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铭记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书画展优秀作品展播(五)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2 17:46 1

摘要:八秩春秋流转,烽火记忆永存。80 年前,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长城,赢得近代以来首次反侵略完全胜利。莆田儿女亦未曾缺席 —— 从沿海哨所的浴血坚守到山区密林的游击抗争,从文化阵线上的呐喊到寻常巷陌的支援,这片土地的每寸肌理都镌刻着不屈。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

山河铭记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书画展优秀作品展播

八秩春秋流转,烽火记忆永存。80 年前,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长城,赢得近代以来首次反侵略完全胜利。莆田儿女亦未曾缺席 —— 从沿海哨所的浴血坚守到山区密林的游击抗争,从文化阵线上的呐喊到寻常巷陌的支援,这片土地的每寸肌理都镌刻着不屈。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市政协与市总工会联合举办“山河铭记——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书画展”,以笔墨为桥,重现那段民族救亡的壮阔岁月。此次入选优秀作品98 幅,是创作者们深掘本土史料、触摸历史温度后的心血凝结。这些佳作,书法笔锋藏锋露骨,似见当年金戈铁马;丹青或写意军民情深,或写实战场硝烟,更有借壶兰山水映照和平之珍贵。它们以艺术语言浓缩历史瞬间,更以莆田视角诠释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抗战精神。

驻足观展,既是赏艺术之美,更是与历史对话。本公众号将分五期陆续展播,愿这些作品唤醒共同记忆,让铭记化为前行之力,激励我们在 “和美莆田” 的建设中,续写先辈用热血铺就的家国华章。

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抗战诗数首》郑梅珊 | 书法 (章草)

《迎春》马国精 | 国画

作者用工笔画的手法,以喜鹊,梅花,牡丹为体材,三者共为一体,描述中国人民抗日胜利80年来,祖国大地翻天覆地新面貌,到处春意盎然,人民生活一片喜气洋洋。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体现了抗日英雄的牺牲和付出,以牡丹花的富贵和喜鹊的吉祥寓意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喜气洋洋,作品歌颂了革命先烈的英勇牺牲值得每个人怀念,铭记心中。

《郁达夫 满江红》朱旗鲜 | 书法

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伟烈/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到于今,遗饼纪东征,民怀切。

会稽耻,终须雪/楚三户,教秦灭/愿英灵,永保金瓯无缺/台畔班师酣醉石,亭边思子悲啼血/向长空,洒泪酹千杯,蓬莱阙。

《闽中之巅》徐学仕 | 国画

作品取武夷主峰为象,以“高远”立势,青绿为骨。晨雾初醒,丹崖入云,万木葱郁,一亭翼然,如舟泊翠海。皴擦兼泼墨,刚润相生;朱砂点苔,灿若闽茶初绽。意在写山河呼吸,更写闽人攀天不止的脊梁:群峰奔涌,是千年海丝潮声;云路回转,乃今日通途。借古开新,以一山见精神,巅为形,闽为魂,峰峦耸处,正是时代之帆。

《青松守志》朱秋海 | 国画

作品以此礼赞八路军将士在中华民族最危难之际所展现出的坚不可摧的革命意志,诠释其崇高精神品格。画作象征着八路军将士如苍松般坚韧不拔、威武不屈的钢铁意志,体现了他们坚守民族解放之志、共产主义信仰的初心。

作品深情讴歌了将士们为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牺牲精神,及其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赤胆忠心。此作纪念那段峥嵘岁月,缅怀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通过笔墨丹青,让革命先烈的精神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发扬,启迪后人珍惜和平、砥砺前行。

《舌尖上的“舞者”》杨康 | 油画

作品聚焦于餐厅后厨这一特殊且充满活力的工作场景,展现厨师群体的工作状态与团队协作精神。

构思上,把不同岗位厨师的工作画面,如准备食材、清洗器具、交流讨论等,安排在同一幅画面中,通过对空间布局的巧妙设计,让观者能切身感受到后厨在诸多人员分工合作下井然有序的运作,表达对厨师这一职业群体的敬意。

《百年风华》林沐阳 | 国画

作品以闽西山河为屏,古田会址为魂,青绿山水间展开“山河”与“信仰”的千年对话:雄峰喻党,长溪喻军,云雾写初心。高远、深远构图,北骨南韵,皴擦兼工写,盛世青绿铸军魂,百年热血入画,山河作证,风华长青。

《西江月》刘彦寅 | 国画

作品以人物和山水结合创作为主题,画面的中心点是三位不同站姿的少数民族少女,在这值得铭记的日子里,她们满怀激情,以新妆的姿态告慰先烈,将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人物身上墨和色高度统一,视觉冲击力强,背景以水墨山水与人物相呼应,再现祖国美好的河山安好。此情此景体现了西江月下祖国儿女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祝福。

《追寻》林仁中 | 国画

诞生于峥嵘岁月的中国工农红军,是共和国最早的钢铁卫士。红军精神乃卫士精神,红军之光乃卫士之光!

