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读者也好奇。润总,天天看你写商业事件。能不能也说说,这个“战略咨询”,听起来这么吓人,它到底是干啥的?
“天天叫自己战略咨询顾问,你倒是说说,什么叫战略?”
我经常被问这个问题。
很多读者也好奇。润总,天天看你写商业事件。能不能也说说,这个“战略咨询”,听起来这么吓人,它到底是干啥的?
当然可以。
平时,时间所限,我只能给很少公司做战略咨询,去很少地方讲战略课。
但好在,还有这个公众号,我们可以见字如面。
我始终觉得,商业知识不该藏在象牙塔里,它应该属于每一个人。
所以,我会正式开启“战略”系列文章,不定时更新。我向你保证,会把我做战略咨询的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我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看到商业知识惠及每一个人。甚至,你可以用它规划自己的人生。
那么今天,咱们就来第一篇。
我争取给你讲透开头那个问题:
到底什么叫战略?
明年销售额100亿,这是战略吗?
这不是战略,这是目标。
把目标当战略,恐怕是对战略最大的误解。
很多公司所谓的“战略大会”,本质就是“目标大会”。
A经理上台,2000万目标,能不能完成?好!爽快!发一个锦旗,立军令状。
一定要注意,目标不是战略。
那,我们公司要成为登山领域最受人尊敬的企业,这是战略吗?
这也不是战略,这是愿景。
什么是愿景?你可以理解成“更远、更大的目标”,但最终还是目标。
好吧,那,我们公司要始终满足用户需求,这是战略吗?
这更不是战略,这叫“永远正确的话”。
绝对不会有一家公司说,我们明年要“不满足用户需求”。这句话永远正确,也就是说了没说。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到底什么是战略?
什么是战略?
答案,往往不在问题附近。
我想先问你一个,看似和战略无关的问题:
你知道爬上珠穆朗玛峰,有几条路可以走吗?
很多人都以为,只有一条路。“华山自古一条道”,更何况世界第一高峰?
有所了解的,可能知道分“南坡”和“北坡”。南坡在尼泊尔,北坡在中国,而且普遍认为北坡难度更大。
公布答案,想爬上珠峰,有19条各不相同的线路。
看图。
(图片可左右滑动)
你看,有南坡、有北坡;有的急、有的缓;有的长、有的短。
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都通向山顶,通向世界之巅。
下一个问题:
想登顶珠峰,以上19条线路,哪一条是正确的?
你可能会有点懵。
这,怎么会有哪条路是正确的?难道不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吗?
没错,你太棒了。
根据你的目标和条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你只是爱好者,想发朋友圈耍个帅,不是真的玩命,那你就走“东南山脊线路”。
这是人类登顶珠峰次数最多、最商业化、最容易的两条线路之一。非常适合业余选手。
这条路上,有地标、有绳索,很多台阶都架好了梯子。在高峰季节,这里甚至会“堵车”。
你能想象吗?攀珠峰,堵车。跟挤地铁差不多。
珠峰热门线路堵车,图片来源:新闻晨报
如果你是高手,不想人挤人,那你可以试试“北壁直上线路”。
这里没有商业登山者,不会拥堵,但又不会特别困难。
可如果,你想完成一次前无古人的壮举,那我得说,以上19条线路,全都不适合你。
你应该去挑战“Fantasy Ridge”,又名“东脊线路”。这里雪崩频发、危险至极。从未有人从这条线路成功登顶。
完成它,你就是世界第一。或许第20条线路,就会用你命名。
你看,路线没有对错,它完全取决于你的目标、你的能力、此前是否有人走过。
选择走哪条路,全看你希望“如何”登顶。
如果你看懂了这个例子,我要恭喜你,你已经领悟了战略的真谛:
战略,是对“路线”的回答,是关于“如何”的艺术。
战略,是关于“如何”的艺术
你一定听说过3W法则:
为何:Why
是何:What
如何:How
战略的作用很有限,它不回答Why、不回答What,只回答一件事:How,如何。
还拿攀珠峰举例子。
为何(Why),是你爬山的理由。
为什么要爬山?为什么不去跳伞、蹦极?
