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孙中山临死前念叨要睡地下,小妾陈粹芬:他没忘了我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6 06:24 4

摘要:在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中,陈粹芬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1895 年,广州起义筹备阶段,局势剑拔弩张,起义所需武器的藏匿与转运成了重中之重。陈粹芬巧妙利用自家住所及周边隐蔽之处,将武器妥善藏好,成功躲过清军的严密排查。

你知道吗?孙中山有一位红颜知己,她就是陈粹芬。而且,孙中山去世前的一个举动,也和她有关。

在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中,陈粹芬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1895 年,广州起义筹备阶段,局势剑拔弩张,起义所需武器的藏匿与转运成了重中之重。陈粹芬巧妙利用自家住所及周边隐蔽之处,将武器妥善藏好,成功躲过清军的严密排查。

然而,起义不幸失败,孙中山被迫流亡海外,陈粹芬不离不弃,追随他辗转日本及南洋等地。在日本,革命环境险象环生,武器与情报传递困难重重。陈粹芬不顾个人安危,多次冒险运送武器,巧妙乔装改扮,穿梭于危险区域,及时将武器交到革命党人手中。

同时,她积极投身情报传递工作,获取诸多关键情报,为革命事业注入强劲动力。在南洋,她全力协助孙中山宣传革命思想、筹集革命资金。为革命事业赢得大量资金与人力支持。

而两人相识的时间还要追溯到1891 年,岭南屯门,年轻的孙中山站在众人面前,慷慨陈词,彼时,陈粹芬也在台下聆听。她深深折服于孙中山为民族谋复兴的满腔热忱。他们就此成为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

孙中山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四处奔波,居无定所。陈粹芬始终如一地陪伴在他身旁,将他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1912 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在众人欢庆之时,陈粹芬却做出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 —— 悄然离开。

关于两人分离的缘由,说法众多。有人推测陈粹芬是出于维护孙中山公众形象的考量,选择默默退出,以免因自身身份引发不必要的麻烦;也有人觉得可能与名分问题相关,在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下,陈粹芬的身份难以得到明确界定;还有观点认为,或许是长期革命奔波,致使陈粹芬身体不堪重负。而陈粹芬本人对此鲜少解释,始终沉默不语,将所有情感深埋心底。

旅美华侨黄三德在其著作《洪门革命史》中,对陈、孙分手原因有独特记述。1913 年 “二次革命” 失败后,黄三德从上海前往澳门拜访孙眉。席间,卢慕贞向黄三德询问孙中山与宋霭龄的关系。黄三德称孙中山与宋霭龄在上海文明结婚之事众人皆知。孙眉听闻后,怒不可遏,向黄三德倾诉孙中山欲抛弃陈粹芬,还写信让他把陈粹芬送给杨鹤龄,并附上一万元。孙眉认为孙中山此举有违道义,对弟弟的做法极为不满。

不过,其中真假我们无法得知。

1925 年,孙中山的生命步入倒计时。在病榻之上,他时常喃喃自语 “我要睡地下”“有冰更好”。旁人听来,这些话语或许令人费解,但两年后,孙科将这些遗言告知了陈粹芬。陈粹芬听闻,泪水瞬间夺眶而出,模糊了双眼。

原来,这些话语源自他们曾经的过往。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他们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常常只能睡在冰冷的地上。每当孙中山感到燥热难耐时,陈粹芬总会想尽办法找来冰块,为他缓解不适。

此刻,陈粹芬深切地明白,即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孙中山也未曾忘却他们一同走过的风风雨雨,未曾忘记她。

当陈粹芬得知孙中山逝世的噩耗后,悲痛欲绝。她在自己的住处设坛遥祭,整整七天,她每日都怀着虔诚的心情,祭拜着孙中山。

1960 年,陈粹芬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她病逝后,被安葬在孙中山故居附近。她的墓碑上刻着 “孙夫人” 三个字。

来源:红色天空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