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绝对想不到,这样惨绝人寰的屠杀竟然被刻意抹去了200多年。1645年四月那个飘着柳絮的清晨,当扬州城头最后一名守军倒下时,十万清兵挥舞着带血的刀刃冲进城门,从此这座江南最繁华的城池里,婴儿啼哭和屠刀入肉声再也没停歇过。
你绝对想不到,这样惨绝人寰的屠杀竟然被刻意抹去了200多年。1645年四月那个飘着柳絮的清晨,当扬州城头最后一名守军倒下时,十万清兵挥舞着带血的刀刃冲进城门,从此这座江南最繁华的城池里,婴儿啼哭和屠刀入肉声再也没停歇过。
扬州城楼上那个消瘦的身影已经七天七夜没合眼了。兵部尚书史可法攥着五封劝降信,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清军营帐,他的手指深深掐进城墙砖缝里。城里的士兵饿得拿不动刀枪,南京城里的弘光皇帝还在搂着妃子听昆曲。
当红衣大炮轰开城门时,史可法让亲兵把自己绑在城头旗杆上。这位拒绝投降的大明忠臣,到死都挺直了脊梁。后来清军将领多铎对着他血迹斑斑的官服感叹:"若史公降,何至屠城十日。"
亲眼见证这场屠杀的意大利传教士在日记里写道:清兵把年轻妇女像牲畜般用麻绳串成长队,八十岁老妪的银簪都要扯下来。更可怕的是汶河两岸,那些被马蹄踩烂的婴儿襁褓,竟然成了清军垫脚的"肉毯子"。
幸存者王季楚的《扬州十日记》记录着毛骨悚然的细节:五月初四那天,积尸被雨水泡胀,青灰色的皮肤像蒙着人皮鼓。满城飘着粉红色血雾,连野狗都吃得油光水滑。最惨是那些饿疯的百姓,已经开始割死人肉充饥。
这场惨剧的死亡数字有多恐怖?光是《扬州查焚尸薄》记录的尸体就超过80万具,当时整座城池活下来的不到百人。但清朝统治者硬是把这段历史封进铁柜,直到1905年,几个留日学生在东京旧书摊发现泛黄的手抄本,真相才像炸雷般惊醒国人。
今天的扬州广储门外,游客们拍照的网红咖啡馆地下,还埋着层层叠叠的尸骨。每年清明前后,总有老扬州人在汶河边烧纸钱,他们说这里的河水至今泛着淡淡的红。
当我们刷着短视频吃着外卖时,不该忘记历史上那些被刻意抹去的血色记忆。就像网友在扬州十日词条下的留言:"记住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看清某些人想让我们遗忘的东西。"
此刻抬头看看窗外明媚的春光,再想想1645年被血染红的扬州四月。那些被砍断的手还攥着给孩子买的糖人,那些被凌辱的姑娘发间还插着没来得及戴的桃花。历史不会真正沉默,就像汶河底的泥沙里,至今还沉着带牙印的银镯子。
来源:爱玩游戏的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