酒庄酿酒顾问 江涛
图片来源:《中国马瑟兰》新书发布会
华昊酒庄的酿酒顾问江涛曾用马瑟兰做过很多尝试,比如用马瑟兰来做利口酒和桃红葡萄酒,对于马瑟兰的可塑性,江涛分析道:马瑟兰具有诸多显著特点,首先,其亲本赤霞珠结果率本就很强,一根枝条能产两串果,而马瑟兰枝条的结果率更胜一筹,可产3-4串果,且枝条生长势极为旺盛,这便需要前期用产量控制树势生长,后期采用“绿色采收”的疏果方法来保障干红葡萄酒的品质。2017年是华昊酒庄马瑟兰的首个生产年份,为保护树势,采用了“绿色采收”(green harvest)即转色后进行疏果,除保留用于酿造干红的果实外,将多余产量酿成了首个年份的半甜桃红葡萄酒。这款采用压榨法制成的纯粹桃红葡萄酒上市后广受欢迎。
马瑟兰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色泽艳丽浓郁,单宁相较于赤霞珠更为柔软丝滑。2019年对于宁夏而言是个炎热的年份,部分葡萄成熟后糖度很高,江涛利用这一特性,结合马瑟兰甜美的浆果香气与中国人对甜味的喜爱,开发出首个年份的利口酒,高糖与酒精度完美融合。随后,华昊酒庄在2019 - 2020年相继推出利口葡萄酒。2023 年,酒庄借助绿色采收疏果,开发出干性桃红葡萄酒,以满足市场对高端桃红及白葡萄酒的需求。
图注:华昊酒庄葡萄园 拍摄:刘元嵩
2024 年宁夏产区秋季雨水多,马瑟兰结出大量已转色的二次果,江涛又利用这些二次果制作了微起泡酒。在江涛看来,马瑟兰这种倔强特性如同 “永不服输” 的中国精神。在多种尝试后,无论是用马瑟兰酿造的干红、桃红还是利口酒都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效果,足以彰显马瑟兰的可塑性。
2025,中国马瑟兰的“破圈之战”
图片来源:unsplash
自 1961 年在法国诞生后,马瑟兰长期默默无闻。2001年引入中国,这片拥有多元风土的土地成为它的“伯乐”,马瑟兰得以大放异彩。到2021年,它被法国波尔多产区正式认定为法定红葡萄品种之一,而此时中国已悄然占据全球马瑟兰种植面积的半壁江山 。
短短二十余载,马瑟兰在中国从陌生到兴盛,见证着中国葡萄酒产业不断探索、创新与突破。如今,马瑟兰在国内市场的蓬勃发展、诸多酒庄对其精心培育与多样开发,都让我们看到马瑟兰的无限潜力。一株藤蔓的生长,仿佛折射出一个产业的觉醒。这场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选择的风潮,或许正为中国葡萄酒产业蹚出一条差异化突围的新路径。
写在最后:
伊国涛新书《中国马瑟兰》,是中国第一本马瑟兰品种及马瑟兰酒款专业指南。伊国涛从2022年想要写成这本书,到2023年2月份正式启动项目,开始带领团队在全国各个产区走访以及采编,2023年底完成初稿,后发现数据发生大变动,在2024年又重新核实数据,这本书也将在2025年6月正式发售。
这本书收录了大量的珍贵照片以及资料,除了走访产区外,还通过查询国内外的文献去核实历史事实。本书填补了中国马瑟兰发展近20年来缺乏全面系统资料的空白,不仅记录了马瑟兰的培育过程和历史资料,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为马瑟兰的研究和推广提供重要参考。
文、编 | Estela
来源:葡萄酒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