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ELCC百家争鸣 | EGFR突变NSCLC一线治疗,TKI联合治疗的时机已经到来了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6 19:03 1

摘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重要驱动基因突变,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靶向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预后。然而,随着治疗选择的不断丰富,临床上面临的关键问题日益凸显:在优化EGFR突变阳性NSCLC的一线

EGFR突变NSCLC一线治疗

TKI联合治疗的时机已经到来了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重要驱动基因突变,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靶向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预后。然而,随着治疗选择的不断丰富,临床上面临的关键问题日益凸显:在优化EGFR突变阳性NSCLC的一线治疗策略中,联合治疗策略,如TKI联合化疗、抗血管生成药物或免疫治疗,以及双靶点联合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是否能够进一步突破TKI单药治疗的疗效瓶颈?或者,TKI单药治疗是否仍然是平衡疗效与安全性的最佳选择?

围绕这一话题,在本次欧洲肺癌大会(ELCC)上的辩论专场中,讨论了“优化EGFR突变NSCLC的一线治疗:TKI联合治疗的时机已经到来了吗?”。基于此,医脉通在会议现场特邀广东省人民医院潘燚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蔡修宇教授展开深度探讨。

潘燚教授

基于FLAURA2和MARIPOSA研究数据,TKI联合治疗策略已逐步应用于临床实践。研究显示,第三代EGFR-TKI联合化疗方案(FLAURA2)以及双特异性抗体联合第三代TKI方案(MARIPOSA)相较于传统TKI单药治疗,在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值得注意的是,MARIPOSA研究的总生存期(OS)数据在本次大会上公布,获得了阳性结果。

目前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临床一线治疗有三种标准方案:第三代TKI单药治疗、FLAURA2方案和MARIPOSA方案。然而,联合治疗模式的临床应用仍需审慎考量:首先,联合治疗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其次,FLAURA2方案需要患者接受4个周期化疗,MARIPOSA方案则需每2周接受双特异性抗体治疗,这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负担和不便利性。两个研究的亚组分析表明,高肿瘤负荷患者从联合治疗中获益显著,而低负荷患者获益有限。因此,我认为针对不同肿瘤负荷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策略更加合理:对肿瘤高负荷患者推荐联合治疗,低负荷患者则可考虑TKI单药治疗。在我看来,未来发展趋势将是通过生物标志物指导下的适应性治疗策略,实现治疗方案的精准升阶或降阶。

蔡修宇教授

在EGFR突变NSCLC研究领域,中国学者始终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从第一代到第三代TKI的研发,直至在本次大会上公布的EGFR/MET双特异性抗体埃万妥单抗联合lazertinib方案,中国研究团队做出了重要贡献。虽然最新研究显示一线治疗可获得PFS获益,但临床实践中仍需审慎评估治疗方案的合理性。

在我看来,双特异性抗体的研发需建立在单抗药物成功的基础上。以EGFR单抗和MET单抗为例,目前两者在肺癌领域均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相比之下,基于已获临床验证的靶点(如VEGF和PD-1)设计的双特异性抗体更具科学合理性。从患者角度考量,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应权衡疗效与生活质量。双重抗体联合的治疗可能导致治疗负担加重,反而不利于患者预后。

当前肿瘤治疗领域呈现两种趋势:一方面通过联合治疗提高疗效,另一方面探索减毒增效的治疗策略。理想的治疗方案应实现患者获益、医疗资源优化和药物研发的平衡。只有建立在这种多方共赢基础上的治疗模式,才能真正实现肿瘤治疗的可持续发展。

专家简介

潘燚 教授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肿瘤学教研室副主任/放疗科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放疗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国家肿瘤学名词编写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人工智能临床运用专委会副主委

广东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常委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理事会理事

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在Cancer Cell,Lancet,Radiotherapy & Oncology发表文章,单篇最高影响因子 98.4分,最高他引148次

蔡修宇 教授

主任医师,主诊教授,肿瘤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中国肿瘤临床学会(CSCO)理事

“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广州市抗癌协会肿瘤复发与转移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保健协会免疫治疗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广州市抗癌协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州市中青年肿瘤医师论坛主席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血管靶向专家委员会常委

JCO免疫专栏审稿人

哈佛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博士后

2016-2022《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主译

2018-2022NCCN SITC ASCO NCCN免疫治疗毒性处理指南主译

《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头颈肿瘤组组长

CSCO等多次国际国内大会担任同声传译

以第一/共一/通讯作者在BMJ/Nat Commun/EJC/等期刊发表论文

第一作者论文被2014NCCN指南收录为2B类证据

中国肿瘤临床实践指南演讲大赛全国冠军

中山大学中青年教师本科生/研究生授课大赛(英文)冠军

编辑:Squid

审校:潘燚教授、蔡修宇教授

排版:Squid

执行:Babel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

相关推荐