有的人说,因为“山就在那儿”,那是我人生全部的意义。而有的人,只是 找个项目锻炼身体 , 爬山 的强度刚刚好。
是何(What),是爬哪座山。
为什么爬珠峰?为什么不是泰山黄山天柱山?
可能因为,你想挑战世界之巅。也可能因为你是夏尔巴人,这是你的工作、你的生计。
但总之,以上两个问题,都不是战略要回答的问题。
战略,只回答一个问题:
你的目标就是登顶珠峰。那,如何(How)登顶?
走哪条路线?做什么训练?买什么装备?找谁当队友?请谁当向导?几月份出发?
这些,都在帮你解决“如何”登顶珠峰。这些,就是你登山的战略。
再看一遍那句话,战略是解决“如何”的问题。
赚100亿不是战略,“如何”赚100亿才是战略。
成为行业第一不是战略,“如何”成为行业第一才是战略。
战略不是目标,而是“如何”实现目标的路径。
战略不是结果,而是“如何”拿到结果的方法。
战略不是胜利,而是“如何”取得胜利的手段。
战略永远只是一个工具。一个实现某种目标的工具。
没错,战略,其实有很多事情无法解决。
比如,战略不解决目标的问题。
战略不解决目标的问题
上面说的一切,都有一个大前提:你明确知道,自己的目标就是登顶珠峰。
那如果不是呢?
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你自己想干嘛呢?
《爱丽丝梦游仙境》里有这样一个细节。
爱丽丝来到了一个多岔路口,她问小猫,我该走哪条路?
小猫问,你要去哪儿?
爱丽丝说,我也不知道。
小猫说,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去哪,那你走哪条路都对。
生活里,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要钱?要爱好?要休息时间?要发展前途?从没有认真琢磨过这些问题。
企业也是一样。
很多企业,其实是没有目标的。
或者说,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叫“增长”。说的再直白一点,叫“赚钱”。
所以,经常有企业来找我,这个这个情况,该怎么办?
比如,母婴赛道不增长了,我要不要转行做养老?
我都先问他,你究竟想干什么?
有的人的目标就是赚钱,什么赚钱做什么。但对有的人来说,让天下父母用上最可靠的纸尿裤,那是他的梦想啊,赚不到钱也要干。
不同的目标,将导向不同的战略。
有时他会说,我也不太清楚。
我会说,对不起,战略不解决目标的问题。
我可以带你一起梳理,甚至可以先大方的承认,现在的目标就是赚钱。
但目标一定要有,并且你要打心底里认同。
因为,战略只解决“如何”的问题。如果你没有目标,那战略就无从谈起。
除了目标,还有一件事情,战略无法解决。
战略,不解决能力的问题。
战略不解决能力的问题
还拿爬珠峰举例子。
对于普通爱好者,你的登顶战略,是走最容易的商业路线。
但如果我说,我体力实在太差了,最容易的线我都爬不上去,热个身我就要力竭了。什么破线路,根本就不容易。
这是线路的问题吗?
不,那是我的问题。
同样的道理,AI大潮下,造芯片是不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
当然是好机会。
但如果我什么能力都没有,不懂技术,也没有资源,那这个机会就和我没关系。
一定要注意,这不是战略的问题,造芯片依旧是一条赚钱的好路径。只不过,那是黄仁勋的机会,不是我的机会。
战略,不解决能力的问题。
战略不是大力丸,它只能根据你当前的能力,选择合适的路径,但不可能直接提升能力。
很多企业觉得,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请一个好的战略顾问,设计一套炸裂的战略,就能像吃了大还丹一样飞天遁地。这真是天大的误解。
好家伙,这也不能,那也不能,那战略到底能干嘛?
战略,最擅长做一件事:
弥补差距。
战略是由差距驱动的
什么差距?
目标和现实的差距。
润米咨询有一套原创的战略公式:
O-C=φ(e·a)
别慌,这里面一点数学都没有。
先看看公式的左边。
O,就是Objective,你的目标。
C,是Current situation,你当前的现实情况。
O-C,就是“现实离目标的差距”。
你想成为快餐行业第一,但现在排第十。你想有八块腹肌,但现在只有一整块。
这中间的距离,就是差距。
再看公式的右边。
φ,是函数的符号。
e,是Envitonment,当前的环境
a,Ability,你具备的能力。
所谓的战略,就是根据你当前的环境和能力,规划出一条弥补差距的路径。
如果你一定要问我,战略咨询到底做什么,那就是做上面这句话。
资源有限,没法全方位投入,如何成为行业第一?究竟是先提升产品、还是优化服务、还是控制价格?
