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菩提祖师的真实身份是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6 00:08 1

摘要: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的一本浪漫主义的神魔小说,并不是宗教典籍,书中的人物都是作者借用历史人物或者神话传说杜撰而成。虽然名字相同,但是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西游中的人物关系自成体系,需要和现实中的宗教人物进行区分。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的一本浪漫主义的神魔小说,并不是宗教典籍,书中的人物都是作者借用历史人物或者神话传说杜撰而成。虽然名字相同,但是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西游中的人物关系自成体系,需要和现实中的宗教人物进行区分。

西游记中的如来并不等同于现实中佛教的释迦牟尼。书中的大唐皇帝李世民也不是历史上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的大唐太尉、司徒、尚书令、中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凉州总管、左右武侯大将军、左右十二位大将军、上柱国、秦王 、天策上将、天可汗、太宗文皇帝李世民。为什么用李世民来作为例子,因为西游记中的李世民在位三十三年,而历史中的李世民只在位二十三年。

在解读西游记时总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人物,他出场神秘,久居西牛贺洲而不被如来知晓,仅用三年时间就教会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本领。随后神秘消失,书中再也找不到蛛丝马迹。他就是菩提祖师,他到底是谁?我将以西游记原著中的描写结合自己看法进行理解,本文内容属于一家之言,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孙悟空在西游中只做过两件事情,一件是西游,另外一件也是西游。不同的是第一次西游走的海路,为的是求己,第二次西游走的是陆地,则是求心。

孙悟空第一次西游是从东胜神洲的花果山开始走海路途径南赡部洲,在南赡部洲待了七八年,再坐坐船到西牛贺洲,寻到一处高山,作者对山林描述的很详细:

千峰排戟,万仞开屏。日映岚光轻锁翠,雨收黛色冷含青。枯藤缠老树,古渡界幽程。奇花瑞草,修竹乔松。修竹乔松,万载常青欺福地;奇花瑞草,四时不谢赛蓬瀛;幽鸟啼声近,源泉响溜清。重重谷壑芝兰绕,处处巉崖苔藓生。起伏峦头龙脉好,必有高人隐姓名。“

这山是福地、是龙脉,是类似于蓬莱山和瀛洲这样的神仙福地。

悟空登山时遇到一个砍柴的樵夫,樵夫吟唱《满庭芳》因为最后一句,“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被悟空当作是神仙,樵夫向悟空解释自己不是神仙,这首词也是一位神仙送给他排忧解烦的,并告诉悟空“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那祖师出去的徒弟,也不计其数,见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很多人在解读这段话时,直接说须菩提祖师就是菩提祖师的全名,因为现实中佛教有一个叫须菩提尊者,是释迦摩尼的十大弟子之一,号称“解空第一“,佛教经典《金刚经》就是佛祖和须菩提的对话。

悟空按照樵夫的指引来到一座洞府,原文是这样描述洞府:

“烟霞散彩,日月摇光。千株老柏,万节修篁。千株老柏,带雨半空青冉冉;万节修篁,含烟一壑色苍苍。门外奇花布锦,桥边瑶草喷香。石崖突兀青苔润,悬壁高张翠藓长。时闻仙鹤唳,每见凤凰翔。仙鹤唳时,声振九皋霄汉远;凤凰翔起,翎毛五色彩云光。玄猿白鹿随隐见,金狮玉象任行藏。细观灵福地,真个赛天堂!”

有凤凰、玄猿、白鹿、金狮、玉象等祥瑞,说明这洞府就是福地,是难得的仙山,悟空这是遇上真神仙了。

菩提祖师在西牛贺州也并不是十分隐晦的存在,原文中这样描述:“见崖头立一石碑,约有三丈余高,八尺余阔,上有一行十个大字,乃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古代一丈等于3.33米,八尺大约是2.65米,这个石碑相当于有三、四层楼高,两米多宽。您瞅瞅山门前放着一块石碑,想要低调都不行。石碑上的灵台方寸山和,斜月三星洞,翻译过来就是心心山和心洞。灵台和方寸代指心,中医有灵台穴,方寸也是指代心,有成语方寸大乱,斜月三星,是心字象形描述。

