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研究发现:喜欢睡午觉的人,寿命比不睡午觉的人长?真的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0 02:53 1

摘要:前段时间,一则“院士研究发现:喜欢午睡的人寿命更长”的新闻在网上炸开了锅,不少人一边转发一边问我:“医生,我天天午睡,我是不是赚到了?”也有老同学不服气:“我从来不睡午觉,现在身体倍儿棒,这研究靠谱吗?”

午饭后困得睁不开眼,是身体的问题,还是一种“长寿信号”?

前段时间,一则“院士研究发现:喜欢午睡的人寿命更长”的新闻在网上炸开了锅,不少人一边转发一边问我:“医生,我天天午睡,我是不是赚到了?”也有老同学不服气:“我从来不睡午觉,现在身体倍儿棒,这研究靠谱吗?”

这不是玄学,也不是安慰自己。午睡,真的有科学根据。但前提是,你睡得对、睡得好、睡得刚刚好。

那位做出这个结论的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团队。他们联合国内多家医院对超过2万人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每天下午保持规律性短时午睡的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显著降低,死亡风险也比不午睡的人低了12%

但这里注意,不是“谁爱睡谁长寿”,而是“会睡的人,更懂身体的节奏”。

大多数人对午睡的理解,其实有三大误区。

第一,睡越久越好。错。

午睡超过1小时,反而容易让血压骤升、心率失调。尤其是中老年人,长时间深度午睡,会造成交感神经兴奋,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第二,困了才睡。也错。

困意其实是身体的“防御性疲劳”,是一种“神经过劳报警”。等困得不行才睡,说明你已经错过了最佳修复窗口。午睡的黄金时间,是午饭后20~40分钟之间,别等太晚。

第三,年轻人不需要午睡。还是错。

临床上,很多年轻白领、学生群体,白天精神差,晚上失眠,长期焦虑。调查显示,90%的精神疲劳者白天都有明显的午后注意力滑坡。这种状态下,皮质醇(一种压力激素)水平升高,长期下来会显著影响免疫力和情绪稳定性。

换句话说,不午睡的人,身体一天少了一个“系统重启”的机会。

那午睡到底“值”在哪里?

我们先从脑子说起。大脑是个用电大户,清晨最活跃,午后开始“打蔫”。研究显示,午睡可以显著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改善短期记忆与判断力,降低焦虑激素水平。美国加州大学曾做过脑电图跟踪,发现午睡30分钟后,大脑中海马体(掌管记忆)的放电节律更稳定,注意力集中度提升近40%。

再说心脏。午睡能让交感神经暂时休息,心率下降,血管扩张,心脏负担降低,这对高血压、冠心病人尤其重要。2019年《心血管杂志》刊登的一项瑞士研究指出,一周至少午睡两次的人,心脏病发病率比从不午睡者低48%

睡午觉时,身体进入一种“低代谢状态”,就像手机进入省电模式。氧化应激水平下降,身体的修复机制启动,从细胞层面降低老化速度。

但问题又来了:为什么有些人越睡越累,甚至醒来头疼、心悸、迷糊?

这和你“怎么睡”密切相关。躺着睡、趴着睡、坐着打盹,效果完全不同。

趴着睡(尤其是不少办公室人群趴在桌子上)容易压迫胸腹,影响呼吸和心脏供血,尤其对胃食管反流和高血压人群极不友好。睡醒一身酸痛,还容易落枕、手麻。

坐着打盹看似省事,但脖子悬空、血流不畅,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诱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尤其是老年人,风险更高。

最理想的午睡姿势,是半躺靠背式:上身微倾30°~45°,腿部放松,这样既能降低心脏负担,又不容易陷入深睡,醒来清爽。

那午睡该睡多久?

这个问题,临床上我们常用“90分钟周期法”来解释。人体的睡眠周期大致是90分钟一轮,分为浅睡、深睡、快眼动。午睡若超过45分钟,进入深睡期,醒来反而不清醒,这就是所谓“睡过头的疲惫感”。

最佳午睡时间是20~30分钟,超过45分钟要慎重。如果你是高危心血管人群,建议午睡时间控制在1525分钟之间,醒后坐35分钟再缓慢起身,防止血压骤变。

但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午睡。

对于晚上严重失眠、昼夜节律紊乱的人,午睡可能会让晚上的睡眠质量更差。这类人群建议先调整晚间作息,午后尽量保持清醒,拉大“睡眠驱动力”,别把夜晚的觉“提前预支”。

另外还有一类特殊人群,叫“午睡焦虑者”。

这类人不是不想睡,而是“睡不着”——明明困得不行,一闭眼脑子开始转:待办清单、老板脸色、孩子作业……这种状态下,不是缺觉,是缺“放松”

我常建议他们做一个“闭眼冥想式午睡”:哪怕睡不着,闭眼放松10分钟,配合腹式呼吸,也能让大脑进入“节能状态”,副交感神经(掌管放松的神经系统)就会开始工作,慢慢引导身体入眠。

说白了,午睡不是眠,是休。是身体在白天的自我修复窗口。如果你每天午饭后都特别困,别急着骂自己“没用”,你可能只是身体太聪明,知道该休息了。

如果你从不午睡,也别掉以轻心,问问自己:你晚上真的睡得好吗?你下午的状态真的顶得住吗?

如果你午睡醒来总是头晕胸闷,也别太担心,可能只是方法没选对——换个姿势、缩短时间、饭后别立刻躺下,效果就会大不同。

真正值得担心的,是那些白天强撑、晚上熬夜、全年无休的“假精英”们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病人:外表风光,身体却在崩溃边缘。三十多岁心梗、四十岁脑梗、五十岁肿瘤晚期。不是突然倒下,而是一直在“透支不还”。

午睡,是你对身体最小的善待,却能换来最大的回报。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午睡,但如果你能给自己留出这20分钟,哪怕只是闭上眼、安静地坐一会儿,也是在为自己“延长使用寿命”。

别再说“我忙得没时间午睡”。忙,是你对生活的选择;休息,是你给身体的尊重。你可以不午睡,但请你别忘了,我们的身体不是永动机,而是需要被体贴的生物钟。

你午睡的样子,藏着你对生命的温柔。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钟南山,李兰娟.中国居民健康行为与慢性病关系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2,43(6):855-862.
[2]刘志红.午睡对心血管疾病影响机制的探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47(4):310-314.
[3]张颖,王梅.午睡与认知功能和情绪状态的相关性[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36(10):1152-1156.

来源:戴医生健康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