《南日垦区海堤》陈汉卿 | 国画

作品印证了南日人民团结一致、不畏艰难、共创美好家园的辉煌历史,画面以斑驳的水墨痕迹及肌理,表现南日垦区海堤的历史厚重感,远处堤坝上值守的女民兵,仿佛重现了那一代火红的革命精神,也呈现了南日岛军民共建的光辉历程。

《鲁迅》杨建华 | 国画

作品以写实手法聚焦中国现代文学巨擘鲁迅先生,突出其“斗士”与“哲人”的双重形象,既捕捉“横眉冷对”的铮铮铁骨,亦传达凝神沉思的忧愤与洞察,塑造出一位真实可感、深邃坚韧的民族精神象征。

本作以现代写实回归中国画“传神写照”的传统,笔墨概括苍劲,结构精准、神态细腻,在保持厚重感的同时不失水墨的灵动韵致,拉近观众与鲁迅的距离,使其批判精神与人文关怀在当代持续共鸣。

《盛世欢笙》黄友玉 | 国画

作品构思上,以苗族芦笙演奏场景为主题,展现苗族同胞在盛世中的欢乐与文化传承。聚焦于苗族民众演奏芦笙的生动瞬间,人物姿态各异,营造出热烈欢快的氛围。

技法运用工笔重彩,以红底为衬,凸显画面的喜庆与厚重,色彩搭配和谐且富有层次感,既保留传统工笔的典雅,又融入现代审美。

创作理念通过对苗族芦笙文化这一民族艺术形式的描绘,传递出民族文化在盛世中蓬勃发展、熠熠生辉的景象,彰显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对时代繁荣的赞颂。

《又是丰收年》陈丽香 | 国画

作品以田园劳动者为主题,聚焦于劳作中的群体形象,采用三角构图,将人物置于繁茂的植物环境中,通过不同姿态的劳动者与自然景观的融合,构建出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

技法上采用工笔重彩,以细腻的线条勾勒人物与植物的轮廓,色彩层次丰富且协调,既展现出工笔的精致,又通过色彩晕染营造出柔和的氛围。

创作理念旨在歌颂劳动者的质朴与活力,通过对平凡劳作场景的艺术化呈现,表达对生活本真的关注,以及对劳动者在自然中绽放生命光彩的赞美。

《恭喜》欧阳予一 | 油画

作品描绘40年代刚为伤员包扎完的女卫生员听闻胜利消息喜极而泣。每个从战争中活下来的战士都将承留在黑夜中的人的意志前行。值此反法西斯暨抗战胜利80周年,彰显胜利艰辛,前路曲折,道路光明。

《和风丽日》卓朝晖 | 油画

作品以散点构图铺展生活本色,捕捉渔村晨光的温柔瞬间。米黄与浅蓝交织的天空,映着暖橙地面,人物错落其间,鲜活如生;粗犷笔触勾勒衣褶、船痕、箱影,真实而温暖。

技法上采用了散点式构图法,打破传统中心聚焦的惯例,让人物自由错落分布,像生活本身一样没有主角、没有排演,每一处动作都在自行叙事,形成自然流动、充满烟火气的视觉节奏,愿观者于平凡中见光亮。

《月光进行曲》朱金柏 | 油画

作品以写实手法描绘夜海之上,渔民在银蓝光浪间撒网、收帆,身影稳健,彼此呼应,如乐句和谐共振。技法上叠用群青、湖蓝、钴兰,让月光化作可见的旋律,铺展于波纹与帆影之间,象征社会之安定与人心之从容。厚重油彩如墨,书写“劳作即歌,平安如诗”的信念,愿观者于静谧蓝光中,听见渔民与月光合奏的生命进行曲。

《共享空间》 陈春恩 | 油画

作品以厚涂快笔定格创业不眠夜:屏光打亮少年倦容,倦里燃希望。奶茶杯、咖啡渣与绿植共生,苦甜之间冒出新芽。背景打印机低鸣,文件叠成阶梯,引目光向未知。方寸画布,写数字青春在梦想与协作间拉扯,亦苦亦燃,皆未来。

《春牛图》系列 陈志峰 | 油画

作品以油彩代犁,犁痕即笔痕。春耕的泥腥、吆喝、铧声在画布翻涌,黄牛、秧水、炊烟被时间重新发芽。色彩起伏如稻浪,光影替季节更迭,堆叠70后与土地的体温。当现代把田野推远,画作把记忆推至眼前:非民俗复述,而是根须深扎泥土的集体自白,愿观者嗅到那年第一把泥土的腥甜。

《荔乡甜》朱丽钦 | 油画

作品以写实手法,呈现党引领下乡村生机与百姓安居,借荔枝丰收场景,展农民富足劳作、邻里互助,孩童尝果溢喜悦,传递对党的感恩,彰显莆田人民勤劳质朴、热爱生活 。

《月夜》林德华 | 油画

作品以阔幅横写社区广场:蓝紫夜幕铺陈,跳暖光如音符,厚涂薄擦成星、灯、乐交织的静谧乌托邦。工人、教授、孩童围聚,身份随旋律化烟,唯心共振。乐队中央,质朴女孩起舞,笔触爽利,节奏与光影同频。画虽夜,却燃不眠暖,提示物质丰盈之际,精神更需互照;愿此夜长明,色彩永续为共同体轻唱。

《闹市》黄飞凤 | 油画

作品用暖色调描绘,展现今日中国一派繁荣景象,更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无声致敬。

“今日闹市的繁华"映照“昔日抗战的牺牲”,通过“和平烟火"与"历史记忆”的强烈对比,让艺术作品成为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的载体。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