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25 | 马长生、孙艺红教授联合中国18家三级医院: Takotsubo注册登记队列研究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6 22:11 1

摘要:当地时间3月29日至31日,第74届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ACC.25)在美国芝加哥盛大召开。本届年会上,来自中国的多项研究将在会上发布,展示了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最新进展和杰出风采。

当地时间3月29日至31日,第74届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ACC.25)在美国芝加哥盛大召开。本届年会上,来自中国的多项研究将在会上发布,展示了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最新进展和杰出风采。

Takotsubo综合征(TTS)是一种以短暂性左心室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心脏疾病,其临床表现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相似,常导致误诊。尽管近年来对TTS的认识有所提高,但其初始表现如何影响治疗策略选择和临床结局仍缺乏系统性研究。

为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孙艺红教授联合中国18家三级医院开展了一项大规模注册登记队列研究,旨在探讨TTS患者初始表现对治疗路径和预后的影。来自北京安贞医院的李明宵博士代表研究团队在ACC年会以研究壁报的形式进行展示和汇报。

研究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2015年至2023年间诊断为TTS的421例患者,根据初始症状和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ACS初始表现组(164例,39.0%)和非ACS初始表现组(257例,61.0%)。研究比较了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治疗干预措施以及30天死亡率,并采用逆概率加权(IPTW)方法校正了相关的混杂因素。

研究结果

非ACS初始表现组患者更常表现为呼吸困难(28% vs. 13.4%, p

在治疗路径上,两组存在显著差异:非ACS初始表现组在住院期间和出院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的比例较低,但利尿剂(54.5% vs. 35.4%, p

不同TTS初始表现在住院期间和出院时的药物治疗

不同TTS初始表现在住院期间的非药物治疗

此外,非ACS初始表现组患者的30天死亡率(IPTW加权OR: 2.40, 95% CI: 1.60-3.65, p

不同TTS初始表现的30天死亡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非ACS组中,住院期间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与30天死亡率的降低相关。

不同TTS初始表现组间住院药物治疗与30天死亡率的关联

研究意义

在当代TTS注册研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初始表现与经典认知的ACS初始表现不同,且这一亚组的治疗异质性较大,预后较差,具有更高的临床风险。研究结果呼吁临床医生加强对非典型TTS患者的监测和管理,尤其是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随访。

针对不同初始表现的TTS患者,可能需要个体化的治疗策略。例如,对于非ACS表现的患者,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可能有助于降低短期死亡率,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该队列是目前国内最大的TTS队列研究,但是与国外同类研究比较样本量较小,提示我们对于TTS的诊断和识别尚需提高。在临床中,拟似ACS但没有显著冠脉狭窄的患者应该重点鉴别该疾病。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心内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