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卖通:十五年跨境转型,在变局中求生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7 03:00 2

摘要:在不断变化的跨境电商市场中,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只有通过高昂的投入和精细化的运作,才能获得理想的利润增长。迎来跨境第十五年,速卖通从谨慎求稳到提速求变,用更有力的动作、更快速的布局回应市场的需求。

在不断变化的跨境电商市场中,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只有通过高昂的投入和精细化的运作,才能获得理想的利润增长。迎来跨境第十五年,速卖通从谨慎求稳到提速求变,用更有力的动作、更快速的布局回应市场的需求。在建立之初,“海外版淘宝”是阿里对速卖通的期待,那时的速卖通无疑是布局海外时间最早、资源经验最丰富的。而市场的变化是迅速的,谨慎缓慢的出海步伐使得速卖通在竞争持续加剧的跨境电商市场中逐渐失去优势。如今,阿里进入新的增长周期,海外电商业务优先级提高,速卖通在此背景下如何承担增长重任,给商家更多确定性,给用户更多正向价值?可以看见的是,近两年,速卖通向内沉淀能力、向外开拓市场,虽然并不是每次变革都带来可见的成效,但其发展路径正在变得清晰。从商家模式的迭代,到用户价值的回归,速卖通用更细致的运营激活平台生态,以多年积累的经验降低摩擦成本,慢慢找回发展的节奏。

1

从先行者到追赶者,

速卖通的十五年

2010年,作为国内最早的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从阿里巴巴传统B2B业务中孵化而出。背靠阿里,最早拿到出海入场券的速卖通拥有快速发展的机会和底气。而如今,面对新的跨境变局,速卖通重新出发,加速抢占市场,为阿里探索新增长积累更多筹码。

速卖通发展阶段

最早起步,多次调整

时间回溯到发展的前五年,刚起步的速卖通凭借中国强大的供应链和较低的入驻门槛,搭建起平台的供给侧。同时,速卖通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绕开电商巨头环伺的发达国家市场,用高性价比的商品供给对接俄罗斯等地的消费者,打下平台的基本盘。而走过这一迅猛发展的阶段,2015年后,速卖通明显慢了下来,少有亮眼的成绩。究其原因,在于速卖通一直以来不够明晰的战略和过于粗放的平台运营模式。2015年,陷入假货风波的速卖通进入了B2C时代,清退个人卖家,依靠优质品牌商家的资源,推进平台品牌化转型。但激进的转型战略没能成就一个国际化的天猫,还让速卖通失去了原本的优势。一方面,彼时国内电商崛起,被引入速卖通的天猫大卖家对跨境业务的投入并没有想象中多;另一方面,平台品牌化定位与受众的“低价”期待存在矛盾,“以质换量”的路线在当时走不通。在平台运营上,阿里有十足的禀赋和经验,在国内形成了成熟的电商体系,但在跨境前十年,速卖通在商家、用户运营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面对商家,速卖通在入驻门槛的设置上摇摆不定,在商家分层上也仅有金银铜牌三级,不够精细的运营机制导致许多中小卖家流向Shopee等新的跨境平台。面对用户,速卖通缺乏对用户差异化需求的洞察。在成立近十年的时间里,速卖通主打的是全球化的流量,较少基于不同国家消费者的文化、习惯,开展本地化营销。这也正是速卖通业务覆盖二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形成优势市场,用户增长缓慢的原因。

重新布局,加码提速

在跨境电商的赛道上,速卖通早已不是唯一的选手。SHEIN从快时尚品类切入市场,以柔性供应链取得竞争优势;TEMU依靠极致低价和广告投流获得巨大增长;TikTok Shop则连接内容与电商两大场域,在美国市场崛起。此外,亚马逊等老牌电商平台也依然韧性十足,速卖通腹背受敌。面对市场新格局,速卖通不得不变。2022年起,带着增长焦虑,速卖通进入了新的黄金布局期,强调优质供给和用户体验,重整业务。在优质供给方面,速卖通上线AE Mall频道,为头部品牌商家提供全新的优势场域。在用户体验方面,速卖通着力于优化履约和丰富供给。具体而言,速卖通与菜鸟配合推出“全球5日达”,并在海外仓的建设上持续发力。同时,速卖通在商家模式上快速迭代,明确“POP+跨境托管”的双轨驱动模式,并吸纳部分海外商家,以此扩容商品池,重新释放对海外消费者的吸引力。

速卖通为不同跨境卖家提供的运营模式

速卖通提速发展的当下,也是阿里重新审视各项业务、探索增长新阶段。2024年11月,阿里巴巴宣布整合国内和海外电商。整合能打破更多壁垒,提升效率,代表了跨境电商行业的未来趋势。在此融合进程中,阿里是尝试最早、决心最大的一个。这或许能为速卖通在当下的电商市场竞争中争取到一定的发展空间。

2

供给端:

