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于我:一个执着于种植的小农青。关注我,教你又快又好地种东西。
关于我:一个执着于种植的小农青。关注我,教你又快又好地种东西。
钩吻,南方山区常见的植物,样貌普通,但内在威力却让人胆寒。
钩吻有个诨名——断肠草,听到这个名字,就能感觉到它的危险。
它内含剧毒,但很多人不知道,它又是很好的良药!
钩吻为什么叫断肠草
钩吻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的山地丘陵里,尤其在南方潮湿的树林地带非常常见。
它属于马钱科,是多年生的蔓生植物。
植株叶片呈卵形或披针形,花朵是显眼的黄色,很好辨认。
别看这植物样子普通,含有的钩吻碱却能致命。
钩吻的毒性成分:钩吻碱
钩吻之所以可怕,全在它的毒性成分——钩吻碱。
这是一种剧毒的生物碱,进入人体后首先影响神经系统,
紧接着引发肌肉麻痹,接着让人呼吸困难。
最可怕的,钩吻碱的毒性只要一丁点儿就够。
它“断肠草”的名号,不是乱叫的,真误食了,人会痛苦地肝肠寸断。
为何说误食后无药可救?
钩吻的毒性传播极快,人体消化系统一旦吸收,短时间内毒性迅速发作。
误食后,半小时至数小时内,便会出现剧烈腹痛、呕吐、呼吸不畅,甚至出现心跳骤停等症状。
钩吻碱本身是不可逆的毒素,误食后没解毒药,
只能马上催吐、洗胃,但即便急救,成功几率也极低。
钩吻碱的毒性发展很快,医治不及,危险系数相当高。
钩吻外用能止痛,但要用对方法
钩吻虽然毒性凶猛,但也确实有外用药用价值,主要是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南方的一些山区,比如广东、广西一带,有传统用钩吻处理跌打伤痛的经验,
但有个铁规矩——只准外用,绝不可内服。
止痛原理
钩吻成分能够渗透皮肤,麻痹痛觉神经,缓解肿痛。
具体使用时,会将钩吻捣碎,混合其他草药敷在受伤部位,达到局部止痛的效果。
使用时控制钩吻的用量,加上其他无毒的草药来稀释钩吻的有效成分,
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刺激,避免产生副作用。
谨慎控制使用剂量
钩吻的外用也得小心,不然也会出事。
用量一旦过多,会导致皮肤麻痹、甚至起泡。
所以有经验的都会遵循传统配方,不会长期或大量敷用。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敬而远之”,
别想着随便用,以免反倒弄伤自己。
如何辨认钩吻
要防止误食中毒,先得搞清钩吻的模样和生长习性。
这植物的叶片、花朵都算有辨识度,但山野里的植物复杂多样,不容易一下子认准。
了解清楚钩吻的外形,才不容易被迷惑。
外观辨认
钩吻的叶片光滑,看起来是标准的椭圆形,没有那些带锯齿的边缘,叶片摸起来也挺软。
它的叶子是对生排列,和它那藤状的茎连在一起。
整株看上去就带着股柔软劲。
春夏季节,钩吻的黄色小花特别显眼,五瓣花冠呈漏斗形,挂在藤上。
有人看这花形、这色调、这生长方式,心里都会多一分警惕——别被表面迷惑了。
钩吻的花形与很多常见的无毒植物确实相似,这也是误食的原因之一。
高发地区
钩吻爱潮湿,多出现在南方的山林里,像广西、广东、福建这些地区的山区。
它最喜欢的地方是湿润的环境,溪流附近、密林边缘、山坡都是它的家,
随便一长就长满了坡边水旁。
如果走到这些环境,遇见类似钩吻的植物最好别动。
别因一时好奇或贪心把钩吻拿回家,那不是好玩的。
如何避免误食
不少误食钩吻的,都是误以为它是种山野菜。
尤其是在南方,喜欢吃野菜的人不少,对钩吻长相不了解的人一不小心就会弄错。
因此,进山采菜的朋友,遇见不认识的植物,切记别去动,别轻易把不熟悉的东西往嘴里放。
带着孩子或宠物在野外活动,也要注意,孩子和宠物好奇心强,乱采乱吃的习惯不少见。
尤其是孩子,家长得看牢,防止因为不小心接触钩吻而引发危险。
不小心中毒了怎么办
钩吻的毒性一发作,救治起来难度大,很多案例最终都难以抢救成功。
但如果不小心误食,越早采取急救措施,存活的机会才大一些。
立即催吐
误食钩吻后,第一件事就是马上催吐。
用手指或其他方式尽可能把胃里的植物吐出来,减少毒素吸收的速度。
催吐的时间越早越好,这个步骤能为后续抢救争取些时间。
催吐完,马上去医院。
这样在必要时能进行洗胃和后续的救治措施。
保持清醒
钩吻的毒素会直接影响神经系统,导致呼吸不畅,进而引发昏迷。
尽量让中毒者保持清醒,避免昏迷情况的出现。
呼吸衰竭是钩吻中毒致命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附近有懂急救的,人工辅助呼吸能帮助中毒者撑到专业医护到场,从而大大增加存活几率。
误食钩吻后,争分夺秒地赶往医院至关重要。
钩吻的毒性发展很快,拖得越久,救治难度越大。
只有在专业医院中,才能获得最全面、最有效的救治。
最后
钩吻有一定药用价值,但它的毒性实在不能小觑,普通人最好敬而远之。
这种植物即便外用,也有严格的分量和使用限制。
尤其是野外行走时,在南方的山区像广西、广东、湖南等地,
钩吻分布多,大家要多一分警惕。
在自然界中,很多植物都有两面性,钩吻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不了解、不认识的草本植物,切莫随便采摘或尝试食用,
尤其像钩吻这种含剧毒的植物,处理起来更要格外小心。
来源:小农民挖穿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