牛马打工人,每天只有1小时健身,如何练出八块腹肌?究竟是先做有氧、还是先做力量、还是先节食?
这中间的路线选择,就是战略,还记得吗?战略是关于如何的艺术。
为什么说是艺术?
因为,战略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
所有的战略,都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所有战略,都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很多人执迷于寻找“唯一正确”的战略,但它从来不存在。
你或许听说过,爆品战略、蓝海战略、全渠道战略、差异化战略...
爆品战略一定正确吗?当然不,它只在某些条件下适用。而在另一些条件下,广撒网、多SKU,才是适合的战略。
全渠道战略一定正确吗?当然不,它只在某些条件下适用。而在另一些条件下,集中精力打透一个渠道,才是适合的战略。
就像家里的老年人,听说隔壁大爷的高血压药管用,自己就也想试试。
但这款药适合隔壁大爷,不一定适合你啊。医生的工作,不就是“对症下药”吗。
战略顾问也是一样,我们的工作,就是根据企业当前的能力和情况,找到一条合适的战略路径,弥补现实和目标的差距。
或者换句话说,给企业“对症下药”。
所有战略都有适用环境,都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都是“环境和能力的函数”。
这就是为什么,“满足客户需求”、“以客户为中心”,不是战略。
因为,永远没有一个战略,叫“不以客户为中心”、“不满足客户需求”。
就像爬山,一条线路的反面,一定还是一条线路。
好战略的背面,一定也是一个好的战略。
如果它的反面不是一个战略,那就不叫战略,而叫“永远正确的废话”。
经常被混淆的不止战略,还有与它相近的另一个概念:
战术。
战略和战术
战略和战术,有什么区别?
老规矩,先打个岔,说说别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说过一个词:S.W.A.T。
中文叫特警,有部美剧的名字,就叫《S.W.A.T》。
他们打击犯罪、解救人质、和恐怖分子搏斗。值得尊敬。
他们带着各种装备,防弹衣、冲锋枪、夜视仪...我不是军迷,好多装备的名字我叫都叫不出来。
反正就是,很厉害,很厉害,很厉害。
但你看,S.W.A.T的全称,叫Special Weapons And Tactics。最后那个T,就是战术(Tactics)。
用大白话来说,S.W.A.T就是一个执行特别任务的“战术小组”。
奇怪,为什么这么厉害的一帮人,依旧是“战术小组”?
我估计,读文章的读者,尤其是管理层,没人愿意叫自己“战术小组”,大家都喜欢叫自己“战略大师”。
因为,这种特警小分队,最擅长的能力,叫“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假如他们去解救人质,情报显示敌人有20个守卫。
结果从直升飞机上下来,坏了,情报有误,守卫根本不是20个人,而是200个人。
怎么办?痛骂CIA那帮人是猪头,不知道收了多少钱贿赂吗?
当然不,他们最核心的能力,就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遇到敌人就干掉、遇到炸弹就拆掉、遇到阵地就拿下。最终完成解救人质的目标。
战术的本质,就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而战略呢?战略不一样。
战略,是在还没有遇到问题的时候,给自己出题。
战略是给自己出题
我经常举一个例子,假如你是一家奶粉品牌,现在销量很好,市占率很高。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
但有战略眼光的老板,一定要去琢磨一件事:5年以后的奶粉行业,到底是婴儿用的更多,还是老人用的更多?
每次提到这里,很多老板都会一身冷汗:坏了,我从来没思考过这些问题啊。
为什么没思考?因为当下还没遇到问题嘛。
但战略就是做这件事的。一个合格的老板,要时时刻刻去琢磨:5年以后的世界,我要“如何”赚钱?
我现在的生意逻辑还成立吗?护城河还存在吗?钱还能赚得这么轻松吗?
