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这一次,更多的观众为王蓉的淘汰抱不平,也看到了她的实力,很多人才猛然发现,原来20多年来伴随自己成长的那么多不同时代的歌曲,都是王蓉创作演唱的。
46岁的歌手王蓉,终于登上了“浪姐6”的舞台,却在一公之后黯然离场。
但这一次,更多的观众为王蓉的淘汰抱不平,也看到了她的实力,很多人才猛然发现,原来20多年来伴随自己成长的那么多不同时代的歌曲,都是王蓉创作演唱的。
1978年12月24日,王蓉出生。父母为这个嗓音嘹亮的小女孩取名为“王菲”,却不知道,将来会有另一个“王菲”改变了女儿的命运。
因为歌坛天后王菲的存在,王蓉从进入演艺圈的第一天开始,就不能用自己的名字,这似乎成了一个对她的“诅咒”,多年来,她的风格、唱腔、外形也一直在变来变去,我们始终不知道,哪一个才是她本来的模样。
她好像是宫崎骏动画《千与千寻》中,因失去名字而迷失自我的千寻,唯有寻回自己的名字,才能挣脱魔咒,找到回家的路。
1994年,王蓉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李湘是她的同班同学。王蓉大一时就获得了传媒大学的校园歌手大赛第一名,也是班上的专业课成绩第一,这样的成绩在当年含金量是极高的。
王蓉很快获得了中央电视台和北京广播电台实习的机会,但一次将韩国组合名称念错的事故,让她觉得中规中矩的播音主持工作不适合自己,于是选择当更加自由可以发挥创造力的歌手。
王蓉在参加歌唱比赛时,认识了著名吉他演奏家刘天礼和他的儿子刘原龙(也就是后来成为王蓉合作伙伴的“老猫”)。相信早年学吉他的小伙伴都学过刘天礼的那本《吉他自学三月通》,这本书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因为有人真的不到三个月就学会了弹吉他,这个人就是王蓉。
比起唱功和舞蹈更为突出的,是王蓉的音乐才华与词曲创作能力。
1998年,20岁的王蓉以“伊菲”这个名字,凭借清新民谣风格的《晨雾》《云不知道雨知道》崭露头角,《云不知道雨知道》这首歌入选了1998年《中国歌曲排行榜》年度十大金曲,同时入选的还有孙楠的《不见不散》、韩红的《家乡》,王菲和那英的《相约1998》。
可是当时“伊菲”却受到了攻击,大家说她无论名字和唱腔都在模仿王菲,于是她不得不再改名。
从本名“王菲”到“伊菲”,再从“伊菲”改为“王蓉”。
王蓉在2003年推出了第一张个人专辑《非想非非想》,里面收录旋律清新的《完美》《请说出来》等作品,《请说出来》是姚晨,沙溢等主演的情景戏剧《都市男女》的片头曲,专辑同名曲《非想非非想》则比较超前,灵感来源于佛教经文,也有点世界音乐的味道。
《非想非非想》推出之后叫好不叫座,王蓉意识到民谣曲风没有市场,下定决心改变。
2004年5月,王蓉推出《我不是黄蓉》(创作起因是因为粤语中“王”与“黄”发音相同),这首轻快俏皮的舞曲迅速火遍大江南北。
王蓉在那个时期创作的《我不是黄蓉》《爸爸妈妈》《哎呀》等歌曲都成为彩铃时代的“顶流”,词曲唱跳一手包办,如此全能的歌手,即使在那个“神仙打架”的年代也不多见。
然而在事业步入巅峰之时,命运又和王蓉开了玩笑。
王蓉的一首讽刺芙蓉姐姐戏谑之作《芙蓉姐夫》小样被传到网上,本来她没想发表这个作品,这个作品的收益她也一分钱也没拿到,但王蓉却背负了所有的骂名,再加上后来大方承认自己整容,王蓉的人气跌至谷底。
2012年,世界乐坛都进入了“神曲时代”,《江南Style》还有《狐狸叫》这样的歌曲火遍全球,这些歌曲旋律魔性洗脑,歌词没有任何营养,却赚得盆满钵满。
王蓉也进行了自己的“神曲实验”,创作了“旷世神作”《好乐Day》《小鸡小鸡》等,媒体当时的评价都是“王蓉疯了”。
王蓉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在B站一条关于王蓉的内容下面有这样一条评论,说她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在论坛上搞家具团购赚到一大笔钱:
或许就是因为王蓉太有才华,太聪明了,什么都能行,什么都想尝试,于是迷失了自己。
神曲、民谣、戏曲、童谣……各式各样的风格王蓉都能创作并演唱,我们惊叹于她的实力,却也觉得这让她失去了一个清晰的辨识度。到底真正的王蓉渴望什么样的舞台?可能连她自己都不知道。
王蓉的命运轨迹,其实是很多普通人的写照。
为了证明自己是优秀的,是“好孩子”“好员工”“好妈妈”……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追求着什么才是出类拔萃的,怎样才能赚到更多钱,怎样才能让别人认可……而正是这些“限制”了我们找到自己的自由。
我们每个人都面临这样的抉择:是做没有名字的“小千”还是做找回自己名字的“千寻”,做小千,便要随波逐流,浑浑噩噩地活着,做千寻,就难免要承受清醒的挣扎与痛苦。
你把自己伪装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或许会获得一些别人的喜欢,但这种用“虚假的自我”换取来的认可,其实是一种暗示:真实的你很糟糕。于是越伪装,就越痛苦。委屈自己,牺牲自我,这样别人不但不会认同你,反而会更不把你当回事儿。
如果你就呈现自己本来的样子,自然会有人认同你,吸引到和你同频的人,也必然会有一些人不喜欢你,dissn你,但经历这些困境之后,你会越来越能踏踏实实做自己。你敢做真实的自己,说明你很喜欢自己,你喜欢上自己,你的事业财富爱情才会顺利。
做任何事业都是这样。比如写作,我觉得我能力强,看到那些爆款文章的样子,我觉得我也能写,于是就像王蓉创作《小鸡小鸡》那样去写流量文,或许短期之内能赚到一些钱,但我真正想要向世界传达的是什么?等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留下的就是一些消失在互联网泡沫中的东西吗?
“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基础,是一个人要做真实的自己,回归到一个自己最舒服的状态,在这个状态拿出作品,而不是去演绎别人眼里一个完美的人。
来源:伊藤诚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