随后有一个道家的童子将悟空领进山门拜见祖师。文中是这样描述菩提祖师: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诗文的大觉金仙出自,明朝沈德符《野获编补遗·释道·废佛氏》:“宋宣和中除佛教,改佛为大觉金仙,佛寺为神霄宫,僧加冠簪为德士。其事皆徽宗独断。”意思是宋徽宗将佛的称谓改成大觉金仙。西方妙相祖菩提,说明菩提祖师是本地人,西牛贺洲对应现实中的古印度,南赡部洲对应的是唐朝,两国人的外貌自然不同,三三行和万万慈代表的是佛教修行到了归真的境地,通篇都是在讲述菩提老祖的外貌,直指菩提祖师的就是一个印度佛陀形象。

菩提祖师活了多少岁呢?后文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孙悟空在和黑熊精对战时曾说:“

一点诚心曾访道,灵台山上采药苗。那山有个老仙长,寿年十万八千高。老孙拜他为师父,指我长生路一条。他说身内有丹药,外边采取枉徒劳。得传大品天仙诀。”菩提祖师至少活过了十年八千年。

菩提祖师收下孙悟空后,又给悟空取了姓名,原文这样描述:

祖师笑道:“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傍,乃是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傍,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个字?”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

菩提祖师这番言论根据道家内丹修行理论给赐姓孙,又结合佛家的常用字取名悟空,孙悟空这三个字是道教和佛家的理念组合而来。

菩提祖师在西游记中讲法两次,第一次悟空入山五六年后,讲的大道理论,文中这样描述: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

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

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

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

诗问中的三乘指佛教术语。三乘指小乘、中乘和大乘,精微万法全表示菩提祖师对佛教宗意了如指掌,后面说禅讲道,三教归一,有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才会天花乱坠,地涌金莲,雷动九天

另外一次是菩提祖师传授悟空长生法术之后三年,讲的是谈的是公案比语,论的是外像包皮。

两次讲道都是佛教经典有关。在给悟空分配专业时曾说:

祖师道:“你今要从我学些什么道?”悟空道:“但凭尊师教诲,只是有些道气儿,弟子便就学了。”

祖师道:“‘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哩?”悟空道:“凭尊师意思。弟子倾心听从。”

随后菩提祖师给悟空安排了傍门中的‘术’、‘流’、‘静’、‘动’四门法术,都被悟空以不能长生不老给拒接了。

之后就是我们熟悉的,菩提祖师私下传道悟空长生不老诀,这长生不老诀又称之为大品天仙决,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生命无他说。

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

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

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这首诗讲述的是大品天仙决的修炼纲领,是以道教的金丹大道作为蓝本再进行演化,本人在此声明,这是吴承恩自己编撰的修行功法,和道家的金丹大道不是同一个东西。

菩提祖师的修行境界也十分了得,可以躲过如来的慧眼,在原著第五十二回、悟空大闹金山兜洞如来暗示主人公,孙悟空曾说“立志拜投方寸地,虔心参见圣人乡。”

根据以上的西游记原文,我们可以得知,菩提祖师外貌是一个西方佛教的僧人模样,至少活过十万八千岁,居住的地方方寸山是西牛贺洲的仙山福地,比万寿山五庄观的镇元子还牛,镇元子还好歹供奉天地,三星洞内不供奉任何东西,手下看门的童子则是道门打扮。登坛讲法以佛教为主,若讲法时三教合一,则会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天生异象不为三界所容。传授门下弟子的道法则是‘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以道教为主。寿命极长,而且不需要蟠桃、人参果、老君的仙丹等增寿的东西来延长寿命。

我们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 菩提祖师不是佛教的须菩提尊者,也不是如来和太上老君的化身,如果是他们两个其中一个的化身,都将无法将西游记的后续剧情串联起来。

菩提祖师更像是作者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具象化,三教合一,有教无类。

来源:告别画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