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搭建了一艘“诺亚方舟”,想让全球的濒危物种都能上船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6 23:45 1

摘要:这只出生六天的马来貘(Malayan tapir)幼崽原产于东南亚的沼泽和热带雨林。成年马来貘背部和臀部为白色,头部、肩部和四肢为黑色,而幼崽则布满斑点,以便更好地融入栖息地斑驳的光影中。|国家地理图片集

地球是一个奇迹

摄影|全球

这只出生六天的马来貘(Malayan tapir)幼崽原产于东南亚的沼泽和热带雨林。成年马来貘背部和臀部为白色,头部、肩部和四肢为黑色,而幼崽则布满斑点,以便更好地融入栖息地斑驳的光影中。|国家地理图片集

在过去18年为“影像方舟”(Photo Ark)拍摄的所有照片中,人们常问我:“你最喜欢哪一张?“我笑着回答:“下一张。”毕竟,我必须关心所有大大小小的生物,不能厚此薄彼。

但私下里,我总会立刻想起一张深藏心底的照片。奇怪的是,这张照片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却在我心中独一无二。它就是明尼苏达动物园(Minnesota Zoo)里的马来貘(Malayan tapir)幼崽。

我常回想起初见它的那天。当时我在动物园拍摄其他物种,临近收工时,几位饲养员坚持让我拍一拍他们刚满六天的新成员。我告诉他们,多年前我已在奥马哈的亨利·多利动物园(Omaha’s Henry Doorly Zoo)拍摄过成年马来貘,如果每次都记录幼崽,“影像方舟”永远完不成。

但饲养员们再三坚持,于是我们穿过园区,走进貘舍的产房。当我转过角落时,所有人都笑容满面——他们有充足的理由。

在铺着稻草的简易房间里,母女俩仿佛在等我。母亲伯蒂(Bertie)正吃着东西,幼崽阿米拉(Amirah)则站在那里看着我。我的心都融化了。

小家伙只有面包大小,不仅可爱,还长得前所未见。虽然伯蒂像所有成年马来貘一样黑白分明,但阿米拉通体漆黑,布满白色斑点和条纹。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印度犀(Rhinoceros unicornis)|国家地理图片集

这只刚孵化的幼龟体型虽小,但该物种有诸多突出之处。它是最大的硬壳海龟(hard-shelled sea turtle),广泛分布于全球大部分海域,寿命可达80年。|国家地理图片集

苏门答腊猩猩(Pongo abelii)|国家地理图片集

这绝非偶然:大自然赋予这些斑纹自有深意。在野外,当幼崽躺在阳光斑驳的森林地面时,这身毛色会让它完全隐形。由于马来貘幼崽整天等待母亲觅食归来,这种伪装能完美躲避捕食者。几个月后,等它长大到能自卫时,毛色就会变得和母亲一样。

拍摄只用了几分钟,随后我走向停车场。但我一直笑容满面,既感激饲养员的坚持,也庆幸自己见证了难得一见的场景。多年来,这只马来貘幼崽已成为“影像方舟”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

这只新生考拉(koala)形似一颗粉色软糖。它会在母亲的育儿袋中待七个月,期间哺乳或进食经母体预消化的桉树叶,并一直跟随母亲直到下一胎幼崽出生。|国家地理图片集

这种色彩斑斓的树栖蜥蜴原产于马达加斯加西南部,是现存体型最大的日行守宫(day gecko)之一。其种群数量持续下降,部分原因是被捕获用于国际宠物贸易。|国家地理图片集

这种被海滩拾荒者称为 "美人鱼钱包"(mermaid’s purse)的猫鲨(catshark)卵囊,保护着由卵黄滋养的发育中的胚胎。幼猫鲨(baby catshark)在几个月后孵化时,体型不超过一张信用卡。|国家地理图片集

2011年的那个瞬间后,我时常感慨自己何其幸运,能成为建造“影像方舟”的人。我仿佛永远坐在自然奇迹的前排,见证着老幼尊卑、大小生灵。每一天,镜头前的生命都让我心潮澎湃,尤其是那些新生的小生命。

我也领悟到,在野外生存法则中,"可爱"毫无意义。马来貘展现了一种隐藏策略,而自然界有无数方法应对幼崽的脆弱。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幼崽生存主要依靠三种方式融入环境、迅速逃跑,或依靠父母保护。

隐藏对许多动物至关重要。滨鸟常在砾石或沙滩上刨出浅坑,产下与环境浑然一体的卵。雏鸟破壳后也布满斑点,完美伪装。你可能在脚边踩过鸟巢却浑然不觉。水生无脊椎动物能藏在河床岩石下。幼年壁虎与树上的苔藓融为一体。

逃跑是另一种选择。角马(wildebeests)、斑马(zebras)等有蹄类动物出生几分钟就能站立行走。从鸵鸟到草原松鸡,早成鸟(precocial birds)破壳、晾干羽毛后,很快就能跟随母亲。母亲会教它们觅食、避雨和躲避天敌。

最让我称奇的是贻贝(mussels)幼体。母贻贝用自身组织模拟蠕虫或小鱼作为诱饵,引诱溪鱼靠近。但这诱饵是特洛伊木马,塞满了微小的幼体。一旦鱼咬钩,数千只幼贝就会迸发而出。虽然只有少数能幸运附着在鱼身上,但它们会在几周后脱离宿主,开启新的生命旅程。贻贝无法自主移动,这正是它们向上游扩散的绝妙方式。

这些策略看似平常,实则经过千百万代的打磨。有效则留存,无效则淘汰,道理就这么简单。

母象分娩后回到象群时,其他大象会仔细检查她的新生幼崽。幼崽会从象群中学习如何使用鼻子、觅食和跨越障碍。|国家地理图片集

最后,再分享一个来自奥马哈亨利·多利动物园及水族馆(Henry Doorly Zoo and Aquarium)的故事。

我一直想拍摄非洲草原象(African savanna elephant)在白色背景下的照片,但最终是一只幼象让我得偿所愿。

撰文:Joel Sartore

摄影:Joel Sartore

编译:Arvin

版式设计:钱思琦

伸出小手

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