拥抱中国卖家,优化平台生态

在多年发展中,速卖通沉淀了大批中国商家,成为了平台的原始卖家基础。对当下的速卖通而言,保证原有商家盘不被其他新平台撬动,尤为重要。2022年后,速卖通更加旗帜鲜明地回归跨境本源,以“最懂中国商家的跨境电商平台”为定位,启动“百亿补贴”中国品牌出海计划,推动更多中国企业进军海外市场。除了更积极地拥抱中国商家,速卖通也进一步盘活供给侧,一方面通过对品牌商家、潜力商家的吸纳优化商家结构;另一方面通过更精细的商家管理,激活平台生态。

升级供给:强化品牌基因,培育潜力卖家

吸纳和扶持品牌商家,是速卖通一直在做的事情。近几年,速卖通在“平台升级”和“淘汰冗余”继续发力,希望通过品牌商的引入,摆脱“廉价化”的标签。从平台基因上看,依托阿里巴巴与国内企业的强关系,速卖通与许多品牌商家都有一层天然的连接。对很多品牌商家而言,运营速卖通在操作上更“轻车熟路”。同时,国内互联网红利进入消退期,出海成为各企业的“必选项”,速卖通的品牌商家对跨境电商的态度也从曾经的“被动出海”转向“主动开拓”。从平台设计上看,速卖通本身就有较强的品牌化基因。不同于其他跨境电商平台“去中心化”的生态模式,速卖通允许品牌店存在,能够通过粉丝关注、老客户回购等机制,构建私域流量池,形成“品牌小生态”。或许在未来,这能够成为速卖通与其他平台相竞争的支点。从平台策略上看,推出AE Mall赛道,是速卖通在扶持头部品牌商家、强化优质供给上走出的重要一步。2022年,AE Mall赛道上线,首批入驻商家包括小米(POCO)、追觅(Dreame)、石头科技(Roborock)等国货品牌,还有类似嘿喽(Haylou)、索菲恩(Sofirn)等在速卖通上从中小卖家成长起来的新锐品牌。

速卖通品牌店页面

潜力卖家的挖掘与赋能方面,基于不同国家消费者的需求,速卖通对特定优势品类商家投入了更多关注。具体而言,平台将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与中国丰富的供应链相连接,通过挖掘、扶持潜力卖家,扩大某类产品在特定国家的市场占有率。在韩国市场,速卖通洞察到该地消费者对小巧型高端工具产品的偏好,建议工具品牌WOSAI用轻小型工具打开女性市场,通过销售测试后,WOSAI展开针对女性群体的差异化运营,效果显著。在美国市场,假发产品长期热销,速卖通释放利好政策,带领许多商家找到目标消费者。在欧洲市场,消费者对小家电、通信类产品有较高需求,速卖通积极与商家接洽,如深圳吸尘器品牌Laresar就在与平台的合作中实现了销量的爆发式增长。基于全球消费者对定制类产品的需求,速卖通向纺织类、金属材质类等类目的定制类产品商家抛出橄榄枝。Google Trends数据显示,消费者对POD(Print on Demand,即“按需定制”)的兴趣大幅增长。基于此,速卖通上线了针对定制类商品的产品化功能,吸引消费者在App内下单,帮助定制类商家抓住机会。为了进一步赋能定制类产品商家,速卖通还为其提供专属的流量支持,包括“customizable”专属标识等。同时,速卖通还在定制类需求较高的英国站上线定制专属频道、全站浮窗、push资源和banner推广。

速卖通对定制类商家的流量支持

深度运营:精细化管理,全面激活卖家池

对速卖通而言,在“帮中国商家走向全球市场”的使命之下,要让更多卖家获得大体量的业绩增长,就必须重整商家生态,通过平台机制的革新,为卖家的经营注入活力。一方面重构,改革商家分层机制。2024年10月,速卖通对2015年就开始使用的POP商家“金银铜牌”分层机制进行改革,推出新的分层规则,将商家分为S、A、B、C、N五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商家在结算周期时间早晚、售后协商权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升级后的商家成长体系,有两大重要调整:一是首次将全球和国别化区分纳入考核范围。在金银牌分层中,考核基于全球数据,新的分层规则着眼于国家差异化货盘,允许按照不同区域独立考核。二是将GMV放在首位,其次为服务分,这两项指标权重相加在50%-65%之间。依托新的分层规则,速卖通能帮助细分市场中的强势商家走向前台,获得更高的分层等级,也能给更多认真做好履约和服务的商家更可观、更具有确定性的流量加权。越来越精细的商家运营,有助于速卖通摆脱“海外商城”的单一属性。同时,这也是速卖通完善平台生态、提高商家忠诚度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促活,释放新商扶持政策。新商家的入驻与经营活动,能够激活平台生态,促进其良性循环。对现阶段的速卖通而言,面对其他平台的竞争,在巩固商家基本盘的同时,也需要吸引更多商家入场。因此,速卖通对符合一定合规要求,且有一定规模和团队保障的新商家,释放扶持政策,辅助新商快速起量。针对POP优质新商,速卖通提供流量扶持、处罚减免、发品额度、入仓补贴四个权益模块,具体政策包括履约违规罚金返还50%、5个新品橱窗等。针对全托管优质新商,速卖通提供入仓折扣、入仓预付款、处罚减免、发品额度四个权益模块,具体政策如退款率纠纷处罚减免50%。扶持政策提高了优质新商的活跃度,进一步留住商家,有效扩充商家盘。

