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贵州(四):母亲捡回来许多板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7 04:29 1

摘要:这两棵板栗树,品种还不一样,一棵成熟较早,一棵成熟稍晚。一棵味道较甜而又果肉厚实细密爽脆,一棵则味道较淡而又果肉疏松皮软。

行走在贵州(四):母亲捡回来许多板栗

王守本

小时候,我家有两棵板栗树,一棵就在房子边的水池旁,另外一棵在以前挑水过路的土地边。

这两棵板栗树,品种还不一样,一棵成熟较早,一棵成熟稍晚。一棵味道较甜而又果肉厚实细密爽脆,一棵则味道较淡而又果肉疏松皮软。

我们常常吃着土地边的板栗,望着水池的板栗树谈论东西,希望它早点成熟。

除了这两棵板栗树,我家房子后面的山林里还有一棵板栗树,它在明章伯的土地之上,坟岭之下,山石低洼相接之处,那一片土地都是黑色的,树叶年年飘落积压以致泥土黢黑。乱石细沙之间尽是油黑的土地,因有肥沃的土地,树木也十分高大粗壮,这棵板栗树也十分争气,每年都早早裂果裸露,每次我放牛牧羊经过都会美美地饱吃一顿。

从味道和植株上说,这棵森林中的板栗树与土地边板栗树应属一类,属于同根同种。

那时,父亲常给我们出一道谜语,妹妹还把它写在了日记本上:

老子穿刺衣,儿子穿皮裘,老子一张口,儿子就要逃。

谜底就是板栗。

板栗外皮青绿,长有密密麻麻的刺,这就是刺衣,去掉刺衣,里面的板栗,嫩时为黄色的外壳,老时为油黑色的外壳,剥开外壳,有一层细软的绒毛,绒毛既长在外壳里面又长在板栗的表皮之上,仔细剥去表皮,方可吃到里面清甜爽脆的果肉,板栗的果肉色泽金黄,细纹细皱,细沟细壑,质地细密,让人一看,就十分喜爱。

小时候上学,从家里下山,经过黄土路,过田埂,穿过大石头,由石阶下竹林,在公家老房子之后,每年都遇到两棵高大粗壮的板栗树,这是别人家的板栗树,我们只能望洋兴叹,没有品尝的机会。

现如今,他们已经外出,无人看管,也无人打理,让板栗树自生自长,人们反而有了机会。

板栗成熟的时候,也是松鼠欢快的时候,它在板栗树上爬上爬下,以轻巧的身体穿梭于树尖叶末,用前脚和细嘴尖牙摄取板栗,然后美美地饱餐一顿。

我在家无事,爬到楼顶,晒着秋阳,环顾四周,欣赏着六井溪的自然风光,宁静而又优美,白云朵朵,飘过碧空,青山绿峰绕河而立,高低不平,起伏不定。饿了就吃母亲从外面捡回来的板栗,去掉外壳,剥去表皮,丢在嘴里,咀嚼几下就可以吃起来。味道确实不错,跟街市上卖的完全不一样。这种纯天然的食品,才是良品,它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生自长,自成自熟,然后,无私地奉献给人类。

这就是大自然,默默无闻而又无私奉献,不分你我,不论老幼,全凭缘份。

谁遇到就属于谁,纯属意外,纯属偶然。经过人手之后的命运就多了几分人为的操纵,有了人为的动机和社会的成分。

比如,我离开的时候,母亲吩咐我给姐姐带一点板栗,我在城里步行一个小时才送到姐家门口。这就是人为的努力,也是板栗的归宿与宿命。

而我也在其中,扮演了小小的角色,不知不觉中成为参与者,参与其中,成为局中人。

我不知道母亲是从哪棵板栗树下捡回来的板栗,或许所有的板栗树下都曾出现母亲佝偻而又蹒跚的身影,只有这样,才能积少成多,以至于有这么多的板栗。

我在筑城,闲来无事,爬山途中遇到板栗和丝票,也采摘回家,让妻子尝尝味。山中之野果,自然之美味。

我从外面闲逛回来,在一棵板栗树下徘徊,不一会儿也翻找到四五颗板栗,内心也充满了惊喜和兴奋,我不知道年老瘦弱的母亲捡到板栗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是对子女的期待与思念,还是对沉重生活的解脱与超然,或许也和我一样充满了惊喜和兴奋。

无论大小,不管多少,这都是生活和人生的收获。是值得惊喜与兴奋,是应该庆幸和感激!有收获就是成功,无论好坏。

来源:浩淼鑫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