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冷知识——云台山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7 07:47 1

摘要:云台山,属太行山系,古称覆釜山、女娲山,因山岳高峻,群峰间常见白云缭绕,故名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境内北部太行山脉东端,南临黄河,主峰为茱萸峰,海拔1297.6米。

云台山,属太行山系,古称覆釜山、女娲山,因山岳高峻,群峰间常见白云缭绕,故名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境内北部太行山脉东端,南临黄河,主峰为茱萸峰,海拔1297.6米。

在遥远的地质历史时期,云台山所在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在古生代,大量的泥沙、碳酸盐等物质在海底沉积,经过漫长时间的压实、胶结作用,形成了砂岩、石灰岩、白云岩等沉积岩,为云台山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古生代时期,地壳运动频繁,云台山地区的海底逐渐抬升,开始从海洋环境向陆地环境转变,初期的陆地地貌开始形成。

距今约1.95至0.65亿年前的燕山运动时期,云台山地区地壳运动剧烈,地层发生断裂、褶皱,岩浆侵入,山脉开始隆起,初步形成了云台山的山脉雏形。

中生代时期,云台山在强烈的地壳运动后,遭受了长期的风化剥蚀和流水切割作用。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崩解,流水则沿着岩石的裂隙和薄弱部位下切、侵蚀,逐渐塑造出了云台山的基本地貌形态,如峡谷、峰林等。

喜马拉雅地质运动时期,云台山地区的地块继续断裂、抬升,在古老岩层的基础上,侵蚀作用进一步加强,使得山脉的高差增大,峡谷更加深邃,峰林更加险峻。

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太行山隆起带和华北裂谷带共同作用,造成云台山地区地形抬升,形成巨大的阶梯状地貌。同时,地表流水及地下水沿着构造薄弱地带长期溶蚀、深切,形成了线状洼地,进一步发展成深切河谷及峡谷。

地下岩层蚀空后,上部碳酸盐岩岩层崩塌、坠落,形成了瀑布、长墙、围谷、瓮谷等地貌景观,最终塑造出了云台山独特的“云台地貌”。

“云台地貌”的总体特征是陡崖梯叠和谷中套谷,以“之”形、“线”形、“U”形、“环”形和台阶状长崖以及瓮谷、围谷、悬沟、深切障谷为主要形式。

从垂向上看,云台山的崖壁和平台层层叠叠,犹如阶梯一般,形成了独特的崖台梯叠景观。这些崖台有的是由于岩石的差异风化和侵蚀形成的,有的则是构造运动导致地层抬升和断裂的结果。

在横向上,云台山峡谷众多,且相互间隔排列,峡谷两侧谷壁如墙,陡峭直立。如泉瀑峡、潭瀑峡等峡谷,谷深壁陡,溪流飞瀑贯穿其中,景色壮美。

云台山景区于1984年完成考察论证,1986年开始开发,1999年,正式对外开放。含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仙苑、圣顶、叠彩洞、青龙峡,峰林峡等景点。

云台山以“北方岩溶地貌”被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景区面积190平方公里。是河南省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 红石峡:被誉为“缩小了的山水世界,扩大了的艺术盆景”,峡谷内红岩绝壁,属于中国北方地区少有的丹霞地貌峡谷景观。全长约2000米,东西宽约30多米,最窄处仅有数米,集泉、瀑、溪、潭、峻峰、怪石等景观于一涧。

- 潭瀑峡:全长2000米,被誉为“潭瀑川”,是云台山主要河流的发源地。这里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丰富,有金龙卧波、银龙瀑、丫字瀑等多处自然瀑布和渡仙潭、翡翠潭、金龙潭等潭池,还有瘦身石、寿桃石、试剑石等奇石。  

- 泉瀑峡:全长约3000米,沟里高处群山如画屏,山中花木如锦绣,脚下清溪如云流。沿沟上行400米,可看到单级落差达314米的“华夏第一大高瀑”——云台天瀑。 

- 峰林峡:以山水交融的翡翠湖为主体,融山的隽秀、水的神韵为一体,被誉为“人间天上一湖水,万千景象在其中”,更有“云台天池”的美誉。境内十里平湖宛若一条在峡谷中飘拂的玉带,湖区岛屿星罗棋布,湖周峰峦起伏。

- 茱萸峰:地处云台山风景区的东北区域,海拔为1297.6米,是云台山的主峰,俗名“小北顶”。该地区植被茂密,古树参天,森林覆盖率高达93%以上,被誉为“天然氧吧”,植物种类达1400余种,包括千年名木红豆杉、五角枫、太行花等珍稀植物。 

- 万善寺:坐落在形似奶头状的阎王鼻山峰下面,周围青山环抱,风景秀丽。它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朝廷赐建的皇家寺院,寺内供奉有释迦牟尼、观音菩萨等众多佛像。 

- 百家岩:是云台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有汉献帝刘协避暑台、二乐台、孙登啸台等历史遗迹,还有“竹林七贤”隐居时留下的刘伶醒酒台、嵇康淬剑石等遗迹,是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聚集地之一。 

- 叠彩洞:是通往云台山主峰茱萸峰的公路隧洞群,由大小19个洞组成,首尾相连,曲洞连环,上下落差912米,隧洞全长4831米,是一项伟大的山区交通工程奇观。

云台山植物资源丰富,有1492种高等植物,分属于195个科,包括裸子植物、蔗类植物、苔藓植物、被子植物等。药用植物有200余种,还有“怀菊花”“怀牛膝”“怀山药”“怀地黄”这四大特产“怀药”,同时有太白树、连香树等14种全国重点保护植物。

现有动物400余种,包括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类、爬行类、鱼类、两栖类和水生动物等,有梅花鹿、金钱豹等10余种国家三级以上保护动物,也是中国纬度最高的野生猕猴保护区,还曾发现过桃花水母。

远古神话中,云台山被称为盘古山、女娲山、五行山,旧称北鼎。佛教在隋唐时期就在此活动,南北朝、唐朝和宋朝得到长足发展;道教于汉末形成,将云台山列为七十二福地之一,南北朝时期,儒、释、道三教合流于云台山。

这里是中国山水园林文化鼻祖“竹林七贤”的隐居地,至今有刘伶醒酒台、稽康淬剑石、孙登啸台等遗迹,还有汉献帝避暑台和陵墓、唐代药王孙思邈采药炼丹的洞府等。

来源:地理历史冷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