3

消费端:

守住优势阵地,渗透新兴市场

TEMU等平台在寻求增长时走的是“先局部再整体”的路线,首站选择跨境电商空间最大的美国,用低价直击下沉市场。而速卖通在“一键卖全球”模式之下,走的是“先整体再局部”的路线。为了应对新的竞争格局,同时避免陷入“泛而不精”的局面,速卖通开始在韩国等重点国家提速,同时切入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以求将新用户留在平台。

老用户留存:布局重点国家,强化竞争壁垒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海外的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已开通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站点。根据流量数据分析网站similarweb.com2024年8月到10月的流量监测,从竞争流量份额上看,速卖通与TEMU、AMAZON相比较,表现较好的区域较为集中,主要为韩国、法国、西班牙、俄罗斯等地。在韩国市场这片电商平台“久争之地”上,速卖通已经完成了早期的用户积累,开始做深度运营,进一步沉淀老用户,促进复购。总体上看,速卖通的“韩国经验”主要归结于以下三点:一是用户体验的全面提升。2023年3月,速卖通曾宣布在韩国市场投资约1000亿韩元,以扩大其经济高效的产品范围并更好地优化用户体验。在韩国本地团队的赋能下,速卖通基于平台页面设计,做了很多针对本地消费者使用习惯的优化。此外,得益于地缘优势,速卖通用强大的供应链保障,布局威海、烟台仓,进一步改进用户的物流体验。二是面向韩国市场的独家商品供应。2024年,速卖通与江原道冬青奥会(YOG)组委会合作,在首尔推出了江原道2024官方特许商品的在线商店,销售官方吉祥物Moongcho玩偶等独家产品。三是“明星效应+社媒推广”的流量组合。速卖通前后签下马东锡、汤唯为全球代言人,增加了速卖通在韩国市场的曝光度。在此基础上,速卖通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推广,进一步提高用户参与度。

速卖通代言人广告

在另一大优势市场——欧洲,速卖通采用“软硬兼施”的策略,拉动市场增长。一方面,速卖通开展大规模营销活动,成为首个赞助欧洲杯的电商平台,并签约足球巨星大卫·贝克汉姆为全球代言人,为平台制造声量;另一方面,速卖通强化物流供应链韧性,在欧洲杯赛事启动前,联合菜鸟开通“欧洲杯专线”,在东莞落地一体化欧洲仓,保障物流履约。

AliExpress×菜鸟欧洲杯物流专线

新用户争夺:切入蓝海市场,挖掘增长空间

当跨境电商驶向更深的红海,速卖通要进一步发展,除了巩固优势市场之外,还要切入蓝海市场,继续扩大全球买家规模。近几年,速卖通把握新兴市场的“红利期”,在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扩大投入、夯实基建,提高市场渗透率。相比于竞争拥挤、市场空白殆尽的东南亚地区,中东地区电商渗透率较低且具备一定消费能力,成为当下跨境出海航线所指之处。速卖通在中东地区的发展与欧洲地区相似,即采用“软硬兼施”的策略——签约球星Salem Al-Dawsari(萨勒姆·达瓦萨里)和Feras Al Brikan(菲拉斯·布赖坎),提高本地影响力。同时,补齐物流短板,解决履约难题,在以色列开设第一个中东海外仓和分拨中心,在阿联酋迪拜增设覆盖中东全境的海外仓。基于抢占蓝海的渴望和巩固区域市场的需求,速卖通押注拉美地区,选择巴西、智利等国家,寻求用户增长。在智利,速卖通采取差异化的选品和定价策略,并对商家实施政策扶持,已成为该市场表现最为亮眼的平台之一。同时,速卖通将目光投向巴西市场,与巴西本土零售巨头Magazine Luiza达成合作,平台相互入驻,吸引更多巴西用户进入速卖通。此外,基建层面,速卖通在巴西、墨西哥等地重点布局海外仓服务,缩短商家的交货时间,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值得一提的是,从平台的未来发展上看,速卖通布局中东、拉美市场,不仅是为了短期的业绩增长,更是为了在市场“爆发期”到来之前,搭建好承载能力,从而在新兴市场的争夺中占据有利地位。

4

结语

速卖通的十五年,是反复调整、沉浮变迁的十五年,也是阿里不断探索跨境电商战略,重塑方向、更新认知的过程。如今,全球的电商业态进入新的时代,被阿里寄予厚望的速卖通,想要破局求生,或许比十年前更难。现阶段的速卖通,在逆风的出海之路上背着比对手更沉重的包袱,却也拥有更多的经验。未来的速卖通是否能够在跨境电商市场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仍需要时间和市场的验证。

更多深度好文

点击下方文章标题,立即阅读最新行业热点、业界趋势

购买最新杂志

来源:媒介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