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这一反制措施主要针对美国政府于4月2日宣布的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举措。此次加征关税的商品中,与农牧业密切相关的主要包括饲料原料(如大豆、玉米)
2025年4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这一反制措施主要针对美国政府于4月2日宣布的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举措。此次加征关税的商品中,与农牧业密切相关的主要包括饲料原料(如大豆、玉米)以及猪肉等农产品。短期内,这一政策将对国内农牧业产业链的景气度产生显著影响。
种植链:大豆等农产品进口短期或量减价增
大豆作为中国食用油的主要原料和养殖业的重要饲料来源,长期以来依赖进口。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约2200万吨,占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的21%。此次加征关税将显著提高美国大豆的进口成本,迫使企业转向南美采购。然而,巴西等国的供应弹性有限,短期内可能导致大豆、豆粕等价格上升。尽管如此,中国近年来通过推动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以及增加菜籽粕、葵花籽粕等杂粕供应,大豆进口量维持在1亿吨左右。此外,中国大豆产量连续三年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储备能力稳步增强,能够有效应对不进口美国大豆带来的冲击。
玉米方面,2024年中国玉米进口量为1364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207万吨,占比约15%。巴西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玉米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加征关税后,美国玉米的进口成本将显著高于巴西,进一步推动企业转向南美采购。短期内,这一政策可能推高国内玉米价格,但长期来看,将促进国内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增加相关产品播种面积,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维护粮食产业安全。
养殖链:生猪、肉鸡业短期或迎景气度修复
从养殖产业看,国内肉类供应以自产为主,但进口量减少叠加饲料原料价格短期上涨,可能导致养殖成本抬升。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猪肉总量为41.6万吨,占中国猪肉进口总量的18%。加征关税后,美国猪肉进口成本将显著增加,并在国内失去价格优势。尽管饲料价格上涨可能对生猪市场产生一定提振,但国内通过投放储备肉等措施,能够缓解猪肉供应压力,价格整体涨幅有限。
白羽鸡养殖方面,中国对美鸡肉产品加征关税,对行业及龙头企业有一定正面影响。圣农发展作为国内最大的白羽鸡生产商,2024年肉鸡出栏量约7亿羽,预计将受益于这一政策。此外,益生股份等种鸡企业也可能因进口成本上升而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长期影响:农业结构调整与自给自足能力提升
从长期来看,中国对美农产品加征关税将催生替代效应,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增加相关产品播种面积。这一政策不仅有助于保护国内农民利益,还将提升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能力,增强粮食产业安全。通过多元化采购策略,中国已逐步减少对美国农产品的依赖,进一步推动国内农业产业链的优化与升级。
总体而言,中国对美进口商品的反制措施在短期内将推高相关农产品价格,提升国内农牧业产业链的景气度。长期来看,这一政策将加速农业结构调整,增强国内农业的自主供应能力,为农牧业的稳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