所以,如果你判断5年后,市场会以老年奶粉为主,那必须现在就进入老年奶粉市场,研发产品、积累专利、经营渠道。
如果到5年以后才反应过来,那就已经没你什么事了。
这种在问题出现之前,就给自己出题的能力,叫做“战略能力”。
战术的勤奋,战略的懒惰
在战略领域有一句名言: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
这句话太有名了,据说是雷军说的。但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它。
太多老板,本质都是“救火队员”。每天看上去很忙,开不完的会,但解决的全都是“战术问题”。
比如,有人来找我:润总,我的竞争对手降价了,但我的成本比他高。如果不降价,我就卖不出去。如果降价,我就亏钱了,急死了,这该怎么办?
这时,我经常会说一个小故事:扁鹊见蔡桓公。
神医扁鹊见到蔡桓公,看出他身体有病。第一次见面,病在皮肤。第二次见面,病在肌肉。第三次见面,病在肠胃。
扁鹊每次都会提醒,虽然病灶更深,但总还有的救。
但蔡桓公说,别瞎说,我没病。你们医生最爱给没病的人治病,显得自己很厉害。
过了几天,蔡桓公身体不舒服了,才想起扁鹊的嘱咐,赶紧派人去找扁鹊,但扁鹊掉头就跑:事到今天,我已无能为力。
商业也是一样,看起来,你进入了一个艰难的抉择。
但问题是,早干啥去了呢?难道之前没有意识到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吗?
你的产品有壁垒吗?如果没有壁垒,那用最基本的商业逻辑就能判断,大概三四个月,顶多半年,竞争对手就会越来越多,你一定会被迫降价。
那,你怎么早没有应对呢?
一个合格的企业家,永远应该这样思考:
虽然我现在产品不错,但技术上没有太高壁垒,半年以后竞品一定会越来越多。所以我现在就要开始行动,要么开始整合供应链,把低成本当成壁垒。要么开始研发下一款新品,把创新当壁垒。
战略能力就是这样,市场还没有给你出题,但你始终在给自己出题。
如果你一直在琢磨这些事,你会有一种非常神奇的改变:
当变革真的到来时,别人都在抓耳挠腮,焦虑无比,而你会气定神闲,因为你早已经预见到,并做了准备。
这种“气定神闲”,就是我们常说的“战略定力”。
战略像种树,不是在乘凉时才开始种,而是在阳光正好时就已播下种子。
战术是与时间赛跑,而战略是与时间结盟,
这块内容,是我战略课的第一板块。平时课上,大约是小半天的内容,这次我帮你浓缩到了5000字。
相信,你会对究竟什么是战略,战略咨询顾问究竟做些什么,有些大致的了解。
总结一下,所谓的战略,其实就是找到一条通往目标的路径。
比如,宝洁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的消费品公司。可当它遭遇增长瓶颈,如何才能持续扩张,最终成为“世界一流”?
宝洁制定了著名的“多品牌战略”。自己与自己竞争合作,占领更多的超市货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其实,对公司是如此,对人也是一样。
老读者一定很熟悉一句话: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
这是很多年前,我为《5分钟商学院》写的一段话。
你现在工作很悠闲,随意摸鱼,领导不管。但5年后,10年后呢?难道真的可以一直悠闲下去吗?
AI暂时还没有取代到你的行业。但5年后,10年后呢?你的壁垒真的如此之深吗?
你这行是吃青春饭的。那35岁、40岁呢?你有没有早做打算?
战略思维,不只是企业家的必修课,更是每个人的人生指南。
因为,人生最大的战略,就是找到自己的方向。
好了,今天,就先开个头。
战略咨询顾问,究竟如何帮企业找到合适的战略?这一行有哪些主要的流派?找到战略之后又该怎么办?
下篇战略系列文章,咱们继续。
P.S.
很多人相信,人工智能是未来。却不知道,该如何拥抱这个未来。
很多人认为,人工智能是机会。却不知道,如何才能不错过机会。
所以今年,我和我的团队,也正式推出了,2025“进化的力量·刘润年中大课”。
6月7日,在上海影城,我会用一天的时间,和你好好聊聊人工智能。
不做现场直播。也不做事后回放。就让我与你,独家分享。
6月7日,就让我们,现场见!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观点/ 刘润主笔/ 歌平/ 歌平版面/ 黄静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2562原创文章
来源:韵韵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