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能源革命与技术突破的浪潮中,核聚变、电力升级与深海开发三大赛道正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基于最新行业动态与上市公司布局,以下进一步梳理各领域核心企业,分析其技术优势与市场潜力。
在能源革命与技术突破的浪潮中,核聚变、电力升级与深海开发三大赛道正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基于最新行业动态与上市公司布局,以下进一步梳理各领域核心企业,分析其技术优势与市场潜力。
核聚变作为“终极能源”,2025年迎来关键突破期。我国在“中国环流三号”“洪荒70”等装置中取得进展,全球首座电网级聚变电站的规划更推动产业链爆发。核心企业包括:
1. 海陆重工
ITER项目真空室及冷却系统供应商,核电压力容器市占率30%。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0%,聚变堆关键部件研发与中核集团深度合作。
2. 联创光电
参股公司联创超导提供高温超导磁体方案,覆盖全口径磁场设计,绑定中科院合肥研究院。 2024年高温超导业务营收增长超80%,磁体系统出口多国实验装置。
3. 安泰科技
EAST装置钨铜部件独家供应商,偏滤器、包层第一壁等产品市占率超50%。
2024年核聚变材料收入占比提升至15%,毛利率达17.56%。
电力系统向低碳化、智能化升级,核电、超导输电及能源调度成为核心方向:
4.中国核电
国内核电运营龙头,2023年营收近750亿元,净利润超百亿;参与第四代核电站及聚变研发。公司核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速10%,叠加聚变技术储备,长期业绩确定性高。
5. 国电南瑞
公司是电力自动化龙头,为聚变装置提供能源管理系统,2024年新兴能源业务订单增速超30%。 电网调度技术与聚变能源网络高度适配,推动智慧电网与新能源并网。
6. 西部超导
ITER计划低温超导线材国内唯一供应商,核聚变用Nb3Sn线材打破垄断,成本优势显著。2024年净利润增长22%,航空航天与核聚变需求共振。
深海资源开发仍处早期,A股布局有限。国机重装具备超大型部件加工能力,为“洪荒70”装置提供核心结构件,未来或受益于深海装备政策扶持。
此外,上海电气在核聚变装置交付中积累的精密制造经验,或向深海装备延伸。
来源:K线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