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近期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引发了消费者对物价飙升的恐慌,导致全国范围内出现囤货潮。美国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部分商品(如汽车、家电、农产品)面临更高税率(如进口汽车关税达25%)。经济学家预计,这将导致整体通胀率上升2.3%,食品和汽
美国近期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引发了消费者对物价飙升的恐慌,导致全国范围内出现囤货潮。美国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部分商品(如汽车、家电、农产品)面临更高税率(如进口汽车关税达25%)。经济学家预计,这将导致整体通胀率上升2.3%,食品和汽车价格分别上涨2.8%和8.4%,普通家庭年消费额平均增加2100-3800美元。囤货以规避未来高价:消费者担心关税生效后商品价格飙升,提前抢购耐用品和日用品。例如,纽约市民诺埃尔·佩格罗一周内豪掷3000美元囤积电子产品、汽车零件和家电;全职妈妈萨纳夫里亚大量采购食品并冷冻保存。
中国制造商品遭抢购:由于中国商品在美国民生领域的占比高(如雨伞92%、玩具85%、微波炉76%),且价格优势显著(中国空调、电视价格仅为本土品牌的50%),消费者在关税生效前抢购中国产家电、日用品甚至节日装饰品。例如,加州家庭主妇丽莎凌晨发现中国电风扇货架已被搬空,亚马逊卖家囤积200万条中国产数据线。
-汽车和汽油需求激增:为避开4月3日生效的25%汽车关税,美国3月汽车销量飙升11.2%。汽油和杂货等生活必需品也成为囤积对象。
名人号召引发跟风:亿万富翁马克·库班在社交平台呼吁民众“从牙膏到肥皂,凡能储存的东西都应趁早购买”,甚至美国制造的商品也可能因供应链成本上涨而提价。
教程与比价信息传播:社交媒体上涌现囤货教程和比价指南,例如Reddit网友制作“10件T恤关税生效后只能买6件”的图表,加剧公众焦虑。
来源:随^_^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