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拆塔,日本死活不同意?到底有啥来头?是侵华历史的见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7 09:08 2

摘要:位于辽宁大连旅顺区中的历史建筑白玉山塔,是中国屈辱时代的产物。它诞生于日本人之手,是日本对于侵略行径进行美化的产物。

中国要拆除国内一建筑,却遭到了日本民众的强烈反对?

位于辽宁大连旅顺区中的历史建筑白玉山塔,是中国屈辱时代的产物。它诞生于日本人之手,是日本对于侵略行径进行美化的产物。

时过境迁,中国已经不再是被侵略的对象,新中国成立后,这座白玉山塔就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不少人建议将此塔拆除,没想到却遭到了日本的强烈反对。

那么,白玉山塔是如何建立的?它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白玉山塔前因:日俄冲突

其实,细究白玉山塔建造的历史,这其中涉及的国家不仅有中国、日本、还有中国的老邻居——俄国。这座白玉山塔,也正是因为日俄之间的纷争而创造。

1840年,英国人用鸦片打开了大清的国门,从此一个崭新的世界呈现在了当时的国人面前。相同的,当时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也纷纷盯上了中国这块香饽饽。

由于多年闭关锁国,导致对外界的消息闭塞,使当时的清王朝科技发展没能跟上世界的脚步。

当权者的顽固也击碎了鸦片战争后改革的可能。当时的中国,成为了一个任人摆布的对象。

比邻的俄国,隔海相望的日本皆对中国虎视眈眈。中国有句古话,叫一山不容二虎,为了争夺在中国的主动权,日俄开战了。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但他们打仗的地点既不是在日本也不是在俄国,而是在中国的东北。为什么这两个国家,会选定在中国开战呢?

究其根本,还是强权国家对被侵略国家资源分割的不满。

四年前义和团运动进行的轰轰烈烈,这一运动的诞生是为了打击侵略国家,扶持清政府。

原本义和团运动只是一小股人的行动,但没想到靠着着“扶清灭洋”,义和团竟越来越壮大,直接威胁到了对中国图谋不轨的强权国家。

冲突不断扩大,最终义和团运动引发了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而其中参与的国家不乏美国、日本及俄国。

俄国趁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期间,悄然占领了东北三省,引起了其他国家,尤其是日本的不满。

俄国对日本表示,不日就会撤出东三省,但约定之期已到却迟迟不见动静。

日本有多觊觎东三省,自然是不用多说了,它甚至曾想在东三省建立满洲国,将首都设置为吉林长春。如此,日本当然不允许俄国如此占领东三省。

两国之间整整交涉了四年未果,最后1904年时,日俄宣布两国外交关系破裂。这时,离开战也不远了。

一夜,日军对港口中的俄国军队展开了突袭,而俄国发起了反击,至此日俄战争正式爆发。由于日军选择突袭的地点是辽宁大连的旅顺口,两军便在旅顺开启了战争。

日俄两国在旅顺打得热火朝天,双方谁都不肯对东三省做出让步。

旅顺、乃至东三省原本是属于中国的领土,如今却被日俄如此肆意占领,真是可气又可恨。当时的清政府由于兵力羸弱,又两方都不敢惹,也只能表明了中立的立场。

白玉山塔建立:被日军美化的侵略历史

旅顺是日俄争夺的焦点,谁占据旅顺谁就能拿到这场战争的先手,从而取得胜利。

俄国为了守住旅顺,屡次增兵东北,可兵力到位了,补给却迟迟无法发放。更何况旅顺地区的指挥者更是无能,毫无军事才华。

但在日军的围追堵截之下,俄国军队仍没有丢盔弃甲,而是和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两败俱伤,谁也没有尝到甜头。

日俄在旅顺两次展开战争,足以说明旅顺的重要性,日俄战争的胜者究竟花落谁家了?这个答案想必很好猜出,毕竟白玉山塔的建造正是出自于日本的手笔。

最终日本赢得了日俄战争的胜利。美国从中调和,日俄双方签订了《茅茨顿斯条约》,这项条约使日本开始了对大连旅顺长达了40年的占领。

日俄战争的进行,为身处于东北地区的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然而日本人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换言之,日军根本没将当时的中国人当作人来看,它们把这次“甜美”的胜利看作是一个难得的果实,甚至要为此建塔。

