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白富美为爱穿越半个地球,抗战时打鬼子,死后骨灰分葬两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7 05:58 1

摘要:1934年,上海富商之子汪殿华在海德堡大学读书时,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爱上一个德国犹太姑娘。更疯狂的是,这个叫格特鲁德的姑娘竟为他改名“汪小玲”,扛着机枪参加武汉会战,八年抗战里三次差点被日军刺刀捅穿。从柏林咖啡厅的钢琴少女,到中国战壕里的“铁娘子”,她临终前在

1934年,上海富商之子汪殿华在海德堡大学读书时,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爱上一个德国犹太姑娘。更疯狂的是,这个叫格特鲁德的姑娘竟为他改名“汪小玲”,扛着机枪参加武汉会战,八年抗战里三次差点被日军刺刀捅穿。从柏林咖啡厅的钢琴少女,到中国战壕里的“铁娘子”,她临终前在日记里写:“我这辈子最骄傲的,是墓碑上刻着中文名字”。

在德国留学圈,汪殿华是出了名的“东方贵公子”——穿定制西装、开奔驰轿车,周末总在海德堡音乐厅包场。可那天弹肖邦夜曲的犹太女孩让他看直了眼:金发碧眼的格特鲁德,居然穿着苏绣旗袍!原来她父亲是柏林最大丝绸商,家里收藏着三百多件中国服饰。两人从唐诗聊到《孙子兵法》,三个月后,犹太教堂破天荒允许汪殿华用红绸牵着新娘出门。

1937年卢沟桥枪响时,格特鲁德刚怀孕三个月。汪殿华收到家书“速归抗日”,她挺着肚子把钢琴课学费换成船票。在苏伊士运河上,纳粹追兵差点截住这艘邮轮——她父母举报女儿“被中国佬拐骗”。货舱里,她用德语教丈夫组装毛瑟手枪:“这把能装10发子弹,比日本人的破三八大盖强多了!”

汪小玲全家福

1938年万家岭战役,国军机枪手死伤殆尽。刚生完孩子三个月的汪小玲,把婴儿绑在背上跳上马克沁重机枪。德国制造的武器她玩得比中国兵还溜,日军听见“哒哒哒”的规律点射就抱头鼠窜——这是柏林兵工厂教的绝活。最险一次,她抡起枪管砸碎偷袭的日本兵脑壳,转头继续喂孩子吃奶。

汪小玲证件照

1946年汪殿华在复旦当教授,汪小玲成了外文系“活教材”。她上课带着抗战时的子弹壳当粉笔盒,学生问起德语语法,她就拍着桌腿说:“记住!德语动词变化比日本鬼子还顽固”。1957年反右运动中,她掏出满身伤疤震住审查组:“我身上32处伤都是打鬼子留的,你们要批斗先问问它们答不答应!”

1987年汪殿华去世时,握着妻子的手说:“下辈子换我去德国找你”。10年后87岁的汪小玲在柏林去世,遗嘱要求把骨灰一半撒在黄浦江,一半埋在海德堡父母墓旁。2019年,中德合拍纪录片团队发现,她的中文墓碑上赫然刻着:“这里躺着中国女儿汪小玲”——而德文碑文却是:“格特鲁德·汪,永远的自由灵魂”。

如今站在复旦燕园的石阶上,恍惚还能听见汪小玲用带德国腔的上海话骂学生:“侬个阿木林,学外语要有打鬼子的狠劲!”要是让您穿越回1937年,会劝这个犹太姑娘留在德国当少奶奶,还是支持她来中国当战地母亲?

来源:你好三水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