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914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痔疮,不是什么“要命病”,但它疼起来,真的能让人怀疑人生。
现实里,不少人一听“痔疮”,就避之不及。有人久坐办公室,一动不动,结果如厕时突然发现肛门坠胀、便血;有人产后刚满月,屁股还没坐热,就被痔疮折磨得坐立难安。
很多人以为痔疮是“天生的”,或者“年纪大了就会长”,其实并不是这样。痔疮从来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它和我们的生活方式,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医生想提醒一句:如果你已经有痔疮,或者正处于“预备役”,那你一定绕不开这6个关键点。
不少人把便秘当小事,最多就是吃点香蕉、喝点酸奶。但你知道吗?长期便秘,其实是痔疮的“头号帮凶”。
因为每次便秘时,你用力蹲坑,肛门静脉会因为压力增大而扩张。如果这个过程反复出现,血管壁就会变薄,形成痔静脉曲张,这就是痔疮的开始。
而腹泻虽然是“反方向”的问题,但也没好到哪去。频繁腹泻会刺激肛门黏膜,导致局部炎症,增加出血和疼痛的风险。
所以,保持规律、软硬适中的排便,是远离痔疮的关键一步。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一连坐上三小时不动,屁股就像“着火”了一样。这不是错觉,而是肛门血流真的出了问题。
久坐或久站,会导致直肠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形成痔疮。这也是为什么办公室白领、司机、老师、安保人员这些群体,是痔疮的“高发人群”。
需要明确的是,不是说“坐着站着”这件事本身有问题,而是“一直”坐着或站着不动才是关键。血液循环差了,静脉就更容易扩张和破裂。
所以,如果你每天工作八小时都坐在工位上,那请你至少每隔半小时起身走一走,哪怕只是去接杯水,也比一直坐着强。
“我吃辣十年都没事,怎么最近突然就得了痔疮?”
其实,辛辣刺激性食物,不是直接导致痔疮的“元凶”,但绝对是推波助澜的“帮凶”。
辣椒、大蒜、胡椒、烧烤这类食物,会刺激肠道黏膜、增加局部充血。如果你本身就有轻微的痔疮,这些食物可能会让它短时间内迅速加重。
尤其是已经存在肛裂或外痔的患者,重口味饮食还会导致排便灼痛、出血更严重。
更重要的是,辛辣食物会影响肠道菌群,增加便秘风险,这就又回到了第一个问题。
所以,痔疮发作期最好全面忌口,平时也尽量清淡饮食,给肠道“降降火”。
不少女性在怀孕前从未有过痔疮的困扰,但一怀孕就开始便秘、肛门坠胀,有的甚至在生产时直接“推”出了痔疮。
这不是巧合。怀孕后,子宫增大压迫盆腔,导致直肠静脉回流受阻。再加上孕期激素变化,容易出现便秘,痔疮自然就来了。
分娩时的用力,更是让肛门区域承受了极大压力,容易诱发或加重痔疮,甚至形成血栓性外痔,疼痛剧烈。
所以,孕期女性一定要特别注意排便习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度运动,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安全通便药物。
你可能想不到——痔疮和熬夜、精神压力,也有关系。长期熬夜会打乱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平衡,影响肠道蠕动,导致便秘。而压力大时,我们常常处于“紧绷”状态,肛门括约肌也会不自觉收缩,进一步影响排便。
更有研究发现,焦虑和抑郁情绪,会增加慢性肛周疾病的发生概率。
所以,如果你长期处于高压、高强度工作状态,又缺乏运动和规律作息,痔疮找上门,只是时间问题。
很多人上厕所时喜欢带手机、看视频,一蹲就是十几分钟。有人觉得“蹲久一点能清得更干净”,其实恰恰相反。
排便时间过长,会让肛门长时间处于充血状态,直肠静脉持续扩张,极易诱发痔疮。
还有人喜欢屏气用力,尤其是便秘时“硬憋着”,这也会增加腹压,压迫盆底,进一步损伤肛门静脉。
正确的排便方式应该是:有便意就上厕所,不硬憋、不强忍;排便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排完即起,不做“马桶低头族”。
痔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长期忽视它背后的生活问题。
如果你已经有痔疮症状,或者属于高风险人群(久坐、便秘、孕产期、重口味饮食者),那就从现在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节奏和排便习惯。
真正打败痔疮的,不是药膏,不是偏方,而是你对身体的“主动管理”。
参考资料:
《痔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肛肠疾病科普手册(2022年)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020: Dietary Fiber Intake and Risk of Hemorrhoids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产后女性痔疮发病机制与管理策略研究(2021)
来源:黄中医科普讲堂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