这就是白玉山塔的由来。

最初,白玉山塔并不叫白玉山塔,日本侵略者将它取名为“表忠塔”,以祭奠在战争中逝去的军人。这话说得好听,其实他们行的都是侵略之实,却要为自己安上表忠之意,实在是令人作呕。

日本对表忠塔的创建,是对侵略战争的美化,更是日本入侵中国国土的一大有力证据。

1905年,日俄战争胜利一年后,日本军官向日本民众筹款,预备建立表忠塔,因为日军对自己侵略事实的巧言令色,整整筹集到了近30万捐款。

拿到捐款后,白玉山塔的建造工作开始了。日军在白玉山南建造了高度66.8米的表忠塔,又在白玉山北建造了纳骨祠。

在日军的设想中,纳骨祠与表忠塔是两个互为对照的建筑。纳骨祠中所掩埋的是战争中战死的将士骸骨。

而表忠塔被设计成了像是一个蜡烛一样的形状,正是寓意着祭奠日本将士的纳骨祠中的烛火长明不灭。

1907年,白玉山塔也就是当时被称为表忠塔的建筑正式建成。日本人将塔建成后,不仅自己沾沾自喜,还经常要求中国人也要前去参拜,日军的举动何其不讲道理,可见一斑。

然而,白玉山塔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险些被拆

当年日军志得意满,以为自己一定能够占领东三省,从而三个月击垮中国,将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让日军没想到的是,中国还会有无数文人志士,为赶走日本侵略者抛头颅洒热血,最终将侵略者逐出中国。

1907年,白玉山塔建成时,日军尚且形势大好,可中国已在此时悄然变革。

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无能的清政府,几年后一个将来能够改变中国命运的党派在湖南嘉兴的渔船上悄然成立。中国出了一个共产党,东方出了一个毛主席。

当时的共产党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日益壮大,国共联合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土地,又通过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起了新的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被侵略者占领的阴影已经荡然无存。这时有人想起了白玉山塔,它变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是拆,还是留?

有人曾建议将白玉山塔拆除,但此时白玉山塔的意义早已变更,它不止是侵略者洋洋得意的胜利果实,还是日本侵略者的侵华罪证。

所以,白玉山塔最终被留了下来,进行了一番大改造。首先就是更名换姓,将表忠塔改名为了白玉塔,其次,将日军留在白玉塔上的悼念词通通铲除。

最后,将白玉塔上的日本国旗换为了代表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新中国,白玉塔有了新身份,也有了新的意义。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虽然中国已经很好的消化了白玉塔的功能,但苏联仍不能对白玉塔起半点满意,这时俄国战败的标志,是苏联的耻辱。

1953年,赫鲁晓夫访问中国来到了辽宁旅顺,曾要求中国将这座白玉塔拆除,日本人当然是不会答应,但是让日本人没想到的是,中国也没有答应。

周总理拒绝了赫鲁晓夫的要求,不仅是因为白玉塔已经有了浓厚的历史意义,更是因为中国已经是一个完整主权国家。

中国国内的任意一座建筑,都不应该因别国的无理要求而按照他国想法,肆意妄为。最重要的是赫鲁晓夫不仅要拆除白玉塔,还要建立一座祭奠俄国士兵的塔。

对中国来说,两国都是当时对中国展开了侵略的国家,周总理自然是不能答应。新中国,不会同意再为一个曾经的侵略者建塔立碑。

此后文革期间,白玉塔再次被想起,被视作应该铲除的对象。但经历了文革,白玉塔仍然没有被拆除。

到最后白玉塔的事宜已经轮不到日本人来同意或反对,日本人曾经美化战争的谎言,也已经在历史的见证下化为了灰烬。

1985年,白玉塔被正式更名为白玉山塔。

至此,白玉山塔的故事正式划下了句号。曾经它是令日本人骄傲的胜利之塔,如今却已经成为了将日本钉在耻辱柱上的证据之一。

从1907年起,白玉山塔便一直在白玉山上,一直到今日,几次经历整改,最终也没有被拆除,而是留在了旅顺成为了一个历史的印证。

白玉山塔就是这样争议四起的一座建筑,他曾经多次险些被拆除,但最后仍然留存了下来。

白玉塔已经成为了旅顺的历史建筑之一,时不时就有游客驻足观看。游客驻足片刻,得到的不仅是风景,还是当时中国的一段辛酸历史。

好在苦难早已过去,一个崭新的国度已经到来。白玉山塔屹立在白玉山上,正是告诉我们,莫忘来时路,珍惜当下的安定与和平。

